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概念逐渐冷却,被誉为互金替代者的金融科技却火热发展,成为各界抢滩布局的对象。然而,实践表明,一个行业的兴起或是某个创新之点的提出,无一例外会引发众人跟风模仿的“羊群效应”。

刚兑or破刚兑,互金“羊群效应”孰是孰非?

P2P刚刚兴起时,大多数平台都照搬国外的纯信息中介模式,而红岭创投却以“刚性兑付”的创新概念迅速打开了市场,于是各家P2P平台便开始跟风进行兜底宣传,P2P原本作为纯信息中介的角色却被“保本保息”所掩盖,宣称兜底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标配”。

不过,当平台兜底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时,整个行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本就风险淡薄的投资者在平台“保本保息”的引诱下难免放松警惕,从而落入骗子平台的圈套蒙受损失。其次,承诺刚兑无疑增加了平台运营成本和压力,也从侧面加大了平台风险。再者,“投资有风险”是金融市场亘古不变的事实,而刚兑的提出显然违背了金融市场规律,也违反了金融监管的原则。

所以,我们看到,随着坏账事件的不断爆出,平台因承受不住刚兑压力而被迫跑路或转型退出的事件屡屡发生,使得P2P行业又举起了“打破刚兑”的大旗,要求回归信息中介的本质。

但提出刚兑容易,打破刚兑却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平台很难让已习惯于“保本保息”的投资者接受“风险自担”的事实。另一方面,打破刚兑意味着要求平台将每一笔资金极度打散分派到成百上千甚至数万个项目上,对互金企业的技术要求极为严格。

因此,除原本一直坚守信息中介角色已俘获大批客户,并在互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拍拍贷之外,目前仅有点融网等少数平台完成了打破刚兑的优雅转身,以技术见长的钱牛牛等业内优质企业正在尝试当中。而许多实力不济的平台却在这场“刚兑与否”的风潮中逐渐迷失方向。

金融科技,也难避跟风路子

“羊群效应”似乎总是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今势头正劲的金融科技也是如此。如文章开头所述,金融科技正成为各界争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BATJ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银行、小贷公司、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甚至一些新兴的中小型企业,都在布局金融科技。显然,金融科技已成为时代趋势,但笔者敢说,正如曾经的互金热潮一样,众多抢滩金融科技的公司其实大部分并未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发展路线,只是踩着小部分“领头”平台的步子在跟风前行。

这种情况下,“领头”平台的动向对行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往往带动着行业走向一种风潮,但对大部分没有找准方向的企业来说,这种随波逐流的“羊群效应”其实并不好。一方面,每个行业发展到后期,都不可能允许大批量毫无差异的企业同时并存,每个公司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才能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加速洗牌时期,如果平台的模式和产品都差不多,更多的是拼获客、拼流量到拼实力、拼财力,看谁能撑到成为最后的赢家。显然,与“领头”企业相比,那些“顺应潮流”的企业一开始就输了。

笔者认为,对全国数百家甚至上千家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就如投资盈亏一样,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每个企业都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总得有企业成为市场选择的牺牲品。而站在一家金融科技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最终命运就像一元硬币的正反面,非0即1,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活下来,只能接受淘汰出局的被动选择。

所以,大部分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十分严峻而残酷的,如果一直没有找准方向而是踩着别人的步子前进,“羊群效应”最终会发挥作用而将企业置之死地。因此,金融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避免“羊群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在不与大的趋势潮流背道而驰的前提下,金融科技平台必须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坚持,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

避免“羊群效应”,金融科技才能可持续

比对互金领域及金融科技行业较为成功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没有坚实“靠山”和光鲜“背景”的普通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都带有一些不跟风、不盲从的共同“基因”:

譬如,垂直深耕某一专一领域,充分挖掘平台优势,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特色产品和品牌。以汽车抵押借贷为主业的微贷网无疑就是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在许多互金企业效仿大平台意图与传统金融机构抢食房贷业务之时,微贷网却瞄准了轻巧、快捷、高效的车贷业务,并专注这一领域,坚持多年耐心打磨产品,将汽车借贷领域做精、做细、做透,最终成就了车贷领域的互金独角兽企业,受到风投资本和广大投资者的大加称赞和认可。

另一些企业则是在行业已有的产品和技术上进行完善并创新,朝着“人有我优”的目标不断迭代从而成为引领潮流的行业先驱。近期刚刚获得京东金融B+轮战略融资的钱牛牛即是如此。

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风控是每家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大数据风控备受追捧的时期,几乎家家企业都将大数据风控作为核心技术广泛运用。然而,钱牛牛公司却发现大数据风控并非万能,在将大数据风控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引入了先进的德国IPC人力风控做补充,大数据线上机器风控与IPC线下人力风控深度结合,将令人头疼的逾期和坏账控制在远低于行业的1%-3%和0.5%以内,一跃成为金融科技标杆企业。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擅长把握时机,凭借敏锐嗅觉在某一领域刚崭露头角之时便占据先机,在大多数企业意识到这是风口时,这类企业却已基本完成战略部署。当然,这类企业主要是BATJ等一些在其他领域已有成就的大型公司。

无论是信息资源、资金渠道,还是财力背景、技术实力等方面,这类企业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互联网金融开始盛行之时,阿里巴巴便抢先完成了互联网金融布局,成就了独霸一方的蚂蚁金服;当金融科技之风吹起,京东金融便乘风而飞,构建了深入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金融科技等八大板块的业务体系;同样,社交巨头腾讯也在金融风潮之中完成了互金和金融科技的战略布局,金融产品覆盖基金、保险、证券、信贷等各个领域。

总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一场实力和时间的耐力赛,刚开始时除去少部分拥有强大背景支撑的平台之外,大多数平台其实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没有强力背景做支撑,普通平台想要在这场赛跑中赢得成功,一味躲在别人背后跟风模仿很难有所出路,必须摆脱“羊群效应”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平台自身核心竞争力,方能在金融科技大潮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