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当下,整个AI行业处于泡沫、现实、焦虑、监管之中。
宜信新任CTO向江旭在全球科技青年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言论。
向江旭坦言:AI行业独角兽估值太高,AI人才身价离谱,与此同时AI行业还出现战略泛滥,这是AI行业目前面临的三大泡沫。而现实的另一面又是,目前AI成功落地的应用和场景乏善可陈。
在人才匮乏与技术难关双重压力下,整个AI产业,特别是缺乏AI人才和技术的AI用户公司在经济寒冬到来之前弥漫着焦虑,一方面怕错过AI这趟列车,另一方面又不知怎样让AI在公司内落地、产生价值。
科技应用的变与不变
在接受亿欧采访时,向江旭透露,此前担任苏宁IT执行副总裁时更多的研究是在智慧零售领域,主要专注于无人机,无人车,无人店。从智慧零售转战金融科技,不变的是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大趋势不变;变化的是在不同领域深挖用户的需求与降低风险难度不一,显然金融科技产业比智慧零售产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
向江旭认为,当前AI服务金融科技主要聚焦在:消费金融、智能客服、智能投顾/保顾/投研等方面,但不同的金融企业与AI融合的路径并不相同。
举例来看,以传统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公司,它们作为技术使用者,用技术支持业务流程;主流的科技金融公司则会自主研发关键技术,赋能和驱动业务(营销、风控、服务);金融科技公司则会以输出原创金融科技和服务给产业为业务模式,来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技术采购的服务商。
作为技术实力派代表,向江旭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行业拥有20多年专业经验,其中18年在美国硅谷思科、微软、戴尔以及初创企业担任核心研发工程师和技术高管,回国后,他相继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裁助理兼集团技术战略总监,规划和执行3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的总体技术战略,管理的项目包括嵌入式Windows、物联网、智能云和智能汽车车载系统。
向江旭于2014年11月加入寺库网并担任首任CTO,在寺库向江旭领导产品技术团队为其打造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及线下智慧门店系统。
2016年6月,向江旭正式加盟苏宁云商、担任苏宁云商IT总部执行副总裁一职。在苏宁担任IT执行副总裁兼技术研究院创始院长期间,向江旭协助领导6000名IT研发团队,从事前瞻性技术创新和研究,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技术运用于客服、智能家居、无人店、大数据风控和反欺诈领域。
加入宜信后,向江旭将领导负责宜信公司的金融科技战略、技术赋能和未来创新。向江旭对亿欧表示,宜信深耕金融领域12载,随着科技浪潮汹涌而来,要想占领未来金融的制高点,一定要做好技术和业务的平衡,让技术驱动和赋能业务,努力做到技术创新为业务创造价值。
“AI缺乏情感、情绪和感性的缺点在高度理性、非情绪化、必须克服贪婪和恐惧情绪的金融行业反而是巨大的优势”,向江旭向亿欧道出了AI赋能金融产业的重要性。
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赋能金融科技“大有作为”
向江旭现场透露,宜信将AI技术已经应用在普惠金融、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线中。此外,宜信还研发了信审机器人星探,通过AI技术应用实现欺诈识别与信用初评。宜信的智能决策平台谛听,支撑着宜信近二十条业务线决策流程。
对于当下耳熟能详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向江旭向亿欧表示,目前来看大多数技术依然处于初期应用阶段。从应用水平整体评估看,金融大数据技术相比AI和区块链技术还是更趋于成熟。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向江旭认为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赋能金融产业已初具雏形,这两项新技术落地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也都有规模化的机会。
向江旭判断,AI金融服务的未来是基于: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前提下,能够满足①即刻贷款申请、审核和放贷;②智能投资理财;③个人金融助手;④AI量化投资。
谈起当下的整体宏观环境,向江旭认为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反而是自我修炼内功的时机。长期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向江旭形象比喻技术研发工作就好比是“给奔驰在高速路上的汽车换轮胎”,大环境不好,车速慢了,但反而对于更新技术应用是绝佳窗口期。之前系统所累积的“技术债”可以一并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也更容易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落脚点,而不是跟风追热点。
采访的最后,向江旭强调:“要非常严肃的看待AI。大胆拥抱,小心实践。”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