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6年,对网贷行业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监管政策的趋严,使得行业逐渐走向正规化,与此同时也给平台带来了许多挑战。诸如借贷限额、银行存管等硬性规定,使得一些公司被迫走向转型或退出行业。从业者认为,新的一年网贷行业将迎来一个拐点,大量的平台为趋合监管,努力合规化,而后纷纷加速转型,开足马力朝着垂直领域走去。

笔者向来的观点都是认为网贷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垂直化,因为在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唯有垂直产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压力,提升优势。在网贷行业当中,最被推崇的垂直行业就是车抵押借贷,一方面,国内汽车的保有量非常大,市场前景好,另一方面,车抵押风险较低,流通性也很好。笔者了解到广东省内的几个大的网贷平台,均计划在2017年专注发展车贷业务,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大量增设门店,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许多车贷联盟也开始成立,同业之间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总而言之,2017年p2p行业在车贷垂直领域的竞争将变得无比激烈。

尽管车贷领域被无限看好,但笔者今天要说的也不是车贷的机遇和挑战。笔者想说的是另一细分领域,消费金融。

看过很多唱红消费金融的观点和文章,但依然也不会认为消费金融会对网贷未来的发展起多大的帮助。简而言之,消费金融再好,也不会是网贷的未来。

消费金融的几个特性,使得网贷行业与之不投缘。

消费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贷款。仅凭着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行为习惯的分析,便可以给到对方一定的信用消费额度,与信用卡模式无限接近。有所不同的是,消费金融的最终指向是消费品,而信用卡、信用贷款的指向是不特定的。消费金融的关键环节在于风险控制,有人认为这应该以科技金融为导向,但现阶段,科技金融并没有完整的概念或定义,所以笔者认为风险控制应该归结到征信层面。

而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构建依然不够成熟,网贷行业的业务模式,也并没有过多的依赖征信数据,更多的是依靠抵押来降低风险。早两年,许多网贷平台也尝试过小额信贷,结果坏账率接近10%,对于利润微薄的小额信贷,这个数据显然过高,随后平台都纷纷砍掉了这类业务。所以,今天再谈网贷平台转型消费金融是明智之选,显然与事实不相符。

企业做消费金融的准入门槛过高。自2010年银监会颁发第一张消费金融牌照至今,国内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只有17家。严格的审核机制使得许多公司都无法进入这个版图。2014年1月实施的新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一、非金融企业做消费金融,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二、金融机构做消费金融,应当具备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连续盈利两年。

就当前的网贷平台而论,只有1%的平台实现盈利,而超过600亿资产的平台更是屈指可数,光是这一点,连准入牌照也拿不下。

消费金融竞争加剧,成本升高。消费金融派系包括: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银行系、汽车消费金融、P2P,在这几大派系里,P2P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庞大的用户群和用户数据,银行系则有稳定的资金流和征信数据,汽车消费金融则有垂直领域的优势,而P2P作为后来者,仍然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

在大肆跑马圈地的消费金融领域,与网贷行业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就是成本上升,2017年,是消费金融在国内的第十年,获客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为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不断获取新的客户,必须加大运营投入。从成本上升的网贷行业进入到成本上升的消费金融领域,无非就是从一个红海出来进入另一个红海罢了,毫不能解决网贷行业面临的难题和困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