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知乎上网友对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不一,所以争论不断。大致是分为这两派观点,一种是认为风控背锅,另一种是认为业务背锅。车丢了借款人跑路这个现象时常发生,很多人直观的认为这是风控的责任,风控人员表示也很无奈啊。有的时候公司为了业绩发展扩大规模,有些本不该申请通过的客户也只能抱着“侥幸”的想法让他通过,而最后“人车失踪”才后悔不已。

不管汽车金融行业也好,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好,风控和业务算是一对矛盾体,两个部门的KPI是针锋相对的。风控审核严格,拒贷率就会偏高,业务量自然就偏低。不过无论谁单独背锅,都是不公平的。因为逾期率高这个结果,其实是早期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形成的业务模式到今天逐渐形成所致。

拿P2P车贷行业为例,模式开始之初潜力巨大,各路资本看好这块市场。很多人认为车贷具有抵押物,并且符合小额分散的监管政策。但是很多玩家进入这个市场后发现逾期率和坏账率依然很高,很多平台玩的是“活押”,即贷款人拿到贷款后可以继续使用车辆,这给很多人钻了空子。了解这个行业的可以发现市场上到处充斥着随意拆卸GPS的,二次抵押等不良事件发生,甚至很久才发现客户已经“失踪”,这时候找回车辆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很多公司就直接把它作为坏账处理。

这个行业从一开始找客户,发展到客户来主动找公司,再到现在相互抢客户。原因是这个行业操作简单,模式可复制性强,一开始进入市场容易做大,而现在进入的玩家太多从蓝海变红海。这样一来,骗贷风险加剧,甚至形成了产业链。大家都清楚借款人就算这家平台借不到钱,其他总有平台是能借到的。

大平台凭借资金实力雄厚开疆拓土,小平台在仅有的存量市场相互争抢蛋糕。所以在这样情况下,业务人员和风控人员都会面临道德风险,业务人员对借款人来点“指导”,教会他们如何通过风控审核;风控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知道这个资料存在问题,依然给予通过。更有甚者内外勾结,最终利益分赃,人员流动性也是居高不下。

然而我们回归业务本身,产品本身属于信用类的,即使银行的信用卡也会有出现逾期现象,而民间的借贷类产品更加会有逾期出现。人们在享受到汽车金融便利的同时,总有部分的人对风险认识不足,还款能力较弱。没钱去还的有,有钱不还的人有,欺诈类也有。风险本身就存在,靠自觉、靠监管、靠风控也只能是防范为主,谁知道风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呢?

当然目前我国的信用数据体系并不完善,信息渠道太多,没有非常统一的规范。很多公司还处于试错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汽车金融行业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这个资产属性本身就要注定高风险的特点,很多平台更多的就是在赌收益能够高于违约损失加运营成本。在经营过程中每家平台都在设定自己的门槛,在宣传时候标榜“严把风控,规范操作”,其实老板心里有数,风控严了凭什么抢占市场?没业务量怎么向投资人、股东交代?所以导致执行起来很困难。

粗犷的业务模式将要面临洗牌,企业是要继续眼前的苟且还是要“诗和远方”,这个锅,也许要业内所有人一起来背。

本文作者:车贷管家,为汽车金融行业从业者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汽车金融资讯、互金行业动向研究及风控管理建议。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