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8年两会释放了重多政策信号,其中“大力简政减税减费”被写入18年工作部署的第一段。尤其是在总理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迅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头条,受到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其实,这里所说的减税,不仅仅是个人税部分,还包括了企业税与进口关税等税种。全年的总目标是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亿元。所以根据全年目标来看,企业税这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相比2017年“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的表述,今年涉及的税种和优惠的力度都会均有所扩大。

今天我们就从税收的角度来谈谈网贷资产端。可能有人觉得各行各业都需要纳税,那这与网贷又有着什么特别的联系呢?其实很多事情它们的背后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很多时候都会隐藏在表象之后,让人无法察觉。

要想充分理解文章标题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要看今年的减税政策与去年相比为什么会明显加大力度,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首先就是供给侧问题,减税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手段,回看全球历史,在美国里根执政时期再包括英国撒切尔执政时期的供给侧改革中,都伴随有大规模减税政策去减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第二,从去年到今年降杠杆、减负债一直是主旋律,降低负债率会导致GDP增长的放缓。如果想要保持GDP的增速,就需要相应的进行对冲。我在上篇文章结尾处也提到过,在减去一部分后,相对应的一定还会有增加的部分。那么减税也可以理解为是在给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及促进消费。第三,不排除是在应对美国税改。在去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30年来最大规模税改法案。这会导致美元回流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美元稀缺的效应,进而引发美元升值,尤其是对大量拥有美元债务的国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偿还美元债务会引发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降。但是对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我个人认为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具体原因不在本文详细探讨)。我们再回到国内减税话题,要看是否是在应对美国税改,我们在未来还需要关注一点,那就是企业税降税的方向,哪类企业会受益这是判断的关键。

了解减税政策后,我们再来看网贷资产端,本文主要来分析企业借款者,至于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借款者的话题,我们之后还会详细进行分析。那么面对2018年超过去年的3500亿元的企业减税,相当于给企业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那么企业还会有借款需求吗?进而是否会影响到网贷行业各平台的资产端供应?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减税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开篇首先分析了减税的原因。减税不会平均分摊到所有的企业,它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去制定减税方案,所以一定会有企业类型以及所属行业的侧重。比如针对供给侧的改革的减税更多的是面向大企业比如央企,而网贷平台做的是普惠金融,资产端多为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再比如,针对美国税改以及美元升值,可能会偏向涉及相关业务的企业。此外,每个以企业借款者为资产端的平台相应的资产端细分行业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被减税政策覆盖,那么就不会产生影响。如果资产端涉及到减税企业,借款需求是否会变化呢?因为每个企业的借款目的、所需资金会不同,同时不同企业涉及的税种、税率与征收率均有不同,企业税涉及的税种有很多,所以不能笼统去说减税计划会增加或减少网贷借款需求,要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具体分析。

上述是宏观的角度去看减税与借款需求,我们再从微观角度从借款企业本身来探讨这个问题。无论是减税还是免税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可能很多企业主会认为,如果这笔收入满足了企业当下的资金需求,就不需要再借款融资了,也省下了支付利息的费用。这是一种保守的思维,当然这样的思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用辩证的方式去看这个问题,是否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呢?在我看来企业如何去看待这笔钱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相信大家都听过古希腊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故事的寓意是说你怎么对待周遭的事物,它就会以怎么的方式去对待你,换句话说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作为一家正常且持续盈利的企业,如果企业主把减税获得的收入看作是利润,那它就只是企业的一笔额外收入。即使这样你可能也不会百分百的获得它(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因为在企业的损益表中,无论是减税所产生的主营业务利润还是免税所产生的营业外收入,都会计入企业的利润总额,你要去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所以你不会全部获得这笔收入。如果你不把减税的收益看作是利润,而是把它当作是资本,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这时,你就会用它去创造更大的收益。你可以选择贷款,用这笔每月或每季度的减税的额外收入去用作借款支付的利息,换来更大的资金去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结构,去增加资金的循环流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当然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作为企业主你要了解你的企业以及所在市场的发展空间,你再去做决定。如果一项贷款,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额、增加远高于贷款利息的净利润的总金额,同时你的资产负债率又能处于一个良好水平,那么这就是可行的。同时,你支付的利息还可以作为财务费用抵消掉之前我们说的减税收益所产生的企业所得税(这里还隐藏了一个问题,我们下文会阐述)。当然借款只是合理利用减税收入的其中一种方式,因为我们是分析网贷的文章,所以着重谈了借贷。无论你选择保守的方式,还是选择资本的力量,我觉得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企业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就会引出另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样的企业才更需要借助金融的手段?提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件事,我记得去年曾见到一位某民营银行的负责人,他谈了一个校园贷的故事(虽然现在被禁止,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他讲到如果有两个人,一个是借款信用不好的富二代,每次还款都需要去找他的家长催债,另一个人是一个信用非常好的穷学生,此人品学兼优从不逾期,但是家境贫寒。如果你是银行,且要从这两个人中选择,你会把钱借给谁?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但是这位民营银行的负责人说银行一定会去选择前者,虽然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同他的看法,但是这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考虑还款意愿的同时,还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无论银行还是P2P网贷平台都不是慈善机构,自身要盈利还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说到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借款企业。

尤其是实体企业,近年来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体企业对金融的看法,也发生了两极分化,有的企业把金融神圣化,觉得它无所不能,有了它就能一飞冲天。也有的企业把金融妖魔化,敬而远之绝对不碰。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是存在问题的,上文我们谈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企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金融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用一个平常心去看待金融,这样你才能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去分析金融问题。我觉得企业运营良好并能够持续向上发展的时候,这时更应该借助金融的手段,这能加速企业的发展,快速突破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但是,在企业问题的时候,一定是要谨慎的去选择运用金融的手段,因为金融是加速器,他能加速你的生长,同样也能加速你的灭亡,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就好像孙宏斌注资乐视,最近却又辞职了董事长的职位,我不禁在想,也许正式这笔钱加速了乐视的衰败。所以作为网贷投资人,如果选择了企业借款者的投资标的,一定是选择向上发展持续盈利的企业去“锦上添花”,而不选择遇到困难的企业去帮助他解决问题去“雪中送炭”。因为你做的是投资而不是做慈善,你要对你的本金负责。

本文的主题是从减税看网贷,在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税收话题,无论是看减税计划还是看网贷的监管,这些都是政府制定的政策,我们想要看懂看透,就不能只看表面的内容。作为网贷平台可能只需要按照监管逐条去落实合规就可以了,但是作为行业的观察者除了看懂表面内容,还要能看得到多种政策背后所隐藏的联系与目的。就比如税收问题,结构性减税会对财政收入带来冲击,同时政府也一定会安排一些对冲政策来缓解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问题。企业借款利息可以在税前作为财务费用抵扣企业所得税,同时个人借款利息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但是网贷的备案政策对资产端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中就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借款限额 ,从表面看是为降低债务风险,但是如果我们再往深一层去思考就不难想到,此举无形中降低了可用于抵扣所得税的金额,增加了所得税的财政收入。这是不是在为减税计划去提前做对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只是举例一个小例子,我想表达的是无论是经济还是商业政策,如果你想搞懂,就不能单独的只去看一个点,要综合去分析,有一个全局观,首先要了解政策是哪些部门制定的,再去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当你用全局观去看的话,你会发现把重多看似毫无关系的政策连在一起思考时,就会看到政府正在下的这盘大旗,而网贷很可能只是一颗被利用了的小旗子。

刚刚我们谈到借款利息与所得税的问题,这正是我在上文说的隐藏了的那个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向除“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也就是说超出部分需要做纳税调增处理,超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部分不能够抵扣企业所得税,而网贷是信息中介平台与出借人都不能算作金融机构。我觉得在现金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这就存在了一定的不合理与不平等之处,因为银行的门槛较高,很多企业无法在银行贷到款,才会去选择可能会高出银行利息的网贷平台,企业也实际支出了借款利息,如果这时再用银行的利率标准来去税前的扣除,这固然是不合理的,同时这也违背了普惠金融的初衷。

银监会最近公布下调银行拨备率,其目的也是在降杠杆环境下,让“嫡出”的银行表内利润更好看,进而促进扩大放贷。而面对“庶出”的网贷平台,在严监管之余,能否在某些部分给出一些利好政策,这其实是行业想要看到的。所以我也是呼吁在减税的计划中,针对网贷借款者支付利息税前扣除的制度做出调整。

总结: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8000亿的减税计划,网贷借款者会减少借款需求吗?我觉得看这个问题既要考虑宏观的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同时也要兼顾不同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