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两家上市的P2P公司宜人贷和信而富接连发布了2017年1季报,看着财报数据想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大家争议许久没有定论的问题:在中国,打通纯线上P2P的商业路径,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还是可达的目标?

从财报数据来看,宜人贷和信而富似乎已经离这个目标很近了:一季度,宜人贷有51%的借款额通过线上渠道促成;线上渠道促成借款金额的99.8%来自宜人贷借款APP。并且,较去年同期,它的贷款规模和净利润均保持了三位数的增长。

而同样定位为纯线上的P2P平台的信而富,从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来看,1季度的新增借款人数量和借款交易笔数也均有大幅增长。交易与服务费用毛收入总额略有增长,但依然未能摆脱净亏损状态,且亏损幅度有所增大。

为什么说宜人贷和信而富只是接近,而非达到这个目标。因为,从一个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界定线上P2P的商业模式是否走通至少有三个标准:

✔ 完全线上作业;

✔ 资产质量可控;

✔ 盈利能力稳定。

如果对照这三个标准,中国P2P平台显然还没有一家真正走通纯线上的商业路径。现在很多P2P公司都有一个“外挂”的资产端存在,线上+线下的模式始终是国内网贷行业的主流,而挣扎在盈亏平衡线更是大多数平台的常态。

P2P网贷纯线上的发展路径能走通么?还要多久能走通?谁会最先走通?其实,我挺期待看到答案。

理想与现实隔着利润与坏账

尽管新金融行业越来越倚赖互联网技术、强调新科技概念,但现实的结果却始终与理想的目标怀有差距。比如, 纯线上获客只是“看上去很美”、大数据风控效用有限、难以凭借规模效应盈利等等。

展开来说,眼下互联网线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尽管名为互联网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但不少P2P公司依然要靠“线下”供养,尤其是资产端,甚至大有从线上转到线下,或者线上反哺线下的趋势。

就拿通过率一项来说,问过几家规模较大、线上业务做得不错的互金平台,现在同一类借贷产品,线下渠道的通过率通常能到60%-70%,而线上渠道的通过率只有10%-20%。最近,听过线上通过率最高的是一家互联网银行有30%。

线上获客不仅通过率低,成本还高,看看信而富和宜人贷的财报,销售费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信而富:2017年1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0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840万美元。销售和营销费用主要由薪资和福利、广告和市场营销开支、超过客户累计创造营收的获客激励,以及公司销售和营销人员产生的其他开支构成。

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超过营收的获客激励(80万美元)和支付给渠道合作方的营销费用,两者均与平台现金消费类借款人的大幅增长密不可分。

宜人贷:2017 年第季度销售费用为 4.69 亿人民币(6,819 万美元),较上季度的 5.38 亿人民币 降低 13%,2016 年同期为 2.55 亿人民币。本季度销售费用占本期促成借款总额的 6.8%, 较上季度的 8.1%和2016年同期的 7.4%有所降低。

一方面,线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良率也在缓步攀升,这也直接导致了P2P平台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境地:难以如其它互联网商业模式一样,依靠规模增长实现盈利。

以宜人贷为例,截至2017年3月31日,宜人贷2016年促成的A、B、C、D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分别为0.7%, 1.5%, 2.4%和2.0%。而其2015年促成的A、B、C、D借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分别为5.5%, 7.3%, 9.3%和7.7%。

值得注意的是,宜人贷的质保金计提比率是8%,因此也有媒体质疑,宜人贷的坏账是不是有冲破质保金的风险?因为如果这种问题长期存在,就难免会侵蚀利润,规模增长带来的并不是利润的增加,反而有可能是加大了不良的压力。

对此,方以涵的回答是,质保金其实是一个池子,它需要覆盖每一个借款人不同季度的所有借款。长期来看,风控水平在不断提高,总体规模也在增长,所以坏账率肯定是下行的且总体可控。

纯线上模式是“海市蜃楼”吗?

如果按照最初的那三个标准来说,宜人贷纯线上P2P的商业路径还要多久能走通?方以涵给出的答案是:2020年、1000亿。

她以获客举例称,现在宜人贷51%的用户完全是纯线上获取的,另外有49%涉及到面对面接触过用户。但事实上,有很多所谓线下获取的客户,也是因为在线上看到宜人贷广告后转到线下,线上线下的界限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

方以涵认为,随着规模增长、数据积累以及风控能力的进化,宜人贷可以在降低资产风险的同时,通过不断优化的精准营销营销降低获客成本、进而提升这部分业务的利润收入。

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仅仅是实现盈利显然是不够的,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是任何一家商业机构都在追求的目标,也是商业模式上最难突破的天花板。

宜人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从P2P信贷切入,引来客户;用理财业务留住客户,提升粘性;再上线YEP科技共享平台,输出技术。

信贷、理财、做平台,这基本已经成为互金平台的套路化发展路径,关于这个话题改天再细说了。倒不是说有什么问题,只是,我在想这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纯线上P2P业务存在瓶颈,只能横向拓展?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看看中国第一家纯线上P2P平台拍拍贷。

记得很多年前,谈及拍拍贷,业内皆认为他们坚持纯线上的模式太过超前,但当时大家也都认定这是网络借贷的终极目标,只是别人还在1.0版本,它提前到了3.0版本。

但后来,拍拍贷也开始拓展理财业务,售卖基金等标准化金融产品。再后来,他们也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做了拍分期。虽然从股权和业务结构来说他们是独立的,但线下分期业务快速盈利并开始反哺兄弟公司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在考虑纯线上P2P平台商业路径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借钱,用户会不会有忠诚度?

之前写Sofi的时候(点击阅读:《只有27万用户估值却超40亿美元,中国互金公司都很羡慕它》就提过到过,新金融领域的公司极难建立品牌忠诚度。因为,对于借款人来说,利息够低、放款够快才是王道;而对于投资人来说,收益永远是占比最重的因素。

那么,那些花费那么多时间和成本获取的用户如果没有一定重复借贷率,都是一次性“消费”,对于平台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底线的消耗。关于复贷率,鲜有平台公布,反正整体行业的这一数据并不是太好看。

说到这里,关于文章最初的问题,纯线上P2P的商业路径在中国能走通么?现在看来,方向是好的,局部也是可实现的,但这是一门好生意么,说实话,我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但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至少我希望它能走通,毕竟那才是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生态存在真正的价值所在,即去人工化、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

(作者洪偌馨,《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第一财经电视“互联网金融之夜”(特约)主持人,“馨金融”专栏作家,个人微信公众号:馨金融  Xinfinance)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