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距离网贷合规限期已不足百日,“合规”犹如悬在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敦促着各平台尽快完成整改、转型。除了监管层及平台自身对于合规建设的关注之外,许多投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盯梢”,密切留意着平台的动向。

近期,网贷之家论坛一篇质疑部分P2P平台存管系统形同虚设的帖子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帖子针对部分与浙商银行合作开展资金存管的平台所存在的“双轨制问题”进行了分析、质疑,并得出所述平台的资金存管系统“形容虚设”的结论。随后,相关平台负责人通过媒体给予了回复。如今事件虽已平息,但却给网贷从业者及投资人敲响了警钟——目前行业部分“已接入银行存管”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

大限将至 存管遍地开花

随着“合规方案”的尘埃落定,银行资金存管早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许多投资人无形中将存管“等同于”安全,而平台自身也在“蓄意”夸大存管的作用。甚至有部分平台仅仅与银行机构达成开户协议,便对外宣称获得银行存管资质,难免存在“误导之嫌”。

此外,“存管方式”也广遭诟病。“直接存管”模式被认为是最符合监管要求的方式,也是大多数接入存管的平台所采用的方式。而所谓的“联合存管”是平台打出的“存管幌子”,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机构合作,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存管(托管)系统,共同提供存管(托管)服务,并非监管所要求的存管模式。对此,投资人在选择存管平台的时候需擦亮双眼。

值得一提的是,《存管指引》的下发为银行“撇清了责任”,一下子扭转了“平台跪求存管”的局面。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底上线银行存管(包括银行直连)的数量不足百家,而到2017年4月底,正式上线银行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为189家,占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12.3%。到了5月8日,数量飙至389家,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7.57%,其中有205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增加了约200家存管平台。

合规进行时 存管难度大

大大小小的银行蜂拥加入存管业务的争夺战。“存管系统”尚属新事物,其开发、完善尚需时间。目前银行与平台之间尚处于不断“磨合”的阶段,用户体验仍有待改进。

对此,已经上线了银行存管的新联在线COO陈智诚曾表示,存管平台由于嵌入了银行资金充值、结算、划拨等环节,体验相对之前变得复杂了,这也是由银行存管系统的天然属性决定的,暂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过半年多以来的优化,现在投资人对于存管系统的体验感受也渐渐变好,接受程度也更高了。

虽然从合规角度看,存管平台相对有优势,但是在投资利率方面,存管平台却普遍较低。这其中便牵扯到存管费用的问题。

平台为银行存管费用所支出的成本不仅包括系统接入费用、维护费用、服务费用、充值提现手续费用、尽职调查费用,还有技术对接所带来的隐形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用户体验成本。合规成本之巨大,这是中小平台在合规之路上的“阵痛期”,降息潮便是最好的事实证明。

对此,网贷之家也曾曝光了部分银行的存管费用清单,可以看到不少相对知名的银行开出的价格动辄百万,更有银行在续约的时候选择了“涨价”。面对水涨船高的存管费,不少平台直呼“不堪其重”。但是面对合规,平台也只好“硬着头皮上”,迫不得已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用户,导致存管后的投资利率变低的情况。

陈智诚表示,整改合规对行业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量巨大的“变革”,需要监管、平台及银行等多方不停深入了解、磨合,才能迭代优化产生更加便利的系统,才能帮助网贷行业演变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支持金融服务的信息中介。(文/Eddy)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