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或许金融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但它可以融入所有行业中,间接地加速价值的产生。

1

没有太大的悬念,新一代的互联网巨头——滴滴拿下了一张支付牌照。

12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高鸿股份公告称,央行已同意变更一九支付主要出资人,其子公司高阳捷迅将转让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00%股份给新增出资人上海时园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3亿元人民币。

根据央行官网显示,北京一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具有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资质,而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上海时园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这也就意味着,交易完成后,滴滴终于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了一张支付牌照。

关于支付牌照的意义,我们也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出于防守的考虑,拥有自己的支付通道可以降低对其他平台的依赖,避免把自己的用户、数据拱手让人,同时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而出于进攻战略的布局,支付业务对于数据、用户信息的积累可以让公司在大数据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为拓展金融业务、增加收入、提升利润和估值打下基础。(传送门:《出于5点考虑,新美大门必须要有一张支付牌照》)

对于出行这样一个高频支付、与金融场景强相关的领域,滴滴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开始着手布局。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除了支付牌照,滴滴在2015年12月成立了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今年8月,在重庆注册了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而在牌照之外,滴滴从2015年开始已经陆续在为司机及用户提供包括保险、理财、汽车金融、信用贷款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不过因为牌照有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金融产品是通过导流给合作伙伴来完成,比如其平台上销售的保险产品,来自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众安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

2

作为新生代的互联网巨头TMD(今日头条、新美大、滴滴)中的一员,滴滴出行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平台日订单已突破2500万,高峰期平台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车需求,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200多亿次,滴滴已然站上流量顶端。

然而,与其它互联网企业一样,滴滴同样面临变现难题。在自己强大的流量和入口优势之上叠加成熟的产品和服务,这已成为眼下互联网企业们的惯用套路。

比如,TMD中的另外两家,新美大参与筹建的吉林亿联银行于2016年12月16日正式获批,而在此之前,新美大也已经先后把网络小贷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收入囊中,并推出了美团小贷等产品。

今日头条在金融上的动作稍慢一些,但也已组建团队低调展开。(传送门:《我卖保险,我搞现金贷,我是你们眼中的好流量》)

总结一下大家介入金融业务的路径也都大同小异。

在金融业务里,大家最早介入的通常是支付和信贷。其中支付业务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而信贷业务则是眼下最强的“现金奶牛”,在移动支付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之后,信贷业务的利差模式成为了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

再往后布局通常就是保险、基金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财富管理业务。此外,互联网公司大多主打技术牌,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都可以与金融相叠加,讲出更多故事。

如果复盘滴滴的发展历程,逻辑上也是如此,尽管收购支付牌照经历的时间较长,导致时间上稍晚,但是2016年年初,招商银行宣布将作为战略投资人投资滴滴之后,双方就在绑卡支付与汽车金融方面开始试水合作,双方推出联名借记卡,同时,招行一网通支付产品接入滴滴出行。

与此同时,滴滴旗下保理公司成立,2016年8月,滴滴在APP试驾车商城中上线了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滴分期,这也标志着滴滴正式进军汽车金融市场。

新车市场之外,滴滴还布局了二手车交易和金融业务。2017年9月,滴滴作为投资方战略投资二手车电商人人车,滴滴在APP首页为人人车提供入口,而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是人人车近两年来发力的重点。

另外,随着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战略投资,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接入,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都已经在滴滴出行APP内上线。

在业务条线逐渐丰满之后,今年3月,滴滴在美国硅谷成立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

既想纵向发展通吃出行产业链,又要横向发展跨界布局,滴滴跟其它互联网巨头一样,纵横交错地扩张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3

巨头的生长有没有边界?就眼下的趋势来看,显然大家都不打算就此打住。

到了年末,又到了总结和盘点时候,最近常跟一些朋友交流新金融行业的未来就是如何。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观点是,在重归牌照监管的趋势下,未来再难以出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样的新金融巨头。

金融会成为标准化的产品,如血液般贯穿于很多的业务和场景当中,滴滴在金融业务上的尝试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未来,但凡有流量、有数据的公司都会切入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不再是一家公司的专营业务,它逐渐成为很多公司标配的增值服务,一种内嵌的产品,它会与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场景深度融合。

毕竟,金融本身要创新是十分困难的,复盘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大潮,真正的创新寥寥无几,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本质上也是产品+渠道的革新,如余额宝。

事实上,这几年,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商业上带给了世界不小的惊喜。而不管什么类型的模式,金融都是可与之融合的“润滑剂”,加速商业的进化和发展。

听过一个观点,深以为然:或许金融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但它可以融入所有行业中,间接地加速价值的产生。

数百年前,全世界研发蒸汽机的不止瓦特一人,但对于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来说,金融制度更为成熟的英国更有条件去聚集大量的资金以支持科技的发展,以其后来的商业化应用。这样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如今看来,按照国内新金融的发展趋势,金融服务正在渗透到每一个场景和更多的人群当中去,或许金融业务本身是否盈利、能否形成规模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它更深入和持久的影响在于驱动更多领域、更多产业开始下一场变革。

(微信公众号:馨金融  Xinfinance)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