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10G“某贷宝”裸照压缩文件在网上疯传,相信不少轻车熟路的老司机都应该看过。当然,今天要谈论的不是文件的内容好坏,而是事件本身的是与非。

关注网络借贷的人都知道,裸条借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两年网络借贷还未出现时,线下的民间借贷就已经零星地发生过类似的事件,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借贷变得越来越便利,裸条借贷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规模也开始变得更大。2016年开年以来,与“某贷宝”相关联的裸条借贷先后被爆出三次丑闻,上一次爆丑闻是在6月份,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逐渐得以平息,笔者在当时也曾两度撰文评论过校园借贷。这次疯传的10G裸照压缩文件,再次将“某贷宝”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必诛口伐的活靶。

然而,涉及裸条借贷的平台远远不止“某贷宝”一家,许多小平台也曾被曝出涉及裸条借贷。尽管涉事平台和监管双方都多次声明要严厉打击裸条借贷,但屡禁不止的裸贷依旧时有发生。

在诸多裸条借贷事件中,又数校园裸条借贷占比最高,大学生是裸条借贷的主要受害群体,多所高校成了裸条借贷的重灾区。以此次10G裸照门为例,涉及的167位女性当中,有80%以上是大学生,她们的出生多集中在1993—1997年,也有个别较小的出生于1999年,照这样算,1999年出生的只有17岁,还属于未成年,这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女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被裸条借贷找上,一方面是监管的疏忽,使得放贷者有机可趁;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了校园借贷市场相对空白,可谓是一片“蓝海”。这里的“蓝海”之所以加双引号,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校园贷“蓝海”并不是因为没人开发,恰恰相反,因为开发过的贷款平台或机构都相继退出了校园市场,监管层面也曾对校园贷的业务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限制。过多的规定使得从事校园贷的“正规军”逐渐退出,这些正规机构退出以后,各类民间借贷平台便接踵而来,趁着监管还未施压前,各自占山为王,为所欲为,不乏酿造了诸如大学生借高利贷无力偿还而跳楼以及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等违法违规事件。

校园贷“蓝海”的形成,与早两年信用卡的退出有密切的联系,2009年,银监会一纸规定将信用卡逐出校园,规定明确了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发行信用卡,对于已满18岁的学生,必须要评估落实其还款能力和第二还款来源后,方可发行。简单来说,就是变着法子让信用卡退出。一来,在校学生的资金需求旺盛,但偿还能力较差;二来,大量的信用卡进军校园,同业竞争加剧容易导致泛滥办卡,到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们。既然如此,不如退出。

信用卡退出以后,民间借贷、分期平台顺理成章地接手了校园贷业务,历经七年的发展,校园贷已沦为一个馊掉的饽饽。虽然不能全盘否定这几年校园贷的发展,但机构调查显示,80%以上的校园贷本质上是高利贷,可想而知,受到过欺骗的学生,比比皆是。

此次10G裸条借贷亦是,逍遥法外的荒谬。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裸条借贷的动机和利益。

先从借贷者的角度来看,这群借贷的女大学生或者缺钱的社会人士,借钱的理由无非是诸如:微整形、买电子产品、养狗、旅游等等,需求大多是以消费型为导向的,借款金额都是几千到一万元不等的小额借贷,消费型借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借贷者用钱去消费,而不是去创造利润,在无稳定收入的情况下,要想偿还,必然很难,自然而然的,借钱也难。这时候,裸条借贷出现了,无需抵押,只要手持身份证拍裸照或视频,便可轻松借到钱,有如此好事,为何不借?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不还钱被公布照片,对借款人来说,似乎得已尝失,甚至,借贷者一开始就打算了不还钱。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女学生愿意加入到裸条借贷的行列中来。

从放贷者的角度来看,用几千上万元去换取一堆视频或照片,显然得不偿失,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借出去呢?这跟背后荒谬的产业链有关,一方面,在网络售卖这10G照片和视频,能获取一部分收入;另外一方面,高利息使得一些人无法正常还款,借贷方便会为女大学生提供或胁迫她们以“肉偿”的方式偿还。这时候,非法借贷完美转嫁成介绍卖淫,放贷者收回了本息,借贷者也如约偿还,一条完美的产业链由此构成。

这种违反的行径还会出现几次、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终究,这种荒谬的做法,一定会随着监管的严打以及正规消费金融的崛起而没落消失,毕竟,多行不义必自毙。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