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小米今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我本想偷个懒,知道反正热点一出媒体皆追,就让小编给大家搜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做个“小编频道”汇总一下。

但晚上回来一收底稿,突然后脊背有冷汗。

“千亿美元市值”的关键词赫然在目。搜罗的大家的报道里,煽动而性感的造富之词满屏。

“10年后能否成为半个苹果?”;

“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将超1000亿美元”;

“将轻松超过百度和京东”;

“小米全金融版图辽阔”;

“又一巨头即将诞生”;

“雷军身家将超XXX”、“工号前100员工身家将超XXX”;

……

这些对“独角兽”的溢美之词大家可熟悉?

我见过在360上市前,头头是道分析其市值翻7倍、红衣教主身家暴涨超刘强东的分析(心疼强哥一分钟,怎么老是被拿来当“被超越”的靶子用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着群情激昂的。

总之下图是三六零版“后来的我们”。(顶上那根绿的是借壳上市的2月28日)

我见过在众安保险上市前,头头是道分析其“凭什么逻辑就四年千亿市值”的文章(港元),分析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保险的降维打击、其扎眼的近5亿客户数和无限量迭代的未来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着群情激昂的。

总之下图是众安在线版“后来的我们”。

这样的例子当然还能再举举。

“愉见财经”写这篇,没有半点说以上“独角兽”不好的意思,他们的某些模式或业务的确可圈可点、也占领市场。但这些“可圈可点”究竟能支撑多少市值?标题党里的“市值”拟定透支了多少年的未来?我想说的只是,卸下那些煽动的用词,我们能否静静地做一些独立判断——YES OR NO。

小米,2015年至2017年,集团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76亿元、利润人民币4.9亿元、及亏损人民币43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

小米,不否认他的互联网业务,但这块营收还不足10%,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超过70%。如果孤立地只看眼下的营收大头,那小米还是一家手机公司、硬件公司。

小米,不否认他的金融布局,但现在毕竟贡献度占比更小,至于实际金融牌照成色及金融业务和主业配合度,相比A和T那显然不是一码事了。

所以千亿美元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掩护别人高位抛盘的概念,他本应是一道严肃的计算题。

至于最后谈到咱小散们的投资,“愉见财经”还是很想请各位分类讨论:

1,赌性投机型。本质上赚的是其他交易者在股市里未来会因接盘而割下来的肉。那就请判断后面市场的热度及接盘者心态好了,顶多再加上最近的偏财运吧。

2,价值投资型。本质上收益来于这家“独角兽”未来能创造的价值,市场无非是一个交易平台。那请至少看完招股说明书,想清楚其多少估值合理、或届时的估值已经消耗了未来多少年的利润空间或成长性。当然,既然是“独角兽”,那么它“独”的那只角在行业里究竟是不是第一位的、以及业务布局与成长性如何,也是关键。

(后台留言“愉见招股书”,我们直接传给你小米的港交所上市招股书原件。)

以上内容作为我们公号“愉见财经”的观点,而本小节仅作为愉记个人观点(不供参考,风险自负):如果赌中江南嘉捷的能力不是我能有的、如果参与在ABCD轮的眼光和资金实力不是我具备的,那么对于这一波“独角兽”上市潮,对于同为散户的愉记而言,我自认为与其说机遇在上市后的独角兽本身,不如说在独角兽们的“股东公司”及“股东的股东公司”那里。

比如天堂硅谷的股东就在A股,比如深投的股东也在A股,等等……但这些公司的股价变动,不会立竿见影。

而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都并不是立竿见影。

思深方益远,知止才有得,谋定而后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