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憋了两个月了,今天终于可以好好写了。

两个月之前,七月份银保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看完整个征求意见稿,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详细的勾勒出银行理财是什么,让投资人更清晰的来进行分辨。

十一假期之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正式颁布,经过了两个月的征求意见,靴子终落地。值得所有投资人关注的是,银行理财门槛也在逐步的降低,从5万起购降低到1万起购。这两个月,结合着理财新规我反复的在想一个问题:银行是不是来抢网贷平台的生意?

这个问题网贷的出借人也不止一次的在三方论坛上讨论过,认为网贷出现种种风险,银行可以借此机会来收割网贷的市场。注意,这个市场不仅仅是投资人、还有整个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

这种想法不算做是一种“阴谋论”,从表面来看确实是这样。

昨天,银保监会表示,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也有望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1万的门槛还会再降。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银行理财门槛低了,你会去投资吗?

十一假期,聚会不少,涉及投资理财的话题自然成了酒桌上的常谈。有一个共同问题,在当下大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理财应该选择谁?很多人都表示,没法投、不知道投什么。

银行理财收益太低。

网贷风险太高。

之前还能投资于货币基金产品,现阶段随着二级市场的不断下跌,投资货币基金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国的老百姓正在经历“投资荒”。

我认为,更确切的形容是“投资冰川期”。

冰川期来袭

相信很多人都看《后天》、《2012》等灾难电影,通过合理的想象来描绘出:人们如果不保护当下环境,过度的开采自然资源,“冰川时代”也许会再度降临。

对于金融市场来讲,“投资冰川时代”并不是一件危言耸听的事儿。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环境的改变,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的改变都将会导致“投资冰川期”。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整个市场环境。

从银行理财来讲,在互联网金融类理财没有出现的时候,银行理财绝对是不二选择。真正意义上实现金融+互联网的是银行的网上银行。U盾的出现和在线理财的购买,让大多数投资人感觉到了便利,也感觉到了足不出户、从天而降的财富收益。唯一让投资人不爽的是,银行理财的安全性确实有保障,收益也确实略低。

从网贷来讲,较好的客户体验性和操作的便捷程度给很多人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要比传统金融金融机构的收益高出很多倍。在2014年网贷蓬勃发展的时候,平台打出的宣传语往往是银行理财的多少倍,xx宝的多少倍,用高收益和高财富回报来吸引大多数投资者的关注。不过安全性确实不咋的。

我们发现银行理财和网贷两者的利弊关系很明显,取长补短也许是最好的方法。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吃鱼还是吃熊掌,完全看自己的口味。

近年来,银行理财的收益不断在下调,之前突破6%的收益全然不见,4%左右的收益倒是比比皆是。理财新规落地之后,细分了银行理财投资标的、期限、产品形式,虽然也下调了购买门槛,但是绝大部分投资人都不感冒。投资人表示,收益太低不想买。网贷在今年历经了“风险释放期”,导致不少出借人“血本无归”,虽然说收益率要比银行理财高出一倍,但是这种“本金无保障”的理财方式,也受到了出借人的排斥。出借人对网贷平台整个市场的信心受到了打击。

理财市场投资者陷入“选择焦虑”的问题开始浮现,环境的改变,市场信心的不足给理财市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川”。当下的投资者就如同在冰川上行走,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种因素造成的冰川也许在短时期之内难以消融,在寒冷席卷理财市场的时候,整个理财市场的秩序也在进行重塑。

银行理财下调门槛,是否真的抢了网贷的生意?这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

打破垄断也是竞争

垄断这个词儿很多定义都把它归为经济学的术语。我更觉得,垄断并仅仅是经济、金融、商业的垄断,也是客户资源和需求的垄断。

列宁说过: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那么银行理财和网贷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对各自的投资者进行了垄断。并且,都是集中发展。

从投资者角度,网贷和互联网理财没有兴起之前,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最“时尚”的财富增值方式。当然,那时候的投资者选择也不多,股市的风险较大,而且A股的走势我也不过多评价,都明白。所以,只要能够攒足了“门槛”,扔到银行买理财是最好的选择,各大银行之前也展开了竞争,只是利率收益方面的竞争,毕竟同一门槛代表了同一批的客户,属于同类人。

不够门槛的就有点尴尬,也想理财怎么办?确实出现个一个“真空期”。随着网贷平台和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低门槛”的投资者找到了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说,网贷平台在一定时期之内,垄断了“低门槛”的投资者,也垄断了享受“高收益”的投资者。

根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网络借贷历史累计成交量近8万亿,目前单月成交量约为1200亿;待收约8500亿元;月人均投资金额约5万元。

8万亿市场的网络借贷还是能够占有一定的比重。银行惊奇的发现,小微市场竟然如此庞大,也印证了人多力量大。虽然网贷的门槛接近于零,但是为了享受高收益,没有人真正的去投资1块钱。

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定论:当给予一定高收益的同时,投资本金也逐步升高。

然而,这是一个悖论。悖论点就在于,当本金越多收益越高的同时,风险也随至而来。网贷解决不了的问题,银行要来解决了。银行理财下调了门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打破网贷对于低门槛、高收益群体的“垄断”。

打破垄断就要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如果银行加入了网贷市场的竞争,跟网贷抢客户,那么网贷必须输。你又安全,还门槛低,如何打得过你啊,出借人经历了“风险释放期”,全跑银行买理财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理财和网贷现在正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个起点就是“去刚兑”。

银行理财新规明确表示,银行理财不在保本保收益。去刚兑是未来金融的大势所趋,无法改变。打破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和网贷垄断的最后一道筹码,也是双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着相同的考验。

虽然解放了多年刚兑捆绑的银行理财,也缓解了网贷的压力,然而投资者并不买账。我们依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本金、收益能够有所保障,这无可厚非。所以,对于网贷来讲,真正的竞争并非是银行来抢生意,而是在“去刚兑”的大背景下,如何获取更多的出借人,如何保证自己的原有客户不流失。

这个竞争,随着网贷的逐步合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的落地进入“白热化”。银行降低门槛,虽说是面向大众,“接地气”,然而收益不占优势,又不刚兑,很难获取投资者的青睐。网贷平台面临银行降低门槛的竞争,虽说收益占优势,但是风险能力把控和资产端确实跟银行不可同日而语。

未来理财造就了一个新的局面:去刚兑,低门槛是两个共同点,不同点则是收益不同。

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如何选择呢?

分散投资的选择困难

买任何东西都要追求性价比,理财也不例外。性价比这个词以后不会再出现金融市场中,风险的考量度和整体收益预期应该算作投资者重点的参考。然而,这个参考完全来自于投资者本身。

分散投资的理论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熟悉,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何实在是无法统计。那么,面对未来的理财市场,如何分散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两点建议:

第一、投资者寻求的“避险投资”不要全部进入。很多网贷的出借人说,自己雷了不少,还有的趁机跑出来了,再找一个可以投资的地儿去“避避险”。在冰川上行走,没有冰的地方少,一股脑的过去有可能容易碰到雪崩。如果投资网贷失败,转向银行理财,那么收益上的落差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衡。这个失衡带来的是一种“挫败感”或者沮丧,出借人为了满足和稳定自己的收益水平,会再一次的铤而走险,这就等于让情绪控制了你的投资决策。分散,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分散投资的重点不在于我怎么分散,而是在于我如何去选择。这个选择的重点在于,未来看收益实在是行不通,只能看透资产端。银行理财新规明确的说明,在理财宣传、销售过程中,向投资者说明理财的风险、投资标的,以及产品结构。是否适合自身风险等级,还需要投资者来把握。对于网贷来讲,充分的信息披露是让出借人看透资产本身的唯一途径。然而,网贷平台这一点做的并不好,起码现阶段的平台几乎没有一个完全按照政策要求去做。有的甚至造假数据,造假标的,还有的说自己0逾期。所以,在看懂资产和投资标的情况下,投资者再对自己的本金进行分散投资,这个比例是二八还是三七,时间周期是半年还是一年,真的需要投资者根据看到的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

“投资冰川期”带给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路。之前鲁迅先生有过名言: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然而,在冰上走并不会留下脚印,也不会出现痕迹,一切全凭投资者自身。银行理财新规的落地虽说打破垄断但也加速了整个理财市场的竞争,不管是银行还是网贷,谁的大陆能变成温暖的湿地,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儿。当气候变得温和,湿地草木丛生,冰川行走的投资者们,也会接踵而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