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双十一如期而至,消费金融助力销售额创新高,各路资本为何纷纷布局?蓬勃发展背后又存在哪些风险?互联网金融之夜,为您解读.

本期看点:为何消费金融成抢滩重点?补贴升级,成本收益如何平衡?征信不足,如何面对风控挑战?玩家众多,谁将笑到最后?

本期嘉宾:

黄嵩: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叶大清:融360 联合创始人, CEO

以下为文字实录

CBN: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和推广?

黄嵩:双11作为一个购物、消费的狂欢节,消费金融在这一场景下推广无疑很有优势。因为双11打折较多,很多以后要买的东西我现在提前买,就要用以后的钱来支付,这就是通过消费金融,或者通俗讲消费贷款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节日来推广消费金融产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CBN:为什么各平台会引导大家使用消费金融产品支付而不是直接付款?

叶大清:作为机构电商或者分期公司,当然希望客户用分期产品支付,这样不但积累了数据,还可以训练模型,培养用户使用分期产品的习惯。从分期产品长期来看,从贷款或借钱的利息中赚的钱可能比卖东西赚的钱更多,商业逻辑是走得通的。重点是,无论是电商,还是第三方,都要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用户,一定要充分披露不同支付方式的费率,安全性如何,是否简单方便,额度是多少。

CBN:双11免息和低费率需要大量补贴,消费金融平台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

黄嵩:在双11时候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推广概念。这段时间额度提高,免息加强,分期提供免息,一方面有广告效果,第二就是消费金融本身,如信用卡,本身就提供免息期。如果没有免息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很难跟传统的信用卡竞争。第三,这次推广后,免息就会有更多客户使用产品,能获得更多客户数据,未来为风控和针对性消费金融产品推广打下很好的基础。现在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长期角度来讲一定是收入要覆盖成本。

叶大清:很多精明的消费者很清楚,信用卡额度比较高的话,是有52天左右的免息期的,所以花呗这样的类似产品一定要提供相应的免息期。另一方面,中国信用卡覆盖比率还不是很高,很多消费者没有信用卡,如果免息、额度也较高,这些人群会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来替代信用卡。所以这些电商平台更多是从营销、培养消费者行为、方便角度出发,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共享机制,商户提供免息,客户使用产品,客户长期适用产品,就不会成为信用卡用户。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