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前不久,工农中建四大行与BATJ互联网巨头两两牵手达成战略合作,引发市场高度热议。一方面,国有大行终于放下过去高高在上的身段,开始与互联网公司平等对话,并围绕各自专长领域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大家也应对此类合作抱有一颗平常心,由于国有大行与互联网公司在资源禀赋、创新文化、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差异,就如同海龟男娶了洋媳妇一样,看上去很美,但双方极有可能“同床异梦”,合作效果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公司作为传统金融的颠覆者形象深入人心,“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已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最好诠释。2017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以及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犹如一颗惊雷引发当时市场的热议,各方对建行的行为褒贬不一,很多传统金融人士认为此举无疑是与虎谋皮。然而,6月短短十天时间内,工行与京东、农行与百度、中行与腾讯纷纷牵手。在Fintech大潮之下,四大国有银行也开始放下身段,与互联网巨头在金融科技领域平等对话,尝试携手前行。

从合作领域看,双方基本依托国有大行庞大的客户基础、雄厚的资金实力与丰富的产品体系,围绕对应互联网公司合作伙伴专长细分领域开展合作。如百度人工智能(AI)技术业内领先,因此农行与百度合作主要聚焦在共建金融大脑,以及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方向。阿里巴巴依托淘宝网具有天然的电商场景和长尾客群基础,建设银行重点与阿里系共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为此前无法覆盖的人群提供信用卡服务,并在线下线上渠道、电子支付、打通信用体系等方面开展合作。作为国内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京东在消费电商、供应链金融、物流等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因此工行与京东在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开展全面合作。而中国银行与腾讯云在内蒙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全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

其实,早在2005年,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就已与国有银行开展合作,早期双方主要聚焦于资金结算、电子商务等两大领域。2009年开始,建行与阿里在联合贷款等领域开展探索,并开始在第三方支付等领域进行合作。在此期间,阿里、腾讯与多家银行签过战略协议,京东还与民生、光大、中信联合发行京东白条联名信用卡等。虽然本次合作阵势很大,看上去双方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但业务落地未必会一帆风顺。一方面,双方对于金融创新的理念和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商业银行受制于合规监管,对金融创新持审慎态度,而互联网公司更多是从科技视角看金融,往往没有传统条条框框束缚,鼓励试错迭代,甚至会打监管擦边球。同时,双方的风控理念、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全是不一样,这不是一纸战略协议就能解决的。另一方面,双方难免互有戒心。互联网公司看重的是银行庞大的网点渠道资源、丰富的资金实力、海量的数据资源与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强监管下的业务拓展能力。而银行更看重的是互联网平台在电商社交、数据分析与客户画像、新技术等领域的场景数据资源与技术积累。但百度有百信银行,腾讯有微众银行和近7亿的月活个人客户,阿里有蚂蚁金服和超8亿的淘宝注册客户,如何摆布自有银行、客户与第三方银行的合作关系值得关注。同时,双方都不会轻易将渠道、客户和数据这些“命根子”提供给对方,而极度匮乏线上场景的银行,更是担心在互联网大潮中沦为互联网平台后端的支付清算通道和单纯的资金提供方。

展望未来,国有大行能够高调与BATJ牵手,证明大行已经开始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固步自封的局限性,大象已经开始借力奔跑。同时,我们也不要抱有过高期望,毕竟牵手容易,相爱太难,商业银行终将与互联网平台在“竞合”中共同创新成长。

作者:王硕(平安金融壹账通研究院高级研究总监,研究团队负责人),原文刊发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转载请注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