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银联,中国支付产业的“航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驶向远方。

经过前几年的摸索和蓄力,以2017年末云闪付APP的发布为标志,银联“二次创业”全面发力,开启了一场走向“大智云移”的反击战。

作为这场反击战的第一个年头,银联在去年初战告捷,势头凶猛。

1月22日,银联公布,2018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28.1%。

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居民消费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支付产业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快速普及,产品功能与场景建设持续完善,成为新的业务亮点。

另外,银联在国际化、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是银联乘风破浪的一年,其目标则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

在去年11月份的第七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银联董事长邵伏军曾指出:“将银联升级为全新的开放生态组织,无论是境内机构还是境外机构,国际卡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大机构还是小机构,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银联都愿意积极合作、提供服务。”

1. 进击移动端,云闪付注册用户破亿

自成立以来,银联推动了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全面实现,缔造了中国自主的银行卡品牌,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将上面这一切视为银联第一次创业的战绩,那么,在移动支付引发产业快速变革之际,银联进入了“二次创业”。

眼下的市场格局看似固化,但并非如此。就像六七年前,没有人觉得支付宝的统治地位会被微信支付轻易撼动。

以“二次创业”为契机,近年来银联持续发力移动支付创新,加速支付向移动端迁移的脚步,包括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NFC)、银联二维码支付等。

与作为通用工具的手机闪付和二维码支付相比,云闪付承载了银联为银行业打造自主入口的雄心。

去年11月26日,云闪付宣布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最新数据显示,云闪付累计注册用户达到1.2亿——相当于不到两个月新增2000万用户。

尤其在12月12日开启的“银联补贴节”第一周里,云闪付APP交易笔数较去年同期增长518.4%,云闪付APP跃升至苹果App Store免费下载排行榜首位、热门搜索排行榜首位,日均新增百万注册用户。

目前云闪付APP已支持275家银行的借记卡余额查询功能,支持116家银行实现信用卡账单查询功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银行业移动支付统一入口。

为了推动云闪付的深入落地,银联在去年10月推出了云闪付合作伙伴计划,主要面向聚合服务商与地推服务商。银联还将推出云闪付合作伙伴开放平台,通过一站式、轻量化的接口模式使服务商快速接入,并实现专业能力的全面输出。

手机闪付方面,银联与包括华为、苹果、小米和三星在内的主流手机厂商达成了合作,目前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的非接受理终端超过1500万台。还有银联二维码支付,去年全年,其交易笔数较去年同比增长近6倍。

2. 布局十大场景,公交地铁交易快速提升

以云闪付为代表的银联移动支付产品的逆势增长,离不开银联在过去一年里的场景建设。

在2018年,银联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打造包括公交地铁、交通罚没、医疗健康、菜市场、公共缴费、校园、食堂、自助售货、超市便利、餐饮等的“十大便民场景”。

目前,云闪付APP等银联移动支付已在90个城市公交、21个城市地铁、1000多所高校校区、近6000所医院、5万多家药店、8100余家菜市场、超20万家超市等各类便民场景实现受理,累计建成近千个示范商圈和1600余个示范街区。

这其中,各方对公交地铁场景的争夺已然白热化,也是银联与微信支付、支付宝贴身搏斗的一个重要战场。

这一次,银联当仁不让,多种支付方式齐头并进。去年全年,银联在公交地铁领域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笔数较去年同比增长超3成,呈现快速提升态势。

在广州、杭州、南京、天津等21个城市地铁,越来越多用户选择通过银联手机闪付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实现快速过闸乘车;在上海、重庆、西安、郑州等城市,银联乘车码渐趋流行。

随着各地公交地铁场景的接连落地,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辐射周边地区。诸如在广东,全省21个地市公交现已全部支持受理银联移动支付产品。

另一个重点打造的场景是医疗健康,为此银联打造了智慧医疗平台、社保金融平台以及电子健康卡平台等三大平台。

据银联在11月6日公布的数据,银联智慧医疗平台已支持全国29个省、140余个地市,合计约1500余家医院挂号就诊,广东、深圳等地区的53家医院全流程诊疗服务也已上线,更有数百家医院的全流程内容正在对接过程中。

在银联的助力下,去年4月,人社部签发全国第一张电子社保卡,青岛、福州、成都等城市先试先行。

针对以往一院一卡、卡内信息互不相通的问题,银联推出了储存汇集居民的健康档案、就诊记录的电子健康卡,目前该平台已经建成运营。

3. 境外发卡破亿,本地钱包落地四国

作为一家年轻的卡组织,银联以后发者的姿态,短短十余年,将银联卡的受理网络拓展到了全球各地,打破了VISA和万事达等巨头的垄断。

2018年,银联国际化乘胜追击,还实现了本地钱包在境外四个国家的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逾5200万商户和260余万台ATM。

在扩大受理网络的同时,银联还致力于推动银联卡的本地化发行。如今,境外已有5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累计超过1亿张。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银联卡近年来新增发行的主要区域,累计发行银联卡超过3500万张。其中,60余个沿线市场可以使用银联卡,覆盖超过570万家商户和近70万台ATM。

除了银联卡的境外使用,银联移动支付服务也实现了在境外43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

目前,持卡人可在全球超1200万台POS终端使用银联手机闪付,也可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万家商户使用云闪付APP进行扫码支付,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种消费场景。

以港澳地区为例,如今港澳已有逾万家商户开通受理云闪付APP扫码支付。港澳居民不仅可以体验银联二维码支付,还可以享受管理各类银联卡账户、信用卡消费积分、内地话费充值等功能。

同时,银联通过与合作机构推出或升级本地钱包,实现了移动支付产品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四国的落地。

银联国际还在去年推出了“移动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境外商业银行、商户、手机厂商、第三方机构等可通过该平台的API接口接入银联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4. 科技银联,迈向“大智云移”

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银联,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其实比BAT们还要更年轻。

尽管银联是一家体制内的机构,但它并不缺乏创业和创新基因。

恰恰相反,银联堪称中国最早的金融科技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不可能支撑起支付产业的突飞猛进。

自成立以来,为实现银联卡在境内境外的联网通用,银联先后建成两代转接清算系统,银联二代系统在国内金融领域首创“双活、主辅”的异地容灾模式。

为更好地融合无卡、有卡支付通道,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统一接入和服务,近年来银联进一步建成全渠道综合支付服务平台,面向产业多主体提供一站式支付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迎来新一轮的IT信息技术革命,银联顺应商业模式和产业革新,朝着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大智云移”战略迈进。

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联通过整合银行卡产业链及相关行业数据,基于人工智能搭建了应用效果国际领先的智能风险防控平台,使得国内银行卡欺诈损失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为推进受理市场建设,银联开展了智能化、轻量化受理终端创新工作,研发了无纸化签名POS,以及集成NFC小额免密受理功能和二维码主初扫功能的手机POS产品,完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

围绕汽车出行场景开展车载支付研究,银联还与车企共同打造汽车出行场景解决方案,启动了汽车支付平台研发工作。

另外,在生物识别技术研究方面,银联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发了声纹支付、刷脸支付等,通过对前沿科技的探索与应用丰富了支付形态。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