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个多月前,我曾经在介绍智能存款的文章中写到过,“智能存款的利率,上浮明显超过50%,产品规模变大时,可能会被监管约谈,要求降低利率。”

想不到,竟很快成为了现实。

最近,央行约见了相关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并进行沟通,实施了窗口指导,主要内容有两点,限制规模和降低利率。

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苏宁银行、振兴银行、蓝海银行、众邦银行、亿联银行、华通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等至少10家民营银行正在发行此类智能存款产品。

民营银行成为了“小可怜”。

满打满算,智能存款上线不过4个多月,还没走到大众理财的C位,就被边缘化了。然而,在我们看来,智能存款今后还会面临诸多问题。部分民营银行可能再次“受伤”,继续充当悲情的可怜角色。

要么暂停,要么调整

窗口指导以后,微众银行App端曾显示,“智能存款+”已限时开放存入,存入时间截至2018年12月20日。此刻,微众银行已经正式暂停了该款产品。

留下来的智能存款呢,看起来已经平平无奇。调整后的智能存款仍是一款可以随存随取的定期存款,不过提前取出的利率低了很多。

例如,蓝海银行的“蓝宝宝180天”,如果提前支取,利率变为了0.35%。亿联银行的“5年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的利率根据持有时间呈阶梯变化。不过也有利率稍微高一些的,振兴银行的“振兴存1年期”,提前支取利率为3.8%。

大体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智能存款要么会被暂停,要么需要调整。不像之前,可以做成随存随取还能年化利率达到4%以上的活期产品。

怎么做到活期还高利率?

作为一款高息揽存的产品,既不能违反人民银行发布的《储蓄管理条例》中的明确规定,“未到期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又要给用户随存随取的高利率。那这款产品应该怎么设计呢?

不少智能存款的产品说明里,有过这样的描述,“提前支取时,实际上是将该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给和银行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按照存入当日的提前支取利率进行兑付,由此可以提前收回本金并获得较高收益”。

没错,这个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就是信托。有媒体曾报道,苏宁银行主要和四川信托合作,百信银行、蓝海银行主要和国通信托合作。

部分智能存款的资金运作步骤,财新已经做过深度报道:由信托设立单一资金信托在银行开立信托专户,银行转入委托资金(用于支付客户提前支取应获得的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客户通过银行购买智能存款产品;若客户提前支取,则客户将存款收益权转让给信托计划,由信托计划向客户支付本金和定期利息;信托计划接收存款收益权,随即向银行提前支取该定期存款,银行将本金和活期利息结算至信托计划。

信托作为通道,支付给用户的本息绕了一圈,本质上还是来自银行,信托最多只能算小赚一笔,喝点汤。肉嘛,还是银行吃。

民营银行快速吸收存款

仔细看过民营银行年报的人可能会发现,民营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基本就是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撑起半边天,新网银行在后面追。其他民营银行,或者集中在特定区域开展业务,或者依靠股东,活脱脱把民营银行做成了集团内部财务公司。

如此情况下,几乎没有限制的吸收存款,民营银行为智能存款付出的成本不低,需要开发怎么样的资产端才能覆盖成本?

这里有个数据,根据民营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民商银行在2017年吸收个人存款6.98亿元,上海华瑞银行吸收个人存款0.68亿元。最近在大推“灵活存”的三湘银行,去年一共吸收的个人存款不过0.33亿元。

依靠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吸收存款的能力大幅上升,不少用户排队每天抢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额度。

暴增的存款,大部分民营银行能够靠自己消化吗?我看很难。

智能存款的存款去了哪里?

不过,既然这种模式存续了好几个月,看来民营银行已经找到了办法。

这时候,不得不提起蚂蚁金服、腾讯金融和京东金融们了,把自己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打造生态系统为金融机构服务。这不,京东金融最近都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了。

腾讯金融旗下的微众银行在2017年年报中称,其合作的联合贷款机构达50家,这50家机构分享了微众银行75%的业务,但没有公布过合作机构的具体名单。

今年3月,京东金融与将近30多家银行与京东金融共同发起成立商业银行零售信贷联盟,并推出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的零售信贷产品——北斗七星。合作的30家银行,大多为城商行和民营银行。

“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这几个字早已把合作模式阐释的很清楚,大白话就是京东提供资产端和风控,银行出资金。再大白话一些就是,这个模式和上面微众银行的模式差不多,就是联合放贷。

利用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导流,再把吸收的存款用来做联合放贷。通过公开信息加以推测,我们认为有部分银行已经把这套流程用得轻车熟路。故而,能够在高利率吸收了大量存款后,快速找到规模相当的资产端。

按照市场的常规模式,联合放贷的信贷产品,大多数是消费贷。消费贷的借款利率高,联合放贷的各参与方利润都十分可观。既然合作模式可复制,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和城商行加入其中。

问题是,这个模式不可能一直这样皆大欢喜下去。2019年,消费贷出问题的概率很大。

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年居民短期消费贷爆发,消费贷越增越多,但消费增长却没有同步跟上。消费者对借贷消费的依赖加深,消费贷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升高。

我们认为,消费贷的借款人,负债率高、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现象严重。另外,部分消费贷可能流向了地产,而房价下跌,高杠杆炒房需要偿还高额房贷。

消费贷,在2019年极有可能出现资产质量快速下滑,坏账率陡增的情况。如果此时不加以节制,不适当限制消费贷,现在各机构是赚得多,未来几个月会遇上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说所有的民营银行都把吸收的存款用去做了消费贷,而是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部分银行通过联合放贷模式,大规模进军消费贷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模式一旦出问题,参与其中的民营银行应对能力不够,就会成为受伤的小可怜。

智能存款吸收的存款去了哪里,连本文都猜出来了,机智如央妈,怎么会不知道呢?

知道了,怎么会不进行窗口指导呢?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