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文根据数集金融创始人张坦在Fintech2016中国科技金融创新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部分岗位或消失

有一句话这样的说的:科技最可怕的并不是效率提升的不够快,而是因为效率提升太快带来的失业,阿里巴巴和淘宝就曾经对零售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人工智能同样会对所有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保险是其中一个,保险行业的很多岗位会产生调整、变化。李开复有一个预言,未来10到15年90%的岗位会被人工智替代或者部分替代,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趋势。

传统保险行业的模式或失灵

我认为传统保险行业的模式会失灵,但这种失灵其实现在已经出现。消费升级的大潮已经来临,用户都有钱了,有大量的资产要配置,所以保险定制化需求会越来越大。用户不会满足一个代理人给我推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是真正希望有一个定制化的保险产品,而现阶段的代理人很难满足这个需求。

另外保险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保险是一个跨界的行业,跟汽车、跟财产,跟你的健康医疗、跟出行等等都有紧密的结合,而跟这些行业跨界的结合会产生无数新的保险产品和新的保险机会。然而对于个人而言,去了解那么多的产品来匹配自己的保险需求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专业的代理人也不能做到。

保险行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批接受了新科技的公司会崛起,会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同样也会有一些公司因为错失了这个机会而止步不前。为什么做这个判断呢?我觉得人工智能保险是整个保险行业的一个历史机遇。什么叫做历史机遇,就是行业在这个点上会产生一个飞跃,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非连续发展的,也就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上会产生飞跃,而在这个飞跃过程之后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再飞跃,保险行业正在面临这样一个行业节点。

传统的保险行业包括现在火热的互联网保险,现在都面临很大的瓶颈,还没有取得特别大的突破。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抹平这些差异,事实上目前很多大小公司处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没有谁比谁更先进,在这点上,那些创新拥抱新科技的公司更有机会抓住历史机遇。

人工智能是万能的吗?

人工智能保险是不是万能的?显然答案是“并不是”,人工智能保险有很大的局限性,至少有两块局限性,一块是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第二块是受到保险行业的局限。技术上的局限,我认为是在于情感这一块,人工智能事实上分两种,一种是强人工智能,一种是弱人工智能,目前我们了解的都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能够理解人类思维和情感,这一点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做不到。保险行业层面的局限性体现在,保险跟其他金融产品不一样,它有大量的情感诉求,我如果买一份保险事实上它是一种安全感的获得,或者帮别人买保险,都是情感的诉求,所以人工智能事实上无法在情感上达到跟人类一样的标准。

此外,人工智能是需要大量数据喂养的,需要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而这些数据的获得往往会成为一个行业的瓶颈,如果没有大量的闭环数据或者持续数据来训练这个系统,事实上人工智能保险是难以为继的。

现在整个行业里面的情况是,数据的割裂非常严重,几乎没有公司有特别完整的数据可以产生,有些公司得意自己有很多数据,身份信息、手机号码,他在哪工作等等,但是这些数据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我们需要更闭环、更完善、更持续的数据,才能够将人工智能保险推到更高的高度。这里我也想呼吁整个行业,大家可能要有一种更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这个行业的进步。

人工智能能解决什么问题?

保险的专业性问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买保险的专家,为什么呢?因为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它解决不了情感的问题,但是它可以解决专业性的问题,而机器通过数据的录入和训练可以帮助所有人都会变成保险专家。

个性化问题

我觉得是保险是金融产品中最复杂的产品之一,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对应的保险需求不一样。比如我是一个月薪一万的,供房贷的,跟身家很多亿的人比可能诉求完全不一样。传统情况下一般是由代理人为客户提供方案,但人工智能也可能给出非常符合用户需求的方案,从而降低对代理人的要求。

完善行业基础设施

整个互联网保险现在面临很大瓶颈,因为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是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的,但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这块问题的,人工智能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在智能客服、核保理赔、反欺诈等相对标准化的业务上,人工智能都可以提供非常大的支持,给整个保险行业提高很多的效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