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人日常所产生的信息数据都可能被非法分子窃取,信息买卖甚至已形成了一条专业化的黑色产业链。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账户盗刷成行业普遍现象 幕后黑手链条长

在刚刚过去的3•15,公益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发布了《2016年国内银行卡盗刷大数据报告》,根据明确盗刷渠道的2362次盗刷投诉统计,65%的盗刷渠道为快捷支付,23%为网银支付。在快捷支付盗刷中,97%通过第三方支付盗刷。

非法分子通过“黑产”网络掌握了用户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从“撞库”到迫使用户手机停机,再到更改密码,最后盗刷账户,整个流程相当流畅、专业,功能简单、开发成本低、获利高、易传播等特点导致目前很难对“黑产”形成有效的管理,以致对用户利益、企业声誉甚至金融行业正常秩序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通常情况下,非法分子都是跨平台作案,社会危害较大,往往针对整个金融服务行业。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曾报道过,一个苏州公司银行卡在连续十天时间里32万元钱款不断被人转走,由于平时账户资金流动比较频繁,就在早期注册时关闭了2千元以下的短信校验服务功能,因此用户手机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提示信息。警察调查发现,正是“黑产”利用“撞库”的手段,以2元钱一个的低价向犯罪分子提供了上百个有效账号和密码,导致了用户大额的经济损失。

随着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普及,非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更新,例如盗用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照片并进行技术处理,应用到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中,从而非法进入个人系统。甚至公共场所充电桩也不够安全,攻击者可以操纵充电者的手机,从而进入支付系统消费、窃取个人信息等。由此可见,个人信息安全可谓危机重重,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已成为每个人的必需技能。

京东金融维护消费者权益 但仍需多方参与“打黑”

据笔者观察,面对此次白条盗刷事件,一向风控能力强的京东金融已经在用户赔付方面对“黑产”行为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京东金融表示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一旦用户遭遇盗刷,经京东金融审核,京东金融将秉持以客户为先的服务理念,免除被盗用户的还款义务,在3个工作日之内回复用户最终处理意见。但是对黑产,京东金融将联合业内机构和公安机关共同打击,净化行业环境。

当前,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正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浪潮不断提升,而非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尚且缺乏有效的信息使用与监管规范的时机,通过各种技术、话术与心理欺骗等手段从中牟利。

面对猖獗的高科技犯罪现象,公民个人固然要加强警惕,避免泄露隐私信息,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但公民信息与隐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秩序、规则与监管的必要性正日益凸显。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习惯与消费方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相关的技术、规范与监管,或许要比以往更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民的共同参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