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消费金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刺激下,结合消费场景的催发,最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消费金融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份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2018年,消费金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0%。于是有人高呼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蓝海市场,果真如此吗?

清华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从年龄层次来看,我国消费金融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轻群体,其中,18-39岁的群体使用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6%。从收入层次来看,我国消费金融的主要群体,集中在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群体,其中,月收入在2000-4999元的群体占比70%,其次为5000-9999元群体,而2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和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消费金融行为较少。从学历角度来看,消费金融的客户中,专科生占比57.5%,本科生占比24.5%。从职业来看,职业和收入较稳定的企业员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是消费信贷的客户主体,占比达84%。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金融的主要标签是:年轻、低收入、低学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金融规律是,风险越大的人越希望借到利率越高的钱,也就是利率越高他们越敢借,而这又进一步增大了风险。

消费金融其实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袍子。

中国消费金融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信息技术提供的消费场景而爆发的,几个互联网巨头提供的巨大的流量入口是消费金融爆发的关键。而不是如同欧美那样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的升级以及金融业的成熟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主要是巨大流量提供的消费场景对于人的消费欲望的一次释放或者诱惑。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消费金融最近几年裸体照、裸体视频催收,以及暴力催收形成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美国,消费金融的异化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大诱因,房屋抵押贷款出现问题的信用卡持卡人在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偿债能力下降,信用卡违约及坏账概率相应提升;同时,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债务收缩,实体公司开始经营困难,因此不得不减薪、裁员等以减少成本开支;信用卡客户在收入减少和失业的威胁下,不得不加大信用卡支付,消费金融更加蕴藏较高的到期拖欠或者坏账风险。同时,消费信贷不良资产急剧上升,不良率创历史新高。这时候,美国金融消费市场,尤其是信用卡市场已成为仅次于次贷的“毒债”。

日本的消费金融崛起月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按月分期付款为形式的消费信贷服务是在日本百货店展开的,这也决定了日本消费金融的一个发展特点,即以流通企业、零售企业为主,自发产生消费信贷服务,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此后便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上世纪末,日本楼市泡沫崩盘,经济下滑,消费信贷领域的不良资产大幅攀升,大量次级贷款用户无法还款,日本的众多消费金融公司上演了目前我们消费金融公司的戏码——违法催收。不仅向借款人父母等其他亲属催收,还擅自进入民宅,恐吓老人、孩子。极端情况下甚至还利用黑社会催收。

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消费者,维护信贷秩序。2004年制定和修改了《破产法》,强化破产者保护;2006年制定《贷款业法》及《利息限制法》;2008年制定《分期付款销售法》等。其中《利息限制法》对于日本消费金融行业的打击尤为致命。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法令从2010年6月18日起全面实施。

日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武富士需要退还的贷款利息,涉及到的借贷人约200万人,仅这部分总额就超过2万亿日元。面对蜂拥而至的讨息者,无力偿还的武富士于2010年9月底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10月,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摘牌退市。

日本在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痛苦的经历了不良大面积上升、监管加强、处置不良的各个阶段。2006年是日本消费金融的一个转折点,政策压力下的日本消金业每况愈下,如今消费信贷萎缩到2006年前规模的一半左右。

总的来讲,消费贷款只是消费行为的时空转移,属于提前消费,其实并没有实质上增加消费,同时当前许多消费金融公司利用移动支付的便捷性,用奢侈品消费吸引消费心理不成熟的低龄人员。消费金融公司融资利率高,运营成本高,转移到借贷利率上,便不惜用所有手段增加消费者的各种费用,这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又严重削弱和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依然以宽松为主,利率还将继续下跌,这可能将继续催生未来消费金融公司高速扩张资产的行为。

中国消费金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还面临经济下行、债务泡沫破裂的危险,再加上征信体系不健全,社会对小额失信的惩戒力度不够,个人违约成本较低,消费金融未来的的风险不会小,行业人士要对风险怀有足够的敬畏。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