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流量入口在哪?

互联网金融平台从早期的跑马圈地到如今的集团品牌化,流量一直是各家平台使尽浑身解数争夺的资源。而针对提高流量,以往的方式包括线上品牌推广、宣传,线下节点营销,广告投放,传统方式短期获得流量容易,却面临流量难以转换、“僵尸粉”的尴尬境遇。用户需求没有被激活,平台服务未触达用户需求痛点,或者说还处于概念化的模糊地带。

精准用户、激活用户需求成了同等情况下夺取流量的法门。金融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严重,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这一群体也成为金融消费的主力。在互联网、大数据这一背景下,金融服务变成双向互动、双向选择的结果。消费者选择优质项目、优质平台,平台寻求目标消费者。对于平台而言,如何将差异化的群体与平台产品黏合,细化领域、定制产品,有望成为流量新入口。

正确理解 “用户画像”,洞悉消费需求

互联网金融是解决贷款刚需的痛点而来,正面临客户群体分化的发展现状。当前,不同年龄、收入、职业、资产的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同。企业为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分化,精准定位目标群体,为目标客户开发设计产品成为新的刚需。

大数据的普及应用,“用户画像”并不陌生。用户画像涵盖客户多维度数据信息,是产品决策的重要因素。用户画像大致分为三阶段,首先采集数据、群体定量统计分析,分析原有用户属性,找出忠实用户、核心用户、目标用户与潜在用户。进一步具象产品建模,精准推送反馈。最后产品应用,实现个性化服务推送。

除了应用广泛的电商领域,金融领域也离不开用户画像,金融领域应用这一领域较早。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用户画像是在解客户需求和消费能力,以及客户信用额度的基础上,寻找潜在产品的目标客户,并利用画像信息为客户开发产品。

源于数据,高于数据,定制服务  

用户画像主要目的是让金融企业挖掘已有的数据价值,利用数据画像技术寻找到目标客户和客户到潜在需求,进行产品推销和设计改良产品。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数据应用逐渐成熟,信用信息、人口属性、消费特征、分布兴趣爱好、交易数据、产品行为、产品喜好愈发鲜明。寻找目标群体,并为其定制产品,成了平台垂直深耕领域的必然选择。

相对传统理财,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之一在于灵活,互动性强。针对每个用户,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机构的不同期限、风险、投向及收益率的要求。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人群不断壮大,投资参考的因素也趋向多元,涵盖安全、服务、品牌、收益、用户体验各个方面。有的客户偏好高风险高收益;有的客户偏好低风险稳健收益;有的客户注重用户体验,讲究时间短、产品期限灵活,有的客户注重品牌等。

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满足用户投融资需求。当前不少平台大多有意识利用大数据展开女性定制服务,其中不少理财女性被定义以下标签:年龄区间为25周岁-35周岁,经济独立,收入稳定,位于一二线城市,以白领居多。其中,收入年薪处于8万元-15万元的女性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最为感兴趣。丰富资产端和产品线多元也是不少平台的应对策略,将不同的用户人群“一网打尽”。

赶集网在2015年也曾推出定制金融产品,瞄准3亿都市新蓝领人群,提供信用贷。此外,老牌网贷平台团贷网在这板块也比较典型,在融资方面,除了常规抵押贷款外,还与母公司旗下子公司正合普惠金融公司合作,为专属用户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具体来说,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稳定工作的私企在职人员、在校大学生公务员、精英提供额度不等的信用贷。在产品线方面,平台产品趋向多元,满足用户不同额度、不同期限的投资需求。投资金额小到1元,平台内的自动投顾都可涵盖。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流量工作很关键?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不等,但毫无疑问,固化成稳定品牌获客成本最低。而用户画像的精准和服务,可以使产品服务聚焦、专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金融定制产品服务将某一群体特征强化,使用户拥有产品归属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