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但是网贷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除平台自身运营模式的缺陷之外,投资人一遇到风险就疯狂撤资的行为,会让P2P平台更频繁的承受流动性压力。

下面互金天地会就来具体分析一下,P2P平台为何频频遭遇挤兑?P2P行业的流动性紧缺有哪些特点?

一、平台的运营模式和投资人习惯存在巨大的冲突

大部分P2P平台的业务对应的就是民间借贷,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逾期和坏账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在过去几年的网贷成长期,为了快速做大规模,迎合投资人所谓的“投资体验”,全部平台都或多或少的拆额度拆期限,逾期了也先自己垫付,使得投资人养成了随时到期随时提现的印象与习惯。

这种做法在行情好的时候没太大问题,一旦行情出现波动,投资人短期内的提现量过大,实际债权未到期或是借款人一时很难把钱全部还上,平台的资金池吃紧造成垫付不及时,挤兑就会愈演愈烈,巨大的窟窿导致平台在短期内很难填补上。

二、监管不利给平台和投资人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一般来说,任何行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完善监管措施,目的是为了让行业更健康。但是P2P行业的监管却大有不同,不仅步伐迟缓,而且标准苛责,一方面给平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平台转型困难;一方面也影响了投资人的判断,如果严格执行就没有几个能完全符合规定的平台。

监管来的太迟,导致很多问题平台虽然被清洗,但很多投资人也因此受损,甚至还影响到了其他正常的平台。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监管带来的误伤效果太严重,也是造成很多平台频频被挤兑的主要原因。

三、P2P投资人风险意识差挤兑无需太多理由

行情好就无脑投,行情不好就无脑撤,这几年来很多P2P投资人都是类似的思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挤兑平台不需要太多理由,比如平台被黑,同类型的平台出事或大环境不好等等,不管真假先提现再说,P2P人群也一直存在粘性低的流动性问题。

所以今年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投资人先是在一些自融诈骗类的平台踩了雷,然后又跑去把正常做业务的平台也给挤兑了。踩踏现象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人因损失过多直接报复社会,疯狂制造恐慌,恨不得把其他人都拉来垫背。

P2P平台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在宣传方面习惯性的夸大实力,忽视风险,也让投资人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不管是平台和投资人,都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一个是以借贷为核心的纯中介而并非吸金工具,一个是优先考虑风险的出借人而并非投机党。

总结:

在挤兑发生之后,无论是投资人和平台都不应该坐以待毙,平台应敢于回归中介本质,投资人也应学会直视风险,以解决问题为共同目标,不要再相互猜忌相互算计。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