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不久前听有些人在谈论负利率,从言语当中,听出谈论者大致将负利率理解为存在银行的钱在一段时间后金额会变少。这个话题顿时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决定在此顺着话题浅谈一下。

从需求上来讲,上面提到的谈论者所说的“负利率”是可以理解的,假如银行拒绝接受存款,那么你是否立刻面临如何安全保管现金的头疼问题?所以收一点保管费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概念上来讲,全面负利率的国家目前还仅限于极少数北欧国家,例如瑞典、丹麦、瑞士等,部分“负利率”国家仅仅是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负。这里就要引出两个概念了,即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问题。几乎各国会要求商业银行将存款的近20%存入央行作为准备金,而央行需要对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准备金利息,部分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收益选择将准备金比例提高到25%左右,那个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就叫超额准备金。

在经济形势特殊的时期,例如日本因房产经济泡沫限制经济发展的这20来年,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将超额准备金利率降为负利率,目的是逼迫商业银行将更多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这是准备金层面的负利率。

还有一个层面是CPI层面的负利率,网络上可以轻易看到这方面的类比例子,大体意思就是现金存储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这是购买力层面的负利率,而这个负利率最终会高度刺激消费和提高理财行业活跃度。中国目前在两方面都有趋近于负利率的迹象,那么这个迹象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首先来看一看率先试验负利率的国家都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瑞典因为负利率政策导致房价一路飙升,这个跟中国的房价上涨原因还是有区别的。丹麦虽然通过负利率手段稳定了汇率,但是却引发了信贷市场的“过度风险偏好”,连带性地产生了大规模资产抛售和资产大幅贬值,最终将大部分流动资金蜷缩在畸形的“风险幻觉”所构建的庞大金融体系中。连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BIS都严重警告各国注意负利率风险,提示负利率并不能健康地刺激信贷增长。

所以,一旦中国靠近实质上的负利率状态,抱有在信贷市场寻觅商机的人还是乘早打消此念头,因为几年之后整个行业及投资人群将会整齐地为“风险幻觉”买单。

那么根据中国信贷市场的种种“过度风险偏好”迹象来看,是否已经提前进入买单的节奏了呢?这个不能妄下定论,还得按照逻辑稍加分析。

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资产依然还集中在房地产、基建工程、大型税企上面,坏账的比例还在承受范围内,即使个别银行出现大规模不良资产借贷现象,其原因还是内部风险为主,并不存在宏观层面的驱动力,通过管制建设和内控优化是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但是非银行信贷市场就比较危险了,目前仅网贷全国就有数千家,更有消费金融和小贷在全国有大量的实体门店,放贷的雷达已经像触角一样几乎遍布了每一条街道,密密麻麻的借贷口子和软媒体推销毫无保留地彰显了资金流出的饥渴,这股原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分析到这里咱们的负利率概念就必须得又一次登场了,人民大众因为购买力负利率而逐渐选择将资金投入到理财和固定资产上,其中理财方面的资金很多都进入了目前的各大信贷平台以及股票基金当中,固定资产方面基本都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启动资金来源于银行,所以相当大一部分资金还是回流到了银行,银行为了省略寻找信贷资产这个劳苦的过程,大部分又选择以助贷机构的身份借着新金融模式的发展势头将资金提供给各大中介性质的信贷平台。至此这个原动力就算就找到了,那就是各大平台的资金来源过于充足,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自然陷入了资产荒,在这股原动力面前,再大的市场资源都会迅速变成资产荒。一旦陷入这种节奏,广泛出现“过度风险偏好”和“风险幻觉”就变得很正常了,因为按照信贷周期来看,只要保证持续流量足够大,那么违约风险就成了一项惯性指标,只有当马车停下来时才会体现出来。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其实BIS的风险警告已经含蓄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负利率尝试失败的鲜活案例用事实告诉了我们“把玩风险”和“盲目刺激”的惨痛结果。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也许会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大额理财是不是就意味着“过度风险偏好”呢?对于这个疑问的回答是否定的。大家可以看看美国,美国并非负利率国家,但是大众都不习惯将资金存入银行,而是选择分散理财和购买高额保险,美国的信贷主体并没有中国多,但是小微实业的融资相对来说却更容易,美国的行业主体对于消费金融和个人信贷方面的市场开发速度以及饥渴程度也远不及中国,这才是良性的状态。而进入这种状态的核心就在于同时把控信贷资金流入速度和流出去向,在双把控实现之后的问题就交给自由市场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了,依然停留在“风险幻觉”中的投资人和主体会自动被不断完善的监管政策和行业环境所淘汰。所以,理财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理性理财在未来可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这种技能的高低就在于根据市场环境的不同如何选择理财的方式了。

我相信中国迟早会有那么一天,那一天放贷机构会派专业的审计核查人员实地考察并做详细的数据分析,那一天不会再有这么多的个人纯信用借贷申请,那一天资金能真正地流向踏实的创业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