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进入强监管时代,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市场机制的竞争效应,整个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未来的局面将更加惨烈。那么对于平台而言,受到政策监管和运营成本的双重加持,如何利用行业整改的空档期,全力保服务稳增长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整体环境趋于健全,风控体系与运营模式已经无法体现平台的核心优势,而通过差异化战略定位深入到细分领域,逐渐成为平台的竞争关键。我们看到行业内已经有不少平台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在某一细分领域深耕,实现在资产市场的攻城略地。

那么互金平台实施差异化战略,应该如何选择细分市场?需要规避哪些问题?以下将结合自身在园区金融方面的实践,谈一下开展园区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园区金融的前景分析

园区经济的优势在于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园区通常是由数量众多的创业企业、成长性企业及少量行业龙头企业构成,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多偏向那些龙头企业,对于占绝对数量的小微企业而言,他们普遍面临资金缺乏和周转困难的情况,囿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少、担保能力弱等因素,又通常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即便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也不会将主要力量集中于此。这就呈现一种怪象:传统金融机构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为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它处理速度快、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能够快速便捷地满足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但是对于银行顾虑的安全性问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样面临,园区金融的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的发生。

首先,入驻园区的企业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如国家政策导向产业、注册资金、税收收入等,

这本身就为企业的经营能力做了首道筛选。其次,园区为集群化运作,彼此间的运营状况相对熟悉,通过项目之间的互相反馈便可了解一二。另外,园区企业间的效仿口碑效应,可有助于金融机构去规模化复制业务,省去了逐个击破的压力与耗费,采取集中化的市场开拓路数,达到以一抵多的效果,这就大大降低运营与维护成本。此外,园区作为产业集群,企业间的业务具有高度相关性,这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进入某一新行业时的学习成本。

园区金融的开展,解决的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优质资产匮乏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对于提升园区管理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是不无裨益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告别了过去靠土地、房租、政府补贴的时代,园区新的产业聚集能力或者说是创新转化能力,要靠金融、服务以及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引入金融机构走进园区,这也是园区管理机构创新服务模式的新路径。如上分析,园区金融将是金融机构、园区企业、管理机构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随着园区经济被不断提及践行,它的行业影响力与价值也将被充分释放。

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随的。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门槛问题,园区管理机构多拥有政府机构背景,他们通常也会选择国字头的金融机构合作,作为互金机构而言,很难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除非平台足够合规稳健,且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口碑与影响力。

再者就是互金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问题。金融的本职是风控,除外部的政策与市场因素,互联网金融面对的最大风险在于自身内部的经营与业务模式,管理者大多不是传统金融行业出身,对金融缺乏一定的专业度,对风险防控缺失一定的敬畏心,这就导致他们在设计风控环节时缺乏经验积淀,无法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看齐,更不用说将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运用到防范风险上来了。

再次,银行仍然是互金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且没有之一。只要银行的风控稍微放松一点,互金行业的日子就会难过很多。这就要求互金机构在降运营成本的同时,必须把保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利用自身体量小、灵活便捷的优势,找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的差异化优势,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综上,优质园区的诞生离不开持续的高强度投资,园区金融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身处其中的各方,尤其是互金机构,以建设者的姿态,通过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科学、规范、共赢的合作模式,将园区金融的概念真正落地,从而探索出互金行业资产开拓的新路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