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民营银行自试点启动至今,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近日,金融时报发布《中国民营银行发展报告》称,尽管有部分民营银行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数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其中尤以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增速最为突出。

作为首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因为分别背靠阿里和腾讯,自成立以来,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的命运就一直被持续关注和比较。

但事实上,作为民营银行的双子星,网商和微众的发展路径所折射的不仅仅是阿里、腾讯的瑜亮之争,也是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的业态起伏。

细品网商和微众两家银行的名字,就可以感知其定位的不同,前者专注“商”,后者则服务于“众”。

1. 民营银行双子星

3月5日,网商银行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期间传出高管人事变动消息,除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将接任井贤栋成为网商银行董事长以外,网商银行原副行长金晓龙据传将升任网商银行行长,原行长黄浩则会在蚂蚁金服体系内担任更高的职位。

虽然,上述安排仍需等待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某种程度而言,网商银行的人事变动与其业务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即将升任网商银行行长的金晓龙曾任平安银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及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深圳发展银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等职位。2017年3月加盟网商银行担任副行长以来,网商银行在小微领域跑马圈地速度惊人,这与金晓龙过往丰富的小企业服务经验不无关系。

去年6月,网商银行成立三周年大会曾宣布,提前2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突破1000万,今年3月1日,金晓龙透露,目前,网商银行与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已服务超过1500万家小微企业。同时,还给自己加了一个新的KPI:3年内让全国的路边摊都能贷到款。

可以想见,随着金晓龙升任行长,这个KPI或将成为网商银行下一步最重要的攻坚目标。

虽然微众银行也有小微企业服务,但根据微众银行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小微业务的上线时间是2017年,到2018年12月也仅仅服务了34万户小微企业。微众银行真正聚焦的业务核心依旧是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业务。

微众银行瞄准的是无抵押消费金融市场,虽然也有小微企业贷、微车贷等贷款穿品,但核心产品“微粒贷”无论在规模还是利润贡献占比上都占据了微众银行整体业务的主流。

基于微信生态的微粒贷天生坐拥微信的流量入口,一方面他让微粒贷拥有了海量的C端数据作为精准获客和风控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吸引了批量的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与微粒贷合作,以联合贷的形式撬动杠杆,将规模做大。

2018年报尚未出炉,最新的公开数据是,截至2017年底,微众银行已经累计向1200万人放贷8700亿元。

这是微众银行过去四年多的发展脉络。

2. 暗搓搓的较量

以眼下的发展态势来看,网商银行可能选择了更难走的一条路。

事实上,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虽然都属于零售银行的范畴体系,但两者背后的产品思路和风控逻辑却有着很大差别。

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利率平均都要比经营性贷款利率要高,从其产品端显示的数据大致可以统计出,微众的年化利率平均在14%-18%,网商银行在12%左右。

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来考量,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获客难度大、成本高、利润薄、收益低等特点,为触达到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但需要在产品、系统、技术、风控等层面修炼自身内功,也需要对一些产业合作方进行外延扶持,比如对一些isv(独立开发商)给予渠道分佣等激励。随着商户拓展的不断提速,让利小微企业和扶持产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势必会压缩一部分利润空间。从网商银行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网商给到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就较2017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

当然,微众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并非只有微粒贷,微众银行也有小微企业贷、微车贷,但这两款产品仅仅在微众银行的APP上体现,流量成本略高,但在整体业务中占比不高,因此总体成本可控。微粒贷基于微信生态的九宫格页面中,先天的流量优势给微粒贷注入的能量,使得微粒贷迄今为止在微众银行的整体业务贡献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整体而言,相较网商银行,微众成本优势明显。

虽然2018年年报数据尚未出炉,但就2017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在营收、利润、放贷规模等业绩数据的表现确实逊于微众银行。但事实上,互联网银行因为经营业态基于互联网,其评判标准与传统银行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这两家背景特殊的银行而言,仅以业绩论英雄未免过于单纯了。

由于根植于不同的基因,两家银行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极为不同的组织形态。

网商银行是由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前身是阿里小贷,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自始至终,网商银行都根植于蚂蚁金服的服务体系。从成立开始,网商银行就明确只服务贷款需求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群体。凭借此前服务B端的数据沉淀和技术积累,网商银行在小微金融方面拥有天然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伴随着移动支付在线下的跑马圈地,网商银行的服务对象则从线上网商进一步拓展至线下码商,甚至是三农用户。在这过程中,蚂蚁金服运作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互联网特征,每一阶段的目标制定都以服务的小微企业数为导向,对服务客户数等规模数据的关注度似乎超过盈利本身。

而微众银行仅仅是腾讯金融版图中的一块拼图。在腾讯的金融版图中,还有微信支付、财付通、理财通、微保、区块链等等。腾讯一直没有建立金融业务的独立事业群,也没有统一品牌。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坦言,金融是个专业度非常高的领域,腾讯对此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对于腾讯的金融科技未来要如何去发展,腾讯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各项金融业务独立发展被视作是腾讯的一种战略选择。

然而,更紧凑的业务结构下,网商银行在蚂蚁金服体系中展现出的协同性确实远强于微众银行之于腾讯体系。

首先,网商银行服务B端的能力叠加蚂蚁金服体系内的支付宝、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C端服务的产品,让蚂蚁金服的服务弹性大大增加。曾有蚂蚁内部人士向十字财经形容“希望对B端而言,蚂蚁金服提供的产品就像乐高的积木一样,按照他们的需求任意组合、无缝适配”。而这也意味着,网商银行相当程度的业务贡献体现在蚂蚁金服体系内。

其次,来自蚂蚁金服各个产品矩阵积累的大数据能够进一步丰富风控模型,这位为网商服务的小微业务提供了更好的风控依据。“服务3000万小微商户,覆盖到路边小摊贩”本意味着市场将进一步下沉,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金晓龙之所以敢如此放话,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