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5月12日,Wanna Cry蠕虫通过MS17-010漏洞在全球范围大爆发,受害者电脑被黑客锁定后,病毒会提示支付价值相当于300美元的比特币才可解锁,全球一度有超25万台设备被感染。

从黑客勒索的方案设计来看,这次的勒索方案无疑是极度不科学的,像2014年的Angler勒索病毒,不声不响,在一年内勒索成功6000万美元,勒索也要讲基本法的,赚钱跟出名是完全不同的手法。

整个病毒攻击事件,赢家除了A股互联网安全板块无脑板行情之外,最大的赢家当属比特币(Bitcoin)了。在这次全球主流媒体的全覆盖报道后,在5月12日起,比特币从1720美刀暴涨55%直接冲到2670美刀,连着刷了多个重要关口。

如果在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比特币,比特币从诞生至今,在2009年的时候,1美元=1300个比特币,如今,1个比特币=2600美金,也就不到10年,伴随着争议从最开始的概念演变至今天这么一个庞大的生态,不论争议再大,都值得去思考这一伟大的现象。

一、货币的本质

在探讨比特币之前,要先思考一个底层问题,究竟什么是货币?在这个超大的课题下,我挑了个小角度:共识货币

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的第一章“石币之岛”中介绍了著名的共识货币:雅浦岛石币。

这些石币并不产自岛上,岛上的居民乘船到400英里以外的其他有大量石灰石矿产的岛屿上,雕刻巨型石币,把他们推到筏子上,再把这些石币运回雅浦岛。雕刻好的石币被人们滚到一个传统的地方,然后这些东西就被准备好用来交易了。

弗里德曼提出: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信用,而是共识。货币甚至可以没有实体存在,只要达成了共识,就算看不见摸不着沉在深海里的石币,也可以继续流通使用。

抛弃物物交换,拥抱支付中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问题是支付中介是如何选择与形成,个人还是比较认同弗里德曼这个理论,一种能称之为货币的本质上还是需要一个群体受众的共识,一如最开始的贝壳,到后面的黄金,到网游里面的极品道具,再到监狱里的香烟,一个群体共同认同这个介质,它就可流通(有信用),就如现在的法币(纸币),本质上是群体认同国家这个概念,继而认同国家信用,认同这个货币,所谓货币,其实就是认知的集合(共识)。

介质千千万,为何最后能形成共识的货币的却有限?那就要说说作为一个完美介质的几个必备要素:

1、供给可控(供给)

2、群体共识(需求)

3、方便流通(低交易成本)

供给如果不受控制,持币方太容易被稀释,降低购买力,就天然形成不了共识,共识人群的扩大,实际上是在扩大货币的使用范围,增加购买力,供需平衡点就是实际购买力,交易成本的变动会同向加速均衡点的变化。

像黄金曾经是接近完美的交易中介,但是交易成本太高,后来转换成纸币(法币)后,实际供给方就变成了央行(供给受政府控制),而不是实际的黄金产出了,这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东西能抑制住印钞的冲动的,在印钞权转移后,金本位崩盘是必然的。

但是,黄金作为一种支付中介的认知已经深深的植入了庞大的人群当中,形成了强烈的共识,因此即使没有任何政府给他一个增信的行为,它还是能作为支付中介流通于这个庞大的人群中,除非,某天有人能有魔法让所有人都忘了:黄金是有价值的。

按照上文三个维度去思考货币的相对强弱,才能发现汇率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二、比特币之矛

数字货币由来已久,但此前数字货币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突破,那就是一直存在一个中心化的中央结算机构清算所有交易来处理,一来货币清算机构不可信(无人能确保清算机构不作恶),二来双重支付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即一个单一的货币单位可以使用两次)。

2008年,一位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一篇名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比特币。中本聪结合以前的多个数字货币发明,如B-money和HashCash,创建了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底层开源,不依赖于通货保障或是结算交易验证保障的中央权威。

关键的创新是利用分布式计算系统(称为“工作量证明”算法)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的全网“选拔”,能够使去中心化的网络同步事务记录。这个能优雅的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即一个单一的货币单位可以使用两次。

比特币是通过“挖矿”(计算机运算特定程序)产生的,挖矿就是验证比特币交易的同时参与竞赛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任何参与者(计算机)都可以做矿工,用他们的电脑算力来验证和记录交易。平均每10分钟就有人能验证过去这10分钟发生的交易,他将会获得新币作为工作回报。

本质上,挖矿把央行的货币发行和结算功能进行分布式,用全球化的算力竞争来取代对中央发行机构的需求。比特币系统包含调节挖矿难度的协议,保证不管有多少矿工(多少CPU)挖矿,平均每10分钟只有一个矿工成功。

比特币协议还规定,每四年新币的开采量减半,同时限制比特币的最终开采总量为2100万枚。这样,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非常接近一条曲线,并将在2140年比特币将达到2100万枚。由于比特币的开采速度随时间递减,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是一种通货紧缩货币。此外,不能通过“印刷”新比特币来实现“通货膨胀”。

这简直就是天才般的设定,理论上基本是完美货币的设定,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化反啊,定规则,剩下的就交给市场了,回到上文探讨的支付中介(货币)的框架体系下:

1、供给可控:在比特币的底层设计中,总的货币供应量是固定的(2100万枚),而且新增货币被严格设定了(每10分钟1个),通过分布式的计算机来进行发行和清算(挖矿获得比特币,同时负责记录交易记录),比特币可以无限分割,购买力的上涨可以通过货币分割来实现,最重要的是,底层技术开源,交易记录公开,群体的信任就通过公开所有信息来构建,而不是构建一个高度集权通过外部增信的中央清算所来进行。

2、群体共识:互联网的发展,让人群的聚合不再以地域为界限,在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仰可以更迅速的聚合,强化,比特币的构思,搭建,发起都是源于码农,这个人群拥有共同的语言(英语),相近的价值观(技术向),素养较高且收入水平较高,且较难被分割,按照几年前的数据,全球程序员已经接近4000万的体量,这个体量的人群一旦形成共识,就可以足够支撑一个极为强大的数字货币体系,更不论对普通人的扩散了。在比特币开源的特性下,他们参与体系的构建,也同时是体系的参与者,逐渐形成正反馈。

3、方便流通:实际上比特币的流通成本就是相关数据的计算成本,在交易中提取比例交给清算数据的矿工, 比特币的流通并不是比特币在不同账户之间的划转,而是比特币上标识的所有人表示发生变更,由于在比特币的总体框架下,就不存在跨境的问题,交易发生时,只需要知道对手方的账号(公钥),通过自己密码(私钥)确认后,自己的账号(公钥)登记下的比特币就划转到对方的账号(公钥)下,因为没有中央清算结构。

因此坏处就是就没有第三方的方式来证明你是你,所以一旦你的密码(私钥)泄露、遗失了,你的账号里的比特币也就没办法找回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拥有者的匿名化,但是代价是,账户保全责任转移到了用户。

在这样的底层架构下,整个比特币体系就如同一个极其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形成自我强化效应,在货币供应量可控的情况下,越多人用比特币,其购买力越强,比特币的购买力越强,就越多人认可认,如果我们把比特币的认同者的集合想象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的话,当这个国家的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对他国货币的汇率就自然强势了。

由于比特币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货值的,所以如果要从一开始算他的收益率的话,那就是正无穷了...如果2009年开始的时候,1美金:1900比特币,现在是2600美金:1比特币,那年化就是680%...如果是看2011年到现在,年化360%...

如果按照任何投资的逻辑来思考,都是完全没办法理解的,但是作为互联网产物的角度来讲思考,是可行的。任何搞投资的人都是赚不到这个钱的,基本只有有信仰的互联网信徒才有可能拿得住。

这绝对就是一群天才码农的一次伟大的社会实践,按照互联网产品的逻辑,特别是这种分布式网络结构的产品,当第一的领先优势建立之后,他会不断的自我强化,只要他自己不犯二,同类的产品想冲击他的领先地位是绝不可能的,除非,将来出现另一种,更完美的电子货币,且全部人都迅速认同了,才有可能动摇一点点,大众的观念是很难一波扭转的,像XP都多少年了,保有量还那么高...

只要比特币的用户还信仰比特币,比特币的核心规则不发生重大失误,这个货币体系就会像一把锋利的长矛,撕破传统法币体系的框架...

三、法币之盾

一如大多数划时代的互联网新技术一样,新技术的发展大多都是在灰色产业先普及开来,在比特币逐渐普及之后,整个比特币的生态就化反了。有在线博彩公司,为了证明自己的自己实力,一把扫了4万个比特币挂在账上,做资产证明,而且实时公开...基于比特币的在线博彩:中本“骰子”,使用了公开随机的比特币区块链数据进行摇奖,实时兑奖;再例如这次的全球病毒勒索的应用;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场所支持比特币支付,甚至乎都出现了全球布局的比特币ATM系统...

但,这样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无国界,无监控,快速流通得货币系统,直接冲击到了各国政府的切身利益:

1、税收,这样一套纯线上的货币系统,交易,清算都去中心化,只要参与者想,政府根本监控不到,自然就无法针对这类型的交易进行征税。

2、印钞权,随着比特币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法币适用范围的共识度很容易被稀释,当用户认比特币,不认法币后,央行就没有印钞权了...例如,最近全球比特币区域热度,同比新高的是你完全想不到的第三世界,你说为啥呢?

因此,从税收、印钞权的角度来看,任何拥有完整权力的政权都应该有打击比特币的动力,还没有动作的政府只是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已...比特币的价值某种程度上就是他在总体用户中的渗透率,我们来看两组图形:google trends vs bitcoin(USD)的走势对比。

上面的图形是反应全球“比特币”这个关键词搜索趋势的谷歌指数(同比数据,100就是历史最高水平,最近就是100,超过2013年的峰值),下图是比特币对美金的价格走势,在整个比特币的历史中每次特殊事件催化后,全网比特币的信息指数型爆发,带动比特币的参与者暴增,带动比特币价值暴涨。

随后,随着特殊事件的逐渐淡化,围观吃瓜群众散去,可怕的是,每次高潮过后,比特币的存量搜索都会上一个大台阶,那就意味着每事件驱动一次,比特币的渗透率就提高一个台阶。

还是回到上文共识货币的逻辑:事件驱动导致关注度快速上升,部分围观群众转化为比特币关注用户,少量用户转换成真实用户,和一个传统电商漏斗洗量的逻辑是一致的。

但是关键的问题来了,在互联网扁平化的现在,一个信源的传播驱动是若干的核心节点(核心媒体、意见领袖),一旦这个信源在总人群中的认知率达到一定的比例,那进入自动传播的阶段,那就谁都挡不住了...比特币的临界点什么时候到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过了再想动手就晚了。

这就是比特币系统的无解之处,只要参与者还相信,即使有部分国家禁止了,还有国家不禁止,整个系统还是能正常运行,要针对这个系统进行打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技术上很类似的bt下载,就算定性是违法,但政府难不成把所有下片的人都搞起来么?一来不好抓,二来抓不完…

那问题来了,如果政府要管控比特币,要怎么处理呢?

1、控制信息分发,任何针对比特币系统的手段都是无力的,只能从上文比特币渗透率提高的路径(传播-信任-使用)来想办法,控制关于比特币信息的生成和分发,从流量入口控制,这点我国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对外输出...同时主动释放关于比特币安全性的负面信息稀释正面信息,因为比特币系统是无解的,但比特币使用的人是很容易出bug的...

2、控制使用场景,比特币价值提高除了更多用户的需求外,还有就是更多的消费场景支持,比特币能冲得这么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线上线下的应用场景在不断的被拓宽,如果现实中的消费场景都不支持,控制住让他仅仅是黑市流通货币,不冲击主要的生活场景、秩序就好,就像毒品、性交易一样,根治不了,但是可以控制影响范围。

3、控制中心化节点,比特币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他的匿名性,其实这个所谓的匿名是个伪命题,虽然比特币账户不能直接对应到现实中的个人,但是比特币账户的交易记录都是公开的,通过大数据来扒,复现用户特征是可以做的到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比特币的发展,为了方便整个货币的流通,逐渐形成了多个比特币交易所,包括提高挖矿效率产生的矿池,这些就在这个完美的去中心化的网络中逐渐形成了中心化的节点...所以管住这些节点就管住了整个网络的主要部分...例如交易所都给我实名...当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逐渐形成核心节点的网络,他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仅仅是把比特币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除了有更完美的数字货币出现替代比特币,作为一种不可逆的发明,像BT下载一样,比特币是无法消灭的,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日本还承认了比特币的应用,大部分政府很多时候高估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低估了比特币的可能性...

只要比特币的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必然会刺伤,甚至刺穿法币之盾,至于为什么是比特币?一图胜千言:

结语

回顾比特币的增长曲线,真实的应用场景的拓展才是其价值中枢,特殊事件驱动的价格波动还是要回到实际流通中枢来,这波由Wanna Cry 和日本认可带来的暴涨,等信息淡化后,还是跌得下来的,像下图的每日交易确认地址数,才是比较真实的价值中枢,这种图形,应该足以引起各个有税收、印钞权政府的关注。

统一思想永远是最难的事情,一如信仰一旦建立,摧毁他就无比的困难,这场起于天才码农的伟大实验,将会走向何处?是实验失败后的惊天大泡沫?还是直击各路央行的老巢?不管成功与否,这个量级的社会实验,值得买一个去见证奇迹。(文/啊咪老师 格隆汇·专栏作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