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最近这一周多的时间里,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各种新闻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今天我也来谈谈这个热点问题。我们来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从“中美贸易战”中能给我国的网贷行业带来哪些启发。在这一句话中我其实隐藏了三个小问题,第一是何为有趣?第二是为什么我把中美贸易战带上了双引号?第三就是启发。要想去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解读“中美贸易战”。

在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规模可达600亿美元,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15天内制定对中国商品加收关税的具体方案,此外特朗普强调,中国必须尽快把对美贸易顺差削减1000亿美元。如此高调这在贸易史上也很少见,一时之间激起千层浪,同时中方也很快做出反应,表示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并抛出了30亿美元产品征税的措施。但是仅仅过了两天就有报道称,美国财长姆努钦在25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中美正在商谈,有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停战协议”,他对于双方达成协议感到乐观。但是就在4月4日各大媒体发布了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的信息,但是你仔细读阅读的话,就会发现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另行公布”。如此峰回路转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早在刚看到贸易战新闻的时候,我的判断就是不会真正去打响贸易战,但是这种中美剑拔弩张的气氛却给了很多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大做文章的好机会。带有“粉身碎骨也要打”、 “我们奉陪到底”、“中国必胜”等类似字样标题的文章都出现到了我们面前,同时也引发了市场恐慌情绪,也带动了各种指数各种华丽的跳水。我认为一些媒体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中美贸易战问题,反而字里行间却带出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当然媒体会这样去渲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要求的因素,去营造政治与外交的氛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商业利益的驱使。如果想要看清楚“中美贸易战”问题,就要先把头脑冷静下来,才能客观的去分析这件事。

解读贸易战问题,我们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需要用战略性眼观去看表面背后所隐藏的本质。我们需要思考,特朗普为什么会宣布对中国大规模加征关税?是希望真的开战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时间点来宣布?以及特朗普真正想得到什么?之所以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其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去注意到特朗普政府的战略与战术,这是这篇文章分析“中美贸易战”问题的核心。贸易战能体现出一些特朗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中期选举、美国内部各种政治商业利益集团带给他的压力,以及对于美国真实存在的严重贸易逆差等等,之前很多媒体也都做了分析。总结一下无非是各种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内部矛盾主要还是中期选举与上层势力的压力,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来,中美贸易话题一直是热点议题,其在竞选期间,就曾对华经贸关系表达过强硬的态度,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45%的关税。所以在中期选举年,特朗普要为自己许下的承诺去做兑现,自己要去圆自己画的大饼。所以说是他故技重施也好,说是有拖无欠兑现承诺也好,总而言之特朗普又用上这招了。至于上层利益集团带来的压力,就要了解利益集团与特朗普的关系,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推荐了一本书《The Art of the Deal》(交易的艺术),书的作者正是特朗普,书中也介绍了他的早年经历。提到特朗普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在早年的曼哈顿经商的经历中,绝大多数成功阶层不太愿意跟他来往,他从年轻时就认为这些住在曼哈顿中区的上流精英阶层看不起他,可能这是特朗普与美国上流精英阶层之间一直有一些隔阂的原因。所以特朗普很希望通过自己的手段去改变一些问题,让上层利益集团看到他的能力,这也是所谓的内部矛盾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忽然想到了2017年也就是去年的中国与印度问题,看似毫无不相关的两件事,貌似又存在着些许的共同规律。去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有一些分析家评论说这场仗一定会打,但是当时我的观点就是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主要还是内外部矛盾问题,我们要看中印冲突的时间点,当时是国内临近召开十九,大,改革与人事变动一定会产生内部矛盾,所以很需要在可控范围内找到一个外部矛盾去大做文章,制造一个内部一致对外氛围,以此去转移内部矛盾。同样印度政府也有相同的需求,中印双方心照不宣,在不引起真正战争的情况下,打了一场默契球,同时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去回顾历史,历史上很多好战的国家其实都是通过不断的扩张去制造外部矛盾,进而去掩盖、去平息内部纷争,一但停止扩张,内部问题必回引爆。所以我认为很多看似无关的事情,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相同的本质,只是因为时间、地域以及很多因素的不同会以不同的形式所呈现出来。

我们再回到“中美贸易战”问题,我认为特朗普此举正是在通过引爆并解决一个可控的外部矛盾去转移当下的内部矛盾。所以把目光投向了与中国的贸易问题,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都受到了美国的高度关注,所以特朗普需要在这件事上做些文章。通过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的同时,也需要利用外部矛盾在国际上换取一些实际的利益。有了一个战略方向,下一步要如何实现又成了关键问题。

根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姆努钦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上上周晚些时候发给刘鹤的信中,美国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降低中国对美国汽车征收的关税,增加中国对美国半导体的购买,以及扩大美国企业对中国金融业的准入。如果这些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话(也许还隐藏了其他需求),那么他想要怎样去谈判呢?显然并没有也不能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如果特朗普主动并直接和中国政府说,我们坐下来谈谈贸易问题吧,这样的话,不但矛盾不能有效点燃,而且在谈判中也一定会处于劣势,因为你的需求对方一目了然,但自己手中却没有任何有利的筹码,结果就是谈判不会顺利,自己的目的也不一定能顺利达成,可能还要付出更多代价。

谈判就是谈筹码,核心就是筹码的交换与挂钩。那么没有筹码怎么办?这时就需要自己创造一个谈判的筹码,变被动为主动。而特朗普创造的筹码,正是本月23号 宣布的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用这个对方不可能接受的结果,刻意制造一个剑拔弩张的极具威胁性质的气氛去虚张声势。这场“舌尖上的中美贸易战”的烟雾弹有两个目的,即引发了中美贸易战的矛盾点,又为换取他想要的东西创造了谈判筹码,其目的正是为了双方能够在谈判桌上谈判协商,同时把真实的需求隐藏在了台下在谈判中去做挂钩。所以贸易战就是一个幌子,这也是文章开篇我将中美贸易战打上“双引号”的原因。说到创造筹码,其实中国也在创造筹码,上周的中朝两国领导会谈难道就不是中国创造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筹码吗?其中的奥妙尽在不言中。

为什么特朗普会选择中国,并用中美贸易战这个爆点,特朗普很清楚他的敌人是谁,因为在美国的大战略中,中国并不是首要的当前最棘手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俄罗斯,问题在叙利亚。此外,中美双方都很清楚,如果爆发贸易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双方都不希望贸易战变成真实的结果,但是都很需要这个佯装要开战氛围与过程。中方在26号也表示愿意与美方本着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则来谈判,妥善地管控分歧。我们对话磋商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双方可以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中美贸易战的必然走向,就是大谈判,各取所需。

有媒体分析即使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并不巨大,但是我觉得这体现出来特朗普的战略意义。在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在23号的宣布中,不仅是关于大规模征关税,而且还提到了一点,就是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这方面没有贸易战关注度高,但是我觉得限制并购这个问题才是美国想要大做文章的部分,而且特朗普需要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看清全局,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对外看政治看博弈,对内看政策看趋势。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知道了的事情,就已经不是真实的了,往往喊的越大声,越容易虎头蛇尾然后不了了之。真正咬人的狗不露齿,如果真是要采取行动就不会嚷的这么大声了,刻意让敌人做好准备,只会是虚张声势。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在《孙子兵法》中有“奇正”之说,在《鬼谷子》第一篇就有阐述“捭阖”这个道理,在收放之间将手中的筹码挂钩与交换,真是其乐无穷!

我用了一定的篇幅解读了“中美贸易战”,当然其背后还会有很多其它因素,我们只是分析了上述几方面,目的是为了给下面谈的网贷内容做铺垫,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网贷行业,可能有朋友会问贸易战和网贷有什么关系,如果两端不涉及中美贸易就不会对网贷行业产生影响吧。没错!确实如此,但是我在文章中也谈到过,很多事物看似无关,其背后却存在着相同的本质,在毫不相关的事物中,去探索与发现背后共同存在的规律与道理,并且用跨界思维去思考本行业,这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关于“中美贸易战”给网贷行业带来的启发,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就是“战略”与“筹码”,我们分别来阐述。

战略性思维对于运作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网贷行业却更为重要,这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第一点启发。这两年金融严监管防风险是大背景,网贷行业的监管更是严上加严,今年合规备案的大戏还在如火如荼的上演。我们再来看看银行,虽然去杠杆、治理表外业务与通道业务仍然是主旋律,但是对于表内业务银监会还是会给出一些利好,比如前不久的降低拨备率,也是为了美化表内利润促进继续放贷。可以说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银行毕竟是“亲生”的,网贷永远不可能取而代之,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但却是竞争的关系。但是银行业没有与网贷相同的严格限额,此外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需按照金融企业贷款利息税前扣除问题,这些都构成了不平等的竞争格局。可以说都是网贷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矛盾,其次还包括应对监管的备案。

备案与合规固然重要,这是门槛是合规的游戏规则, 备案成功就好像你拥有了血液,它能让你活下来,但是想要活的更好,需要的却是你的大脑。作为网贷行业的经营者要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比备案更重要,赚钱才是硬道理。网贷行业的企业家不能被备案所洗脑,不能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只是去完成备案这份作业,作为企业主你绝对拥有选择权。我之前也提到过备案并不是终,一但备案工作结束等外部矛盾减弱的同时,内部矛盾也就是行业内的竞争就会逐渐增加,所以我觉得,面对目前的内忧外患,网贷行业中的企业要想破局就更应该具备战略性思维。

谈到战略,首先作为企业要明确自己是谁,如果问一家平台你是谁?很多平台会回答:“监管部门说了,我们是金融信息中介”。你的回答正确,还很标准,因为这是监管部门给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标准答案并不代表就一定是最佳答案。考试时你必须写标准答案才能得分,但是在你心中也必须记住属于你的那个最佳答案。如果平台把自己仅仅当做中介,那你永远就是中介了,但是如果你换个思维,把自己定位为市场的组织者,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结果。举个例子,我们来想想淘宝是中介吗,其实它就是个中介,但是马云真的只是把淘宝定位成中介了吗,显然不是,淘宝正是一个体量超大的市场组织者。

作为市场组织者会有规模的大小之分,平台可以定位为自身的小市场的组织者,当你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也可以放眼为整个行业的大市场的组织者。但无论如何,你都掌握着天平两端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所以平台要了解,你不仅是资金端投资人的组织者,同样也是资产端借款者的组织者,两者是同等重要的。此外,市场组织者作为市场供需天平的支点,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通过借款期限、金额、利润等手段去调节供需平衡 。监管政策导致了网贷行业供需出现了不平衡,这时就需要市场组织者来有效调节供需关系。

作市场组织者的目的要去开拓更大的市场,通过整合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为市场创造附加值,这才能体现出平台的价值。网贷平台要想扮演好市场组织者的角色,就要在合规的范围内,要力争发挥出最大的组织者力量。这就要求平台不仅要考虑到平台本身的利益相关者,还要考虑资金、资产两端的利益相关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把控两端。

在两端市场的选择中既要考虑到市场的宽度,也就是市场的规模,也要考虑到市场的深度,深度决定了平台能够深入的程度。这就需要平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前面解读“贸易战”中提到一句话“对外看政治看博弈,对内看政策看趋势”,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政治家,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家甚至是投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平台能走多远。举例,供应链金融领域,不仅是拥有政策性的支持与庞大的海内外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看重它的市场深度,市场深度表示它能与金融服务联系的点就会多,也就代表盈利点会丰富,这也是我比较看好供应链金融的原因。总之,市场组织者的定位只是一个起点,只有了解起点在哪里,才能知道目标在哪里。

一个完美的平台战略除了明确你的起点与目标之外,还应该明确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这又是一个关键点。(往往大部分人谈战略是没有对手这个概念的,只是说自己要如何如何,这是有问题的)现在世界扁平化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蓝海了,平台不可能说自己的两端没有对手,所以平台要明确要和谁去竞争很重要。作为市场组织者,平台选择的目标市场不同,敌人与朋友也会不同。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会有永远的利益,大家都是亦敌亦友互相利用的关系。可能有的朋友听到“利用”这词觉得有些贬义,但是我却有不同的解释,“用”是善用彼此资源,“利”是创造共同利益。如何利用,这就需要平台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也要看清你的敌人的优势与劣势。你的敌人有可能是其它竞品平台,也许是文中提到的银行,甚至是其它行业都有可能。

当平台明确了战略目标与优劣势,以前的敌人也许就变成了朋友。举个例子,可能有的平台会认为银行在放贷业务中比作为中介的网贷平台更具优势,有政策的支持、没有网贷相同的金额限制、或许还更具公信力、贷款利息低于银行还,还包括之前提到的扣除所得税的问题,劣势是对借款者限制较多,审批时间较长。在很多平台眼里银行是平台的敌人或是对手。如果借款者相同的情况下,网贷平台或许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换个思维方式,结果就会不同,打不赢它,就来利用它。记得有家境外的网贷平台,反其道而行之,将银行作为了合作伙伴,借力打力,将银行的渠道变成了资产端,为其匹配资金端。这种模式在国内是否合规,我们选不去讨论,但这种变竞争为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却值得平台去思考分析,平台之间难道就必须是竞争的关系吗,不能合作吗?这些思考都能为我们在严监管下的破局开阔了思路。

有了战略之后,能否实现战略,就要看你手上有没有能适用于此战略且有价值的筹码。所以筹码是实现你的战略的有力武器之一,这就是“中美贸易战”为网贷行业带来的第二点启发。不仅是供需两端可以成为你的筹码,供需两端它们的供需两端同样可以是你的筹码,甚至与其它平台公认的对手也可以成为你的筹码,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个平台,就是一种你与竞争对手双赢的局面。但是当我没有有力的筹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那么我们就来创造一个筹码去用于价值交换,银行为什么会与平台合作,一定是那个平台有对方感兴趣的筹码。反过来讲,平台有了银行这个合作伙伴,又意味着得到了新的筹码,又可以换取新的价值。旧的筹码换来了新的筹码,价值交换就产生了。

谈到价值的交换,我举个历史的例子。汉萨同盟,这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其中四大商站中的伦敦站,通过贷款给国王,从而获得贸易特权,控制羊毛出口,控制部分港口的出口税管理,接管锡矿,享有司法豁免权,当然这也被英国商人痛恨。这就是一种筹码的交换,其实筹码的交换同样还是一种资源的整合。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由于你无法预测合作,也不能指导合作,你就不能看到世界的发展方向。你所能做的就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合作的环境,为繁荣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筹码的创造。比如面对借款金额的限制,监管并没有禁止平台之间的合作,那么平台是否会走向联盟,如果平台把自己定义为市场组织者,那么你就要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讲的筹码既可以去做价值交换与合作,还可以作为支点与跳板。为什么平台要去创造筹码,因为合规监管限制了平台很多行为。前面的路障使平台无法到达那个目的地,但是企业还要搞下去,这就需要在监管的重围中找到新出路。也就是找到平台与目的地之间的第三个点。记得在以前上学时,学校老师讲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一定如此,有时绕个弯可能会更快更高效的达到目的,这第三个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筹码。

总之,大平台要有战略,小平台也需要有战略,战略不分大小,适合企业的发展最重要。这个战略一定是包含了自己也要包括你的对手与整个行业,甚至是更大的范围,同时还要掌握制胜筹码。不同的战略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但是平台不能没有战略。

本篇文章我从“中美贸易战”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谈了平台的战略与筹码,但是针对每个平台的战略具体制定,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资产与资金两端目标市场的选择。在本文中我提到我比较看好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未来几年从大格局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又关键的时间点,那么供应链金融在未来这个时间点中究竟应该去聚焦哪个点?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又发现了哪些蛛丝马迹?文中提到的“对外看政治看博弈,对内看政策看趋势”这句话又应该怎样去深入理解?而筹码的交换与挂钩又会在供应链金融中如何发挥威力?下篇分享的内容我们就来聊聊从政策大方向来看供应链金融新增长点。敬请期待“新资产的光芒冲破围城,从供应链金融展望2025”。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