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派系中,电商系是实力很强的一支,出身于阿里的蚂蚁金服和出身于京东的京东金融都是行业巨头,苏宁金融也逐渐兴起,同样是电商巨头的唯品会也已推出金融业务唯品金融,但规模和影响力都相对弱一些。

今日有消息显示,唯品会已经全资收购浙江贝付科技,获得支付牌照。这对于唯品会金融业务有多大意义,未来唯品会做大金融板块还面临哪些问题?

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科技

在今年4月,中国支付网曾报道称,唯品会将以4亿元左右的价格收购贝付科技。唯品会当时回应称,“会考虑收购合适的互联网支付牌照公司,但目前并未收购任何一家此类公司。”

然而今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浙江贝付科技的企业信息可以发现,其股东已经变更为唯品会,且是单一股东。也就是说,唯品会已经全资收购浙江贝付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贝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于2012年6月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2013年9月获得外管局批准的跨境支付试点资格。贝付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垂直化的支付产品,包括网银支付、快捷支付、委托代收支付等,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方案,包括企业代发、资金账户服务等。

贝付科技总部设立在杭州,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贝付科技官网称,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型网络电商平台及金融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用户超过6000万,年交易规模达数百亿元。

相对于小米、美的、恒大等大公司近期收购的支付牌照,贝付科技的业务范围略显狭窄,只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缺少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等业务资质,不过6000万的用户数量算是具备一定规模(如果数据属实的话)。

收购之后,不仅唯品金融的支付环节可以通过贝付科技来进行,唯品会的电商支付业务也可以通过贝付科技来展开,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场景。

唯品金融官网显示,其目前推出的业务主要包括活期理财产品唯品宝(对接货币基金产品)、稳健理财产品唯多利(对接国华人寿等公司的投连险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唯品花以及唯品众筹业务。收购贝付科技以后,这些交易都可以通过贝付科技来支付,交易流程都可以在唯品会的体系内进行,实现整个金融交易的闭环。

这一过程中,唯品金融可以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资金流数据、支付行为数据等,为用户画像、用户信用评级等环节输送数据资源,使获客模型和风控模型有更多的训练数据,提升模型的精准度,加速模型的迭代速度。这对于理财和消费金融业务都有一定的支撑。

唯品会作为国内知名电商,拥有交易场景以及较为可观的用户群体,也拥有一定规模的供应商资源,这为发展理财、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场景便利,也就是说,是掌握一定的金融业务入口的。收购支付牌照后,业务板块进一步丰富,支付环节的掌控力度也得以增强。但唯品金融前路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首先,贝付科技的交易场景拓展面临一定制约。2015年唯品会营收402亿元,加上唯品金融的交易,再加上贝付科技本身已有的几百亿交易额,可能年交易规模也只有千亿元左右。这不仅与支付宝、财付通等巨头相距甚远,也不及苏宁金融易付宝等支付平台,而且用户在唯品会购物并不一定选择贝付科技的通道。

贝付科技的交易规模能否进一步做大,受限于唯品金融与唯品会电商业务的发展程度。目前第三方支付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拼命拓展交易场景,唯品会入局已经比较晚,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拓展交易场景,会取得怎样的效果,都有待于观察。

其次,唯品金融目前缺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制约其进一步做大。唯品会入局金融并不算早,目前在做的理财、消费信贷、众筹都已经是蓝海,竞争激烈,模式缺乏创新性,想要超越市场先发者会比较困难。而且业务主要针对自身的电商交易场景展开,目前来看并没有展现出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的能力。

最后,唯品会的电商交易体量相较于阿里、京东、苏宁等竞争对手,有一定差距。这决定了唯品金融能够依托的电商场景规模并非出类拔萃。即使将本身的交易场景完全开发,能够达到的金融交易规模也不会太高。

不过,在支付牌照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依然收购支付牌照,至少显示了唯品会进一步做大金融业务的决心。下一步如果在金融人才引进、大数据技术、产品市场推广等层面加大力度,依据特卖场景开发有场景特色的金融服务,唯品金融并非没有机会。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