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问世以来,短短几年便迅速落地开花,受到各路资金和投资人的追捧,其安全便捷、市场空间大、收益较高、投资灵活等特性,随平台的广泛宣传而深入人心,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真有那么好吗?在这里,笔者来盘点下互联网金融常见的四大伪命题,可别被骗了!

1. 互联网化

这是互联网金融区分于传统金融的最大特征,不少P2P平台甚至认为,依托互联网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互联网金融能大大降低开设物理网点的成本,并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那么实际上呢?目前几乎所有银行都有自己的APP和网上银行,不单是跨行转账,甚至信用卡办理,个人业务申请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进行。再加上这两年随着民营银行牌照的放开,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几乎没有任何线下网点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银行如果要宣传,是不是可以说,我既有互联网金融的线上渠道,又有P2P不具备也不允许的线下门店,我更有竞争力才对?当然,P2P轻资产化的互联网运营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至于要说这种便利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那就有点牵强了。

2. 市场空间大

P2P之所以能野蛮生长并迅速普及,其市场空间和想象力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很多行业研报常常以整个市场资金需求总量和银行能提供的占比来描述市场的缺口,进而得出P2P大有可为的结论。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P2P作为填补传统金融空白的存在,干的是银行不愿干的活,资产项目风险更高却还要给投资人更多收益。

为什么银行不愿给个人或小微企业贷款?首先这类企业和个人能提供的担保有限;其次,做一堆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也不如给一家大型国企来的多,但前者的人工成本和风控成本都要高许多。P2P很好的弥补了市场空白,以差异化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占领了房贷、车贷、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细分市场。作为投资人,你必须清楚的认识到,P2P的市场空间大,弘扬普惠精神的背后,是以承担了高成本和高风险为代价的。

3. 坏账率低

P2P行业的坏账率一直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平台大方公布了坏账率,甚至有平台宣称自己的风险比银行还低,姑且不论数据的真伪,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

大家都知道目前商业银行的平均坏账率在1.7%左右,但是银行一年的总贷款额在千亿以上级别,P2P行业总成交超过百亿的都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平台年成交额在数千万到数亿之间。就好比我借给好朋友一万块,他年底还我,我的贷款坏账率还是零呢。

那么,P2P行业真实坏账率是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说法,陆金所董事长日前透露其合作平台的P2P平均坏账率在13-17%之间,陆金所的坏账率在6%左右,这个数据差不多可以反映行业的平均水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P2P平台低于7%的坏账还是可控的。

4. 安全

最后来说一说安全。目前,几乎所有平台都宣称自己是安全的, 并搬出背景、风险保证金、资产模式等一些列论据。

实际上,网贷新规出台后,P2P信息中介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强化,政策要求P2P只提供借款中介信息,不承担项目违约风险,就这一点不管P2P怎么宣传安全性都站不住脚了,更何况目前银行还是刚性兑付的。当然,还是有些大平台会绞尽脑汁去提高自己的安全属性,政策不允许宣传100%兑付和保本保息等字眼,平台就从风险准备金、第三方担保等方面进行补充,其目的还是为投资人更放心,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考虑。

事实看来,P2P网贷未必有宣传的那么好,是不是就不值得投资了,我想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网贷投资人还是会坚定的选择这一理财方式,因为无论如何P2P将绝大多数利润给了投资人,而真正做P2P的创业人依然为普惠金融的理想而努力,这两点传统金融机构是很难做到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