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2月25日上午,第十四届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第三天课程“互联网金融专场:谈互联网思维创新与互联网金融前景”开讲,懒投资CEO张磊为学员带来了主题演讲。懒投资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专注于商业保理业务的互联网理财平台。此前张磊曾任职于支付宝、百度、奇虎360。

张磊首先分享了懒投资通过商业保理服务一家客户成长的历程。该客户被银行抽贷后一度运作困难,通过商业保理获得融资不断扩张,现已成为当地第二大纺织集团。他认为,商业保理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在何时的时机介入一家企业,推动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从国内需求和资本市场方面考虑,张磊认为国内下一波机会在实业领域。未来懒投资致力于找到优秀的实业公司,而后帮助企业成长、规范运作,成为市场新星。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昨天平安夜,今天又下着小雨,冒雨过来的诸位,都是真爱,首先谢谢大家。我觉得自己还不算什么成功的创业者,今天分享的话题,跟互联网金融关系也不大,但是我相信它体现了我们团队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些思考。

首先简单介绍我自己。我在做一家叫懒投资的公司,我们集团旗下还有其他几个品牌,比如只针对 100 万以上合格投资者的产品「韬映资本」,比如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懒理财」。

过去两年时间,我们可以说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成长,今天大家在科技金融领域听到的很多品牌,都和我们有过合作。在这张图里面,最赚钱的一家公司,现在一个月净利润超过一个亿,注意是一个月一个亿。而在科技金融行业客户之外,我们投入最大的是商业保理。

商业保理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较少。今天我们说,「共谋一场价值投机」,那么价值在哪里,机会是什么?首先我从一个非常典型的客户分享一下,看我们怎么服务他们的。

这个客户是一家在广东的一家企业,国外一些优秀的服装品牌也会向他采购。我们2014年接触到了这家公司。

当时,企业被银行抽贷了。国内的机构,寒蝉效应很严重。一家企业本来好好的,突然贷款就被抽了。却不是企业本身遇到了风险,只是因为他是做纺织的,而银行不喜欢这个行业了。

其实仔细想想很滑稽。银行说撤就全撤了,难道人类未来都不用穿衣服了嘛?

对企业来说,被抽贷很难受,老板需要借高利贷维持企业。但我们调研发现,企业账上有 3700 万应收账款,买家是一家大国企,国企可以配合确权。这是商业保理的绝佳应用场景。

所以我们就干了。企业把应收账款转让出来,我们打折以后,第一批给了企业 2000 万额度。企业很快就靠这笔资金,回到了正常轨道。

但这不是终点。我们帮企业构建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体系。首先,企业可以从商业保理获得资金支持,拿这笔钱去购料、生产、出货,卖给原来的大买家;买家跟我们做确权,获得新增的应收帐款;我们做完确权,就可以给他新增的保理额度。

我们一起带上数字再算一次。假设企业有3700万的应收帐款,我们给他2000万的额度,企业拿到了钱,就可以投入生产,再卖出去,形成的应收帐款差不多也有2000来万,我们按6到7折,可以做一千多万的额度,企业就可以获得新的资金。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原来企业的应收帐款账期是3-6个月,最初3700万的应收款很大一部分没有回款,但我们可以给他新增的额度。这个就相当于企业到了一个飞轮上,成长非常快。

所以企业在我们的催化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到 2015 年第三季度,大概一年多时间,企业已经从一家工厂变成了拥有六家工厂的集团公司。

这些工厂不是新建的,而是老板把自己的订单分给别的工厂做,慢慢就把工厂给盘过来了。不是所有企业创始人都有这种通过并购做大的心态。

到2016年初,现在小集团初具规模了,可以在供应链上做一些文章。所以2016年年初我们给他做了一家供应链公司,一开始都是做集团自己的采购业务,到现在已经开始做集团外客户了。

一个遭遇经营风险的企业,账上有一部分优秀的资产,然后利用这个契机,用保理作为一把“钥匙”进去,直到把它变成一个相当不错的企业。商业保理的魅力其实就在这里。

我们看完了这个通过商业保理,改变企业命运,最终让企业脱胎换骨的故事。应该有同学会问,国内商业保理行业机会怎么样呢?看几个数据:

中小企业手里的应收账款规模,大约二十万亿。去年底更准确的数据是26万亿。

商业保理行业做了多少呢,2015年的数据是不到两千亿。这两千亿里面懒投资大概做了 16 亿。

行业普遍预计到 2020 年,行业规模能达到一万亿。换句话说,后面4、5年时间增长四五倍。机会是很大的。但看完了市场空间和行业的发展预期,我有必要泼一点冷水。国内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举步维艰,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没人,也没钱。

这是一个 2011 年才开始在中国出现的行业,自然,缺少会做保理的团队,导致机构资金不敢进来做;没有资金支持做保理,又会导致团队无法培养起来。没人和没钱,导致行业只能缓慢地发展。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2015年全年我们做了小 6000 亿公募市场的ABS,商业保理作为基础资产的有多少?十个亿。

在没人和没钱的阶段,专注于这个市场的从业者该怎么办?

我们的看法就是,创造价值,等待时机。

当然,既然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价值投机」,是不是机会来了呢?某种程度上是的。

这个机会可以描述为四个字:回到实业。我们的团队判断,「回到实业」,既是过去一段时间,国内资本市场的隐含主题,也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旋律。

我们看一组数据。今年10月到现在(数据统计到12月上旬),创业板有19家审核过会的公司,其中1家公司净利润只有2000多万,有6家是低于3500万,其中3家还出现过利润下滑。但这些公司都过会了。更重要的一点,这19家公司里,有15家都是实业公司。有生产设备、有厂房,生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采购、生产、售卖,然后形成利润。

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就是审核速度加快。我记得 2015 年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都对国内资本市场非常悲观。说现在来了股灾,还有 800 家在排队,哪怕后面一年 200 家上市,也要排队排四年——总之就是一句话,国内 IPO 是没戏了。

可是证监会现在的发行节奏怎么样呢?一周十几家。排队的还有 600 多家,保持这个速度,一年半就干完了。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虽然我们还没有迎来注册制, IPO 的标准,其实已经放低了。

IPO 的排队也加快了,原来大家预期要排 4 年,现在可能就排个一年半。

但是 IPO 更青睐实业公司。如果你做娱乐的做金融的,只能默默地蹲在墙角等待机会。

更进一步,实业真的有那么好么?会不会国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来的趋势会怎么样?

在这里说一下我们团队的判断。

首先,希拉里没有上台,美国新总统没有和中国发起科技大战,而是发动了制造业大战。

其次,曹德旺去美国投资,有一段火药味比较足的媒体采访视频流出来,然后在朋友圈刷屏了。

大家都说曹德旺要跑,结果过了两天,人民日报站出来支持曹德旺,说,政策有问题要让人说。所以说这个信号很有意思。

如果我们判断没错,对于实体经济的大规模扶持已经在路上。当然,如果你是做金融的,这两年赚了那么多钱,没理由给你减税。

所以,我们要策划的,所谓的「价值投机」的答案,就在这里。

如果你的客户中有经营规范、效益还不错的实体企业,请好好珍惜它,也许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它的股权都会比较值钱。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虽然类金融公司在国内上市退出比较难,但只要专注于价值创造,我们有可能做出十个或是更多优秀的上市公司。

叶问说,「我要打十个」,在懒投资,我们也希望未来可以做出十家以上优秀的上市公司。

谢谢大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