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6年是网络互助元年,这一年网络互助走入用户的视野,因为低廉的门槛、一定的保障水平而引发了不少关注,但业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平台的安全性、业务的规范性也被监管部门重视,在去年11月,保监会宣布将对部分网络互助平台进行现场检查,并称网络互助平台存在误导消费者、承诺赔付难以兑现以及风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诱发金融风险等问题。

时间已经过去十个月,网络互助行业总体陷入沉寂,发声不多,不过行业内企业在发生分化,据报道,已经有几十家互助平台集中退出市场。而另一方面,位于头部的几家公司仍在获得融资。

水滴互助、众托帮、轻松互助均获得融资

今天,(8月30日),水滴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1.6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腾讯、蓝驰创投联合领投,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美团点评、彤程公益基金会等机构跟投。

水滴公司于2016年创办,创始人为原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沈鹏。虎嗅去年曾对其进行过报道。目前形成了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款产品,主要涵盖个人求助信息发布及筹款、健康险销售与服务、大病医疗互助与医疗服务等业务。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及新科技+健康险的探索。

此前,众托帮CEO乔克表示,今年已经完成了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目前还在进行A轮融资。

另外有消息显示,轻松筹已于今年年初完成2800万美元C轮融资,IDG旗下基金领投、腾讯、IDG、德同资本、同道资本等老股东跟投。轻松筹有网络互助业务轻松互助。

目前众托帮、轻松互助、水滴互助是业界排名较为靠前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

众托帮目前缴费用户有850多万。一年时间里,平台上发生了约50例互助案例;

轻松互助会员约 800万,互助金存量超 1亿,已发生近百个大病会员互助案例,累计支付互助金额大概近2500万;

水滴互助稳定用户约300万,收到的互助金额规模为7000多万,人均账户余额是20多元。

为什么网络互助平台仍可获得融资?

行业处于监管之下,且不少平台已经停止服务。几家规模比较大的互助公司能够获得融资,主要可以从两点进行考虑:

一方面是这几家平台的增速较好。资料显示:

水滴互助方面,2016年8月,会员达到50万,到2017年2月达到200万,现在规模则超过300万;

众托帮方面,2016年8月会员达到100万, 2016年12月底用户数突破500万,如今超过800万;

轻松互助方面,2017年4月发布的用户数是600万,6月时突破760万,目前是超过800万。

从三家平台的用户增速看,普遍都还不错,当然,也与目前基数不高有关,目前都还在百万级别。

另一方面,业务模式逐渐成型,并在商业化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三者都开展了大病众筹业务,众托帮有帮帮爱心筹,水滴互助有水滴筹,轻松筹更是以大病众筹业务起家。大病众筹业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公益,还可以为互助业务与商业保险等业务来导流。

在盈利模式上,水滴互助主要靠商业保险销售佣金和健康服务来获得收入。水滴互助通过收购保多多保险经纪公司,获得保险经纪业务牌照,并推出了保险特卖平台“水滴保”,销售商业保险产品获取佣金。在健康服务方面,与美年大健康、慈铭记健康、春雨医生等达成合作,提供体检、基因检测、在线问诊等服务。

众托帮的创收模式主要来自于健康服务,与国药集团等药企、春雨医生等移动医疗平台,以及一些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提供问诊、药品资讯、远程医疗等服务。

总体上看,网络互助基本上是以大病众筹与互助业务为汇聚用户的平台,通过商业保险、健康服务等方面的交叉销售来获取收入。

用户增长还可以,商业化也在推进中,位于头部的几家网络互助公司获得融资也就不难理解。

未来还有很多考验

当然,网络互助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用户规模依然不高,大部分还在百万级的规模;商业化也才刚刚开始,主要通过互助服务的流量为商业健康险和健康服务来引流,商业价值还未充分体现;互助资金的监管也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

另外,主要平台都还处在用户净流入的状态,不断有新的互助资金流入,这样对于患病会员的偿付有一定保障。当会员增速放缓甚至不再增长时,如果会员患病数量增长,会对平台的偿付水平构成考验。

平台的风控能力也将面临考验。如何甄别骗保份子,平台需要形成相应的能力,否则会有较沉重的财富负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