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对于挣扎在边缘的众多网贷企业来说,资产端转型、获客渠道的疲乏和合规难度的增加,就像三座大山一般压得它们无法喘息。这种困境使得十年前传自北美的这一创新金融模式在中国显得举步维艰,也使得网贷要时时刻刻面临“日薄西山”的推论。

不过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相比投资客的发展颓势,近期借款人数量的快速攀升似乎让许多业内人士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这个由所谓的供求关系改变而带来的新的格局,能为网贷行业带来全新的改变,又会让网贷企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反转的春天”吗?

逆袭的格局

网贷之家在8月初发布了这样一份报告。报告显示,自2017年3月以来,网贷借款人数正在保持着10%以上的水平持续增长。7月底,行业月度活跃投资和借款人数已分别达到了惊人的433.23万人和403.15万人,而在一年前,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200万人次左右。

“我们将很快迎来借款人数超越投资人数的那一天,而这对于网贷行业来说也是全新的第一次。”某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表示。

不断下压的监管力度让许多人纷纷唱衰行业前景,但来自借款人数方面的信息,却在这一年里一直保持着“默默贡献”的态势。

据网贷之家2016年半年报显示,一年前的2016年6月底,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22075.06亿元,6月单月网贷行业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分别停留在338.27万人和112.41万人的数字上,这两者间的数值差距在当年高达220余万。但仅仅一年后,这一数字的反转对比就超出了许多人的预估范围。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网贷行业的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已上涨至430.8万人、373.53万人,到了7月,网贷行业的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再次达到433.23万人和403.15万人。而在这之前的每个月度的统计中,行业借款人数都在以超过投资人数增加比例数倍的速度持续上涨。

可以看出,相较一年前投资人数上涨的100万人,借款人数超过200%的涨势,才开始真正让人意识到了来自借贷两端供求关系的改变。

“实际上,自今年开年以来,我们已发现了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微妙变化。”某研究人员答道:“原本占据大头的投资人数在2017年初产生了微弱波动,有些地区甚至有了下滑趋势,而借款人数却呈现了大反转,保持了连续5个月的高涨态势。”

许多业内外人士预计,网贷将很快出现借款人数超越投资人数的新供求关系,并由此打开行业发展的新局面。但也有一些声音却认为,这一关系的改变,并不能为行业带来真正的“反转”。

虽然在2017年7月的月报里我们看到,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突破5万亿大关,但在近期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却发现,5、6、7连续三个月的月度成交量仍然维持在2500亿元左右,成交总数不但没有跟随借款人数的上升而得到有效改变,甚至还在6月出现了些许滑坡。

而在关于景气指数的统计中,我们也看到,同成交量变动和借款人数上升趋势相反,6、7两个月的景气指数则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专业人士认为,以景气指数的5个维度指标分析,满标效率低下、投资人信心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显然更容易主导行业的趋势和舆论导向,而一路向好的借款端,实际上也无法为网贷带来“雪中送炭”的效果。

“贫富差距”

抱有同样想法的不仅有部分专业人士,不少参与实际操作的平台运营负责人对此也深有同感。

“借款人数的上升现象,大部分集中在小额资产占比较多的企业,而当前大部分网贷平台实际仍出于解决资产端转型问题的过程中,尚不能分到借款端强势表现的红利。”某平台运营负责人认为。

即使总体数据看似抢眼,但在这些运营人眼中,仍无法覆盖其他实际问题所带来的转型困局。

零壹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网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超过4万亿,对应借款人约1350万,对应投资人约1800万人。其中有12家网贷企业已经实现了借款人反超投资人的目标,率先加入了“反超俱乐部”。但同时,零壹财经也表示,这12家网贷企业都是以小额资产为主,或是其他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依靠了像消费信贷这样轻资产的亮眼支撑。

从公开数据我们发现,2017年7月网贷行业消费信贷的规模达到了343亿元左右,环比增长高达11.0%,占当月网贷行业总体规模的13.6%。而在7月份消费信贷交易额榜单中我们也看到,有13家平台消费信贷规模都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占据榜单前Top前3的企业环比增幅甚至在80%以上。

“这些平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如今资产转型大潮中的‘头部平台’”。某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这样说道。而在这些企业的财报中,我们也发现了轻型资产的扩充,为这些企业带来的更大变化。

8月17日,在纽交所上市的网贷平台"信而富"发布了第二季度财务数据。财报显示,信而富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与服务费用毛收入总额达2,450万美元,同比增长59%;第二季度新增借款人76万人,环比增长39%;撮合借款交易总笔数达510万笔、撮合借款交易总额7.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54%和244%。最大的改变还不仅于此。“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现金消费类借款业务正在推动信而富的增长。”信而富首席财务官沈筠卿曾说。现金消费类借款毛收入超过生活方式类借款这一现象,为平台提供了持续的竞争力,这或许才是由借款人数上升带来的最大收益。

打着小额分散旗号的平台拍拍贷,也在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相似的答卷。财报显示,拍拍贷二季度共为382万借款人实现借款需求723万笔,单季累计借款人数超过2016年全年。综合一二季度业绩报告,拍拍贷在上半年总计促成1153万笔借款,借贷笔数大幅领先于行业。其中,二季度1万元以下借款占比达到98.6%,3千元以下借款占比达到78.4%,相较于一季度的98.08%和70.98%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资产转型大战中,这些“头部”企业借着借款端的强势表现,进一步瓜分着尚未定型的市场,但其他大多数网贷企业实际上却仍然无法轻易完成这“华丽的转身”。

“历史遗留问题是其一,其二是受制于监管和市场,资产转型还得从长计议。”网贷平台钱保姆负责人表示。由于前几年过于集中的大标现象,造成部分平台存在着前10%借款人占据整个平台90%借款额度的不正常现象。另外,平台转型轻资产的经费和时间也是另一个考验平台的事情。“像钱保姆在接入二手车抵押资产时,就经历了对接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重新建立风控模型等许多耗时耗力的过程。”

但还有许多企业,仍会因为无力抵抗资产端转型的阵痛,被清除出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现金贷、校园贷被禁止后,网贷行业的资产圈正变得愈发贫瘠稀缺。7月12日,深圳市金融办正式下发了《关于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所合作金融业务相关情况的通知》,将“网贷平台与金交所的合作关系”画下终止;7月17日,广东(非深圳)地区监管层要求网贷平台禁止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活动与服务,其中包括出借人之间的债权转让;8月中旬,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监管部门均向平台下发书面或者口头通知,要求平台在整改计划中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业务规模不再增加,被业内人士称为“双降”禁令……

多类型资产的层层退出,意味着大量网贷企业只能去争夺“僧多粥少”的消费信贷和车贷等资产业务。而完成转型愈晚,也就意味着吃到“借款人头红利”的机会也将愈发渺茫。

“但即使是处在反超俱乐部梯队中的平台,也在面临着另一个日渐凸显的问题。”某国内大型平台负责人说道。

这一“问题”指的恰是投资客的断层。虽然网贷行业总投资人数依然在逐年上涨,但相比借款人的强势逆袭,投资客的积极性显然不能同日而语。最显著的就是“羊毛党”的减少。

“过去,羊毛党充当着网贷平台流量客的角色,不过随着近年来利率和风险等问题的显现,这些羊毛党的阵地也有所缩减。”某平台客户总监表示。

据盈灿咨询统计,在2016年全年中,投资人选择平台的分散度正在进一步加强。其中,仅在1家平台投资的投资人占比下降至7.24%,过半投资人投资平台数量在2-5家之间,而分散到11-20家,21家平台以上的投资人占比则分别达到了9.48%和4.46%。

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人不再呈现“赌博式”的投资策略,而这也使得平台或许大额投资的概率变少,甚至出现投资客青黄不接的现象。

在投资人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别于过去的羊毛党,新型的投资客把大多数期望放在对于“大数据征信”的期待上,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数据的穿透来把握投资的风险性,而并非单纯以收益、活动来决定下一波的投资选择。但这种更具科技化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却仍无法得到满足。

“激进投资客退却了,但优质的客源却因为多种原因还没有真正到来。”一位大平台的客户总监说道。这其实并不是目前值得焦虑的事,却也许是很多平台在不久的未来会感到棘手的现象。

“春天”在哪里

贝恩&招商银行在《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65万亿人民币,而2014-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1%,预计2017年底将有可能达到188万亿人民币。

居民可投资产高速增长、财富保值增值意识加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财富管理的春天或许不久就会来临。只不过,这样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而在一份日前由爱分析出具的《中国财富管理企业估值榜》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来源:爱分析ifenxi)

在该榜单中我们看到,陆金所、网信、小赢科技等企业位居前Top10排名,除此以外,另有挖财、随手科技、铜板街等近二十家网贷企业占据了榜单的第11至40名次。我们发现,“背靠大树”和“核心壁垒”这两个共同优势,促成了这些企业更大的核心竞争力。

在所有上榜的零售财富管理赛道的17家企业中,共有8家具有有集团或股东资源支撑的企业,这些资源不仅带来了低成本的获客、更轻盈的资产和品牌背书,更使得在“马太效应”市场下,平台能够持续性地吸入更多发展养分。

而面对用户增长较慢的现实,这些企业也选择加深资产端的纵深度来应对转化率不高的困境,即我们常说的“资产闭环”。大部分企业通过自营消费分期、车贷业务,来实现更加完整的场景化运作,同时横向扩大资产类别,涉足房贷、车贷、ABS和海外资产等多重业务。

“自建资产端和扩大资产类别,或许能够增加对于资产的把控力,尤其是风险层面。同时,尽量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以提高客户的投资额度,同时提高费率或利差。”某平台负责人表示。

不过对于大部分想活下去的零售财富管理企业来说,未来还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和数据,使搜集并标准化客户行为和数据变得可行,从而做好用户识别和资产匹配,构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俗语说,最黑暗的时刻总在黎明之前。对于这些已然看见春天的网贷企业来说,光明前仍要度过这段艰苦的洗礼时间。也许存活下来的不仅仅是传说中拿到那100张牌照的“幸运儿”,还有由这次黑暗而产生的科技、创新和改变。

作者:七月的MiuMiu     微信公众号:江湖Miu论(JulyMiuMiu)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