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6月15-16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保险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小保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恒参加本次论坛,并围绕着“互联网保险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创新”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

李恒提出,保险分为保费收集、保费运营与保费资管三大板块,其中大多数创业企业集中于保费收集这一阶段。作为创业公司,能够通过深耕保费收集这一领域、将单一产品做深、做透,从而带来规模与头部效益,进入到保费运营的阶段。

目前,保费收集这一板块呈现出场景化、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趋势。李恒表示,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保险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碎片化的保险产品需求增加;场景方面,李恒认为,保险代理人就是自身的场景,服务好代理人便能够触及到消费者本身。

李恒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来解决互联网保险中新的风险需求。同时,如何将原有的保险产品转移到数字化渠道销售,形成新的数字化保险方案,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创业公司,集中力量围绕于客户需求本身,才是出路。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去年我讲的是消费觉醒,今年给我的题目是互联网创新和保险行业的探讨。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之前看见其他几个公司在各个环节上面都讲的特别深、特别专业,我也深受启发,那讲一下我的感想。

在保险这个板块,在我来看,它分为三块,一块就是保费收集,一块就是咱们的保费运营,还有一块是保费资管。而我们作为创业公司来说,在这三块里面,大多数人想要进入保费收集这么一个板块。我们用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手段,或者我们用一些产品保险的手段,我们去把这个保费收上来。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保险公司应该在保费收集这个市场上做的非常充分,我记得应该说各个险种,当时在人保一天是一个新产品,在整个保险市场上已经非常的有深度。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个保费收集这个板块上面做的更深呢,我看到有一个我们的创业先锋,他做了一个寿险产品,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一个单一的,在一个小的产品上面去打深、打透。从而可以带来下一个规模的效益和一个头部的效益,让自己走到这个保费的运营中间去。

刚才我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去做这个反欺诈系统,去做这个保险后面的运营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或者是作为一些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来说,他保费都没有。他到哪里去做这些事情呢,那么只能在自己的服务和技术上面去深耕,深耕之后,这个规模把自己带到第二个环节。从第二个环节,到第三个环节,那就涉及到一些经营的环节,可能不是在我们现在的创业阶段,或者小规模公司所能做的一些事情。

我加了一下今年的数据,这个PPT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认为在保费收集这个阶段,它这个互联网的保险产品,它还是会走到这几个趋势,场景化、碎片化、互联网化。这些碎片化的保险产品,它真的能够去获取规模吗?它真的能够得到多少保费吗?褒贬不一,应该说成功的还是少数。但是随着这个消费逐步提升,随着人均收入逐步提升,我有一种感觉从去年到今年,大家对这种小型的产品,对这种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保险产品,解决身边这么一个很细很具体风险的这么一个产品,大家已经是感受越来越深。

现在已经不断的身边有朋友在说,你可以给我推荐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产品吗,你有什么样的产品我可以看一下吗,这在两年以前,或者说在三年以前,我是听不到这样的声音的。所以在之前消费者我认为他们没有太强的这个保险意识,而在这几年,他们逐步在增强。原来的这些保险产品,大家都在说他的条款复杂,他的理赔也困难,服务体验差,其实在我来看我认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以前我们的技术没有这么的先进,互联网技术也好,反欺诈体现建设也好,我们都是靠人、靠表格、靠手算。我们在这个产品设置上,我们自然的可能会琐碎一些,然后流程会长一些,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生产力提高了,我们有互联网、大数据了,我们有了这么多新的东西。所以他这个体验自然会提高,他应用在保险这个行业里,自然能够解决我们在保险产品上给客户带来的体验问题。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我前几天看到我一个朋友发,他说800万保险人,一个人就打三万块钱一年的成本来算的话,那么对于保险行业,是该有多大的销售的这么一个成本和比例,2400亿,我后来自己默默算了一个帐,这寿险就一万多亿了,财产险七八千亿,加起来两万亿,才花了10%,真不多。

保险代理人或者这些保险业务员,在做保费收集的时候是极其辛苦的。这么一些成本不高,并且回过头来说,大家为什么总说场景化观点,我还有一个观点,这个场景不是自己的,怎么卖保险给他。像携程也好,像阿里也好,淘宝也好,他场景是自己的,对他来说不仅可以卖保险,可以做很多其他的金融服务。对于我们做保险行业的人来说,我们的代理人,就是我们的场景,我们有800万代理人,我们就有800万个场景,我们服务好他们,我们帮助好他们,那么这些场景它是自建的,并且是在自己手的,它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触及到消费者的,这是自己的场景。

还有一些地域限制,可以用互联网解决,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是对于大型的保险公司来说,他的建设时间比较长,那么他触及的地域自然比较多,对于一些先进的小型的保险公司,对于新的第三方平台,对于我们这种科技公司,我们可以用一些互联网的手段,更好的去跨入地域的限制,本身互联网一个是解决时间,一个是解决空间。那么我们在这个时代,我们也要去做一些顺应潮流的事情。

作为保险公司来说,去做这些线下服务,也不是不能做,当然能做,只是线下服务还是脏苦累的活。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随着一些复杂情况的发生,保险公司是一个技术活,他更多的把自己集中到一个更高的这么一个基础环节,把基础性的业务,基础性的环节下放,到一些其他的服务公司。我认为这也是生产力的一个分工。

我讲一下我们这两年来的一些经验,把数字化的这些要素搬到传统架构上,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搬到传统的这些人身上,我们认为它吃力不讨好,用新的组织架构独立开发数字化业务解决这些问题,怎么个新的组织架构,我们是这么看的,互联网保险它可以去产生一些新的风险需求,在以前我们去考虑一些风险的时候,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限于当时的技术,我们做一些当时的产品,而现在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新的技术来解决。像我们做了一个手机保险,我们运用我们的图像识别,一个码可以里面解决当时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然后设备的唯一性、人的唯一性。

比如说我们去做核保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技术,我们也要去确定当时跟踪这张保单在什么地方,他是谁,有哪个渠道出去的,他中间的欺诈成分有多大。我们之前跟TD一直在探讨,我们怎么建设这种反欺诈的体系。在我们看来反欺诈的体系还是要依赖于保险产品的本身,一个一个的风险所产生的保险产品的本身去建设,而跳脱出来做一个大的还是一个挺难的事情,起码在现在要去解决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个数字化分销渠道,保险产品它也需要相应的升级,将原有的产品从分销渠道转移到数字化渠道销售的时候,如何形成新的数字化保险方案,我们要去重新思考,提高这个产品的透明度,让客户去理解。今年上半年,我们一个股东,柯德勒他写了一本新书,营销4.0,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深有感触。我们卖保险产品,我们如何让客户他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他,我们的产品点燃他心里的热情,让他自主的买,这就是我想要买的保障,这就是我想买的风险,大家应该感触很深,为什么要这么多销售员。因为保险太难卖,在于保险客户,对于产品的模糊度,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它是有一些有待提升的,能不能从产品层销售,能不能在这个时代用数字化的方式,让我们的客户发自内心驱使他们你看这是我要的。

把人细分为八类,八类之上分成每个里面有多少种风险,我们去覆盖,我们从这个产品上,围绕一个人的风险,我们把他分类,然后细分、研究、尝试。我们也尝试,看这些产品能不能够帮助客户点燃他心里的热情,让客户一看到这个产品时候我想要的,我买它,那么在后面,单独产品上形成一个生态,规模到了,该技术应用上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个组织结构也会变的更加复杂。

寿险公司里面可能又有一些分离,大公司做的非常好。那是因为他们分工特别明确,而作为我们创业公司来说,我们一些人力、资源都受限。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有限。怎么样集中我们的力量,能不能在单点上面,围绕这个人,围绕这个人的内心上面做一些,可能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做一些数字化转型,我们也做了内部的架构的,提升一些效率。提升效率的主要具像化在客户方面,就是我们简化复杂流程,我们让客户他说好,我要买它之后,下一个动作是买它。在买它这个动作中,只要付钱,就得到它,至于后续的,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整个体系服务于他,让他用极简化方式获得保障,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和发展。谢谢。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