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20日圆满闭幕。作为论坛官方媒体,未央网整理了50余位演讲嘉宾的精彩发言,带你一同复习本届大会的知识点。

开幕式: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吴晓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合理有序地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能够带来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带来危机和萧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将在新时代争做中国金融教育的标杆,扎根中国大地,直面国内外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四十年来,正是因为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推进,中国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无数例子已经证明,合理有序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带来危机和萧条,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金融改革开放之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金融人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周小川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十年金融危机有很多可以思考和改进的方法

自2008年底,国际组织逐步提出一些经济系统、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顺周期问题,要求引入逆周期措施。最具代表性的逆周期调节措施就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和出台以后,又进一步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增加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并于2015年在G20峰会上引入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措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增强系统的逆周期性。这些研究系统稳定性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借鉴了控制理论、电子工程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数学、工学学科的知识和经验。

当前金融系统的规则,有很多是非0即1、非黑即白的。未来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连续函数作为政策制定和政策响应的方法。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复杂,单一变量难以正确分析,防止未来金融危机的产生需要更多异质型变量,用向量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解决。

陈文辉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过去四十年的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当前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具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外开放有三大重点领域,一是放宽投资和设立机构的条件,二是扩大外资机构业务经营的空间,三是优化外资机构的监管规则。

最后,要有效地平衡开放与风险。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把握三个原则:1)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完善监督配套制度建设;2)坚持稳妥有序、平等互利;3)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

主题论坛一:金融改革开放再出发暨《清华金融评论》创刊五周年专场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清华金融评论》创刊五周年致辞

五年以来,《清华金融评论》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学术、政策”的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以推动金融变革、引领金融实践为办刊目标,为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经济金融类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

未来五年,《清华金融评论》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1、内容观点化;2、功能立体化;3、视野国际化。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点

未来的金融改革有两个层次,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双支柱和货币政策的结合,利率市场化,防止系统性风险。

关于利率市场化,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利率市场化是关乎金融体系全局的。利率是一个多样的系统,一个复杂的网络,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一切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基本要素。第二,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为:利率由市场决定;建立合理的利率结构,要打破市场分割、促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建立市场化的调控机制。第三,利率市场化的重点领域包括:发展资本市场,解除信贷管制,打通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国内市场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金融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状。国内是一个不完全充分竞争市场,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占比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严重落后。于此同时,中国还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需求,如债务高、资源效率低、市场竞争、市场结构和市场制度的不完善,金融结构怎么服务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金融再开放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新金融要求。国内和国际机构利用不同的优势和力量在国内市场竞争,能够推动金融市场健康成长。开放能推进整个金融机构的改变,提高金融效率,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建立现代的监管体制,由此建立健康有效和稳健的市场金融体系。要通过金融再开放、重塑金融格局、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创立中国特色金融模式。

陆磊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金融业面临的两大冲击及三个变革方向

当前金融业面临两大冲击: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冲击和金融要素供给对整体实体经济的冲击。

面对冲击,未来金融变革有以下三个基本方向。第一,标准的一致性是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变革的基本趋势。第二,行为监管工具箱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第三,越是技术进步,越需要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去中心化的方式将导致预期的不稳定性并且极易形成单边性和流动性浩劫。

György Matolcsy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

世界能从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学到什么

中国一方面在全球金融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新一轮的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是越来越频繁的,中国有非常多的金融创新。但仅有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的心态与思维习惯。中国位于金融科技的前端。而同时金融科技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央行和监管部门有必要扩大金融的监管范围,来避免系统性风险。

主题论坛二: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

周延礼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

引导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

要引导金融新业态的健康发展,需做到:鼓励金融交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规范产品销售;鼓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宽互联网公司的投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沙盒”监管模式;推进信息化信用系统建设;落实和完善优惠政策。

加强对金融新兴业态的风险防范,第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监管;第二,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第三,发挥监管科技的作用,精准监管。

董俊峰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

关于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三个思考

监管科技有助于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合规成本,提高双方效率,并最终提升行业发展健康程度,让普罗大众受益。

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实现路径上,第一要依托中心化平台服务监管和市场机构,二是构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三是在防火墙内进行监管沙盒的探索和应用。

金融基础设施参与监管科技,可以考虑探索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相结合、云服务与监管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成为监管科技创造价值的良好载体。

Andrew Gray 存托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集团首席风险官、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理事会成员

风险管理的三大发展趋势

风险管理领域有三大变化趋势:第一,风险管理的职能范围将持续扩大;第二,建立起具有抗压能力的体系对于保护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第三,金融科技将会对我们如何管理风险带来改变。

Richard Apostolik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总裁、首席执行官

各国的金融监管之间存在隔离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系统扩大了实体经济的振荡。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如:技术的改变和进步、供应商风险、非金融风险、非监管机构如影子银行之间的资本流动、政治的不确定性、互联网技术的监管等。

现在的监管环境存在壁垒,国家之间的金融监管存在隔离。GARP提议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独立且不受党派影响的机构,对系统性风险做出研究。系统性风险必须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来加以化解,同时风险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题论坛三: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

黄奇帆 重庆市政府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资本市场在九个方面仍需进步

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六方面的重要功能:1)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4)健全现代金融体系;5)让老百姓增加致富途径;6)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了高质量有效益的实现形式。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也尚存九个方面仍需进步:1)总量还小;2)交易所竞争力不够;3)市场分割;4)发行机制不健全;5)退市制度不健全;6)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7)证券公司综合实力、竞争力较弱;8)投资者结构不合理;9)发展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加强。

詹余引 易方达基金公司董事长

机构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

基金作为资本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包括:资金融资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发现企业价值,通过价格机制使市场更加有效,帮助企业和投资者管理风险,给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渠道等。

基金行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第一,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讲,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第二,具体工作中,在投资决策、产品设计、交易等方面,都要用上述理念作为标尺进行检验。第三,防范风险,投资要跟实体经济、跟实际相结合。

唐宁 宜信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新金融带来三大机遇

新时代到来的重要特点在于新经济。而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全新的金融支撑,即资本市场、私募股权等直接投资模式。

在新金融方面,首先,市场化母基金这种金融创新模式在中国开始崛起。第二,培养天使投资人群体是一个重大的机遇。第三,科技在资本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韩学渊 汉富控股董事长

从两个维度看资本市场的好坏

资本市场的好坏受长期和短期两个因素影响。长期而言,经济会迎来确定的放缓。没有永远增长的经济体,人口是决定长期增速的唯一变量。短期而言,政策永远走在经济之前,其基调在于:强监管、去资金池、去杠杆。

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好坏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市场的流动性,二是企业是否盈利。资本市场的盈利来源包括外延式的上市公司利润的成长,同时也有内生机制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利润成长。债券市场走弱、不良资产市场进入爆发期、监管新规的出台等都预示:资产将回归价值的本源。

毛志荣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内地业务发展主管

香港应关注新经济领域企业的上市需求

中国居民绝大部分的钱在银行里,有很多证券市场的产品有待开发,还有更多居民的资产配置需要做跨境的安排。

在融资上,香港市场是内地企业融资非常重要的渠道,应关注新经济领域企业的上市需求。最近香港交易所推出了针对新经济的企业上市制度的改革。

未来香港交易所将做更多的尝试,把金融基础设施连接的尝试进一步延伸和扩大,能够在风险可控、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跨境投融资服务。

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院长助理

如何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在过去二三十年来一个中国的创新数量达到指数级的增长,但是专利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激励创新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励技术创新:第一,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第二,一种展现的创投组织形式即CVC,其资金来源为背后的母公司;第三,“不太积极”的二级资本市场;第四,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

夜话——品牌・驱动未来

Jean-Pierre Lacroix 睿来品牌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银行如何打造人性化的客户体验

技术变革帮助银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但如何在同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一是从情感出发打动客户,二是通过互动将交易关系变为体验式的关系,三是员工的参与,四是从线性到灵活的流程。

吕海燕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

用“3F”原则打造公司品牌

3F的第一个“F”是future,面向未来。第二个“F”是faith,信任。每一次宣传都要增加客户对品牌的信任。第三个“F”,是fun,有趣,把宜信打造成为普惠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最有趣的品牌。

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金融行业建立品牌首先要考虑价值观

从全球趋势来看,品牌对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已变成了一个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感受的总和。

大量的金融机构都没有把品牌当成战略性资产,所有人只谈收益、政策、利率这些东西,在品牌方面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和创新。金融行业要建立品牌首先要考虑价值观,然后要系统化整个理念,有整体战略定位。从公司层面到品牌的人格塑造,到产品线,再到信任、尊敬、钦佩和好感度,从不同维度去建立品牌。

严明 京东金融副总裁、市场营销事业部总经理

如何塑造好的品牌传播形象

品牌是能够降低决策成本的。品牌有三个不同的进化阶段。第一个层面是品质,第二个层面是品位,第三个层面是品格。而抄袭、吹牛、低价这三个事情是阻止行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主题论坛四:强监管下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

霍学文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以金融科技引领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

现代金融=制度+技术+信息,发展金融科技是要推动其带来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高效性。而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具有天然优势。

未来金融科技的应用集中在财富管理、监管科技、智能金融、金融安全和绿色金融等方面。为积极引导首都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应按照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着重识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技术风险、系统风险。

于军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

海淀区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海淀区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金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海淀区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正是要紧抓有利发展机遇,出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和人才发展的相关举措,打出“有规划、有举措、有亮点”的组合拳,推动海淀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引领区、政策试点区和应用示范区,不仅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更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方以涵 宜人贷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金融有很高的隐藏门槛

互联网金融公司隐藏的门槛很高,一些打着互金旗号的假金融、野金融公司的庞氏骗局、吸金等非法行为,使得这个行业笼罩了一层不太好的阴影。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长跑的过程,只要正本清源,正直、诚信的做人、做公司,发展利国利民的好的商业模式,合规发展、创新引领、运营精进,那么对于任何从业者来说短暂的阵痛是没有关系的,最后还是能够跑到终点取得胜利。

孙雷 玖富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互金行业的最大风险是政策风险

从微观角度来说,互金行业的大风险是政策风险;第二个是经济周期的风险;第三,流动性和刚兑的风险;第四,信用的风险、IT的风险、道德风险。在这种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未来互联网金融有三个明显的发展特征:数字化、牌照化、全球化。

针对行业风险,应首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立体化的风控机制;第二,数据互联,共建行业征信联盟体系,提高违约成本;第三,行业联合建立客户权益保护中心,建立行业风险缓释与互助机制。

叶大清 融360 | 简普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金融数字化将是比电商更大的一块蛋糕

互联网作为连接提高了效率,而数字经济则是一种开放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渗透率现在还不到20%。中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肯定落后于电子商务,在保险、消费信贷、财富管理等领域,中国的在线渗透率还不到10%或者刚刚超出10%。所以金融的数字化将是比电商更大的一块蛋糕。

张震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强监管背景下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能够满足很多创新场景的金融需求,这是传统机构满足不了的。其次,从金融供给侧的角度来讲,核心是要解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最后,新经济也是实体经济,也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

监管可以控制风险,同时帮助从业机构清晰地知道这个市场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同时,监管也可以和科技相结合,关注区块链技术、信用体系的提升等。

张韶峰 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数据智能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必然选择

中国普惠金融在客群以及产品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也决定了金融机构的转型要经历阵痛。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擅长服务政府、大企业、富人等群体,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就能解决。但普惠金融面对的是数量巨大的小客户,很低的额度、受限的利率,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人工作业方式力不从心,因此它们需要转变方式,在获客渠道与服务渠道上互联网化,风控手段需要AI化与大数据化。

董祺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

强监管周期下的创新与发展

金融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金融如果失败了可能会涉及到社会公众的钱,监管能让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金融科技在未来会有两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技术更加赋能金融,市场更加下沉以及多元化。

罗川 道口贷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科技创造信用,金融服务实体

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应基于商业信用,包括数据驱动的尽职调查、基于供应链的授信模式和基于六维度的风险定价。

供应链融资应基于供应链和社交网络的信息披露。信息的充分披露将极大程度提高违约成本,使整个诚信体系更容易建立。

Carl William Wegner R3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区块链是监管上的新挑战

区块链是一项新的技术,这在监管方面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跨国机构,面临不同国家的监管与需求,也会对监管有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提供教育、与监管层合作等方式来解决。

Luca P. Marighetti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数字化转型官

不同国家的监管应当因地制宜

金融科技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商业模式,确保监管的公平性、可及型和普惠性。

不同国家的监管应当因地制宜。监管机构应做到:1.确保金融科技可以提升生产效率;2.使金融科技可以发挥其民主化、普惠化的功效;3.打破特殊利益集团的勾结。另外,监管机构还要关注数据隐私问题,由监管方决定商家使用用户数据的权利和范围。

主题论坛五:中美贸易与金融开放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对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应更大胆,对资本流动的开放要谨慎

金融开放下一步要怎么走?首先要区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资本流动的开放。对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应该更大胆,对资本流动的项目要比较谨慎。资本流动方面也可以区分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就是短期资本流动太频繁、量太大,容易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冲击。

进一步的金融开放,对提高金融效率和控制金融稳定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其中有两个重要措施需要注意:第一个措施是金融开放要有一个次序的问题,要强调以改革助开放;第二个,从长效机制来看,即便放开来了,还是需要有一些宏观、微观审慎监管机制。

祁斌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美之间有巨大的空间找到共赢点

中美磋商是进入“双峰时代”的标志。所谓双峰时代,就是竞争加合作。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可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中国的人均GDP仍不及美国,这两个事实会同时存在很多年。这注定了中美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我们勇于竞争,也要更多地创造机会去合作。

中美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找到共赢点。跨境投资既能够帮助缓解贸易摩擦的问题,也能够帮助金融服务业的实质性开放,推动更加有意义的发展。

姚余栋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全球流动性不足或将持续十年以上

全球流动性不足才刚刚开始,可能会持续十多年。全球流动性不足将来需要依靠人民币补充、缓解。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的需要,国内金融业也将变得更有国际竞争力。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需要全球来分散养老和保险业风险。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作为一个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经常性贸易顺差某天可能会转成适当的逆差,由此给全球带来巨大的出口红利。

沈建光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贸易战折射中美关系变局

如何避免金融风险?一是要防范金融风险,防范实体经济的滑坡,就中国来讲,核心还是要避免中美贸易战。第二,金融开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现在最大的风险是金融乱象问题,对此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重的措施,整体的金融风险是在下降的。

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进一步的开放与供给侧改革将为今后中美之间的较量打好基础。

陈卫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资银行在美国市场发展存在困难

近年来中国达到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外资银行在华资产增加,而法人银行比例不高,原因有三:1.美国法人银行本身资产的减少;2.美国监管趋严;3.银行的战略性选择。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在美国市场发展仍有一些困难。表现为,银行和非银机构进入美国市场较少,银行在美国开展非银行业务十分困难。整体而言,中国市场相较于美国更为开放。

主题论坛六: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王忠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利用市场性方法解决风险问题

有几种市场性方法可以解决风险问题。一是破产保护,要在风险暴露前有破产保护的思维,有破产保护工具。二是利用股权和债权的方法,例如高收益债和优先股。当信用违约大量爆发时,利用信用工具覆盖前期信用当中的问题,可退一步解决前置信用问题。三是利用SPV来转型,这种股权架构能够把原有的资产解构,将有效的资产放入,无效的资产交易出去,并且做到信息足够透明,资产足够清晰,让投资人可以一目了然。

林晓东 Vanguard集团中国区总裁,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球投资管理行业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全球投资管理行业面临着回报、增长、费用、业绩、监管等五方面挑战。具体包括:1.较低回报持续存在;2.内生增长越发困难;3.管理费普遍下降;4.主动基金业绩未如理想;5.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面对挑战,投资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以下三个趋势:第一,指数投资快速发展;第二,因子投资快速崛起;第三,目标日期基金、ETF、智能投顾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窦玉明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权益投资从比“快”向比“深”转变

中国机构投资者和全球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相比,以公募基金为例,在基金换手率、投资策略上存在差异。相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美国股票市场长期趋势向上,波动更小,中美股票市场差异决定了主流投资策略的不同。

由于基础市场、法律环境以及市场中的投资者这三个因素,基本面投资以往在中国不是主流。中国市场存在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上市公司和质次价高的上市公司两个股票群体,A股的基础市场、监管、投资者结构和客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将转向基本面投资。权益投资从比“快”向比“深”转变。

陈宏超 深圳菁英时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包容创新、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市场才是繁荣市场

美国股市80年代后的繁荣主要有两大动因,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制定创新,在两项创新的推动下,美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由此看来,一个包容创新、能够分享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成果的市场才是一个繁荣的市场。

如果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新经济,关注优秀的成长公司,让A股投资者能够分享经济成果,那么A股也会产生新的景象。

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跟过去相比,诸多领域都有着更大的空间,能够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如新能源、大健康、万物互联等。以人为中心,以改善生活、提升效率为宗旨的企业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朱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泛海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明显的朝阳产业

当前和未来的资管行业有消极化、智能化、规范化、实体化四大特点。资产管理行业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朝阳产业,原因有二:1. 中国的财富、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富的累积加大了财富管理的需求;2. 所有的资产最后仍落实在实体经济下,现下的大环境是充满机遇的。

主题论坛七:金融助力文化繁荣

邵琪伟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原国家旅游局局长

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中共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将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会创造大量符合时代发展前进方向的新业态、新产品、新作品,也将创造全新的工作机制。

金融机构具有整合资源和资本的平台优势,可以在几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可为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供资金支撑;第二,可以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民族品牌打造;第三,可以助力地方文化和旅游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第四,金融行业可以积极支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周和平 原文化部副部长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我国的文化产业一来要加快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系统,构建全球文化产业链。二要与全国各类自贸区的发展相适应,支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要重点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较强资本运营能力的人才,培养熟悉文化资源和金融资金整合运作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跨国文化产业公司运作的人才。

夏潮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文化产品要有质量标杆

文化产品除了体量的增加以外,关键的是要有质量的标杆。现在文学艺术创作存在着三个问题:1)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2)抄袭模仿千篇一律;3)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我们需要发展和助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一定是能够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学作品。它同时也应该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的,全社会有共同分享基础的作品;是助力于表现当代中国人对人生、对自然、对历史、对世界看法的作品;是为人类文明的保护增添华彩篇章的作品。

董殿毅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重视运用金融政策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心针、推进器。应重视运用金融政策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依托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不断推动政策集成化、精准化和实操化。

首先,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产业发展组层面上加强工作统筹。第二,推动文化金融投融资服务集成创新。第三,以筹建文创银行、文创板、文化创新发展基金等为重点,加快完善多元化文化金融资本市场。

王一平 华夏银行副行长

关于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点建议

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亮点,迎来发展新机遇。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VR等科技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从文化细分领域看,文化出版、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衍生品都进入发展快车道。

对于金融如何助力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建议成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专项担保基金、周转基金或风险缓释基金,与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第二,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或专项资金的贴息奖励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服务文化产业,降低融资成本。

王森 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构建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体系

从金融角度,文化产业主要有三个特点:收益不确定性大、收益波动性大、长期持续发展压力大。

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助力产业发展,正是金融业所擅长的。推动文化和金融融合发展,努力让金融等外部资源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力量,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唐小彬 北京上奇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文化+金融”有三个“新”

新开局:文化早已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融合,科技创新放大了文化的力量,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转变成为与高科技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泛娱乐文化产业。

新机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创作,它本身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产业链。金融资本是能够串起整个产业链最主要的力量。

新动能:民营金融机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文化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的连接器。投资方不仅要注意价值观导向、与文化创意团队形成合力,同时更需要发挥政府、文化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和金融资本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邵振兴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互联网和科技的渗透加速文娱产业发展

受企业成长周期长、受关注度过高致使估值被推高、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文娱行业投资进入了下行周期。但从长周期来看,消费升级仍将推动精神层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且近些年版权环境逐步趋好、监管制度宽松,改善了文娱产业供给不足的状况,互联网和科技的渗透加速了文娱产业的发展。

未来,由流量主导的内容平台的快速发展阶段接近尾声,付费习惯逐步养成,长内容制作竞争格局将在未来2-3年内形成,短视频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线下现场娱乐的大幕开启,未来3-5年将出现大体量企业。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