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从最有前途年轻银行家
转战金融科技应用
步步踩准市场热点
爆款王如何看待下一个风口?

从传统银行大零售业务,到互联网银行创新模式,再到金融科技实践的前线,曾被《亚洲银行家》杂志称其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年轻银行家”的曹彤,精准的踩在行业发展的每一个爆款上。历任招商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进出口银行副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以及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掌门人,身具浓厚银行属性的曹彤毅然决然地离开银行业,迅速投身于金融科技行业,深耕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领域,随着金融场景的不断延伸和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曹彤与金融科技的故事仍在继续。

从一位出色的银行家转投到金融科技的前线去,是什么促使您产生这样的转变?

曹彤:因为在银行工作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对银行演绎的趋势也会有一些感觉。就目前来看,金融一直在两个方向来发展,一个是金融的工程化,一个是技术化,历史上看也是这样子的。从金融工程来看,到2008年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它基本上已经快到了一个边际的转折点。我们从金融工程的角度来说,能实现的创新做了很多。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技术维度,应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又确实在反作用于金融,所以在技术上非常明显地能看到它演绎的这种方向,可能出现一些加速度,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转折点。所以,这就是现在所谓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它,我想有它内在的这种历史的逻辑性。当然作为个人,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趋势中做一些事情,能够找到一些角色。

您是怎么看待金融科技发展的快与慢?

曹彤:金融科技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必须要回到经济领域的痛点里来,每个国家有它不同的金融的痛点。对于中国来说,金融痛点非常明显,就是三个东西。第一,普惠金融,就是个人怎么能够快速、低成本地拿到资金。第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三,低评级企业的发债问题。金融科技的出现也是结合这几个痛点来的,如果在解决这几个痛点上能发挥作用,那它的价值就能出来。所以在解决这几个痛点的时候,金融科技主要是在两个地方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一个是跟客户端做交互,能够实现快速的交互,从而提高了金融的效率。第二,在风险端发挥作用,能够在快速的交互当中又能够实现风险的控制。所以有些金融科技应用,你感觉它有可能会放大风险,这个原因就在于它注重了快速的交互端,可能忽略了风险的控制端。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又要快速地交互,提高它的体验。另外一面,又在快速交互当中,在秒级去实现控制风险。只有把这两个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金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才真正地能够最大化。

您觉得金融创新的核心点应该是什么?

曹彤:金融创新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如果说金融偏离了客户的需求,没有解决客户的痛点,那这个创新的效率没有那么大。你看这些年为什么在个人端的信贷业务发展这么快?主要的原因,它的一个大的背景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希望有一种更简洁、快速、高体验的信贷产品,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所谓现金贷或者是消费分期。这种需求出现,如果持牌机构不去满足,那市场上自然有一个空间、有一些机构去满足他,可能是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是担保公司。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这个市场需求,社会上没有这样一种机制,没有几亿个用户希望用这样一种APP式的嵌在手机里的秒级的金融产品,那这样的业务也不可能做得这么大。所以,这就是现在所谓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它,我想有它内在的这种历史的逻辑性。当然作为个人,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趋势中做一些事情,能够找到一些角色。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不断加速,其落地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众多尝试与实践中,资产证券化成为金融科技的主要应用之一,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2018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突破2万亿元。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正活跃在市场的聚光灯之下。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深入,关于底层资产的开拓、筛选以及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引起业内专家的重视,而金融科技尤其以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用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与探索。

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及行业本身存在哪些痛点?

曹彤:资产证券化可以讲是银行各项业务里面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业务门类。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上,走的都是一个内部机构用自身的模型、用自身的风控手段这种模式。比如说我是一个银行,我有我自己的资产证券化的模型,我用这个模型加工我自己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或者我服务于我客户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这是属于一般意义上传统的模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模式也在出现,就是ABS云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作用在于一个公共服务的平台,其模型的适用度和锋利性,在逐渐地迭代之后,可能会优于任何一个机构内部的模型。因为一个公共的平台处理的业务量会很大,发行的频次会很高,再大牌的机构每年做的业务也比较有限。所以,从现在看ABS逐渐地走到一种云化、社会化、公共平台化的一种方向,这个方向我相信对于提升中国的ABS的效率,去更好地满足带有中国特色的弱主体信用、强债项信用的这样一个业务领域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如何用金融科技去控制底层资产、降低监管和交易成本?

曹彤:对于底层基础资产的控制,过去的模式和现在云化、互联网化的这种模式是一样的。如果底层资产失控,那就意味着这个ABS风险失控,不管是在发行前还是在存续期。所以,从目前行业的实践看,不管选择哪个路径,选择哪个方式,在底层资产的控制上,大家的重视程度和适用的方法是比较接近的。只不过随着一些更新的技术的应用,在底层资产的控制上,尤其是存续期管理的控制上会更有效率。比如说一个资产包,有两百笔消费信贷的资产组的一个包,对于这两百笔资产的监管,如果你不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去监管它的话你是很难去控制它的。另外一种,如果企业资产证券化靠资产的管理人,因为目前发行期的资产管理人多半还是这个企业这个资产的持有者本身。假如他又是发行人、又是资产的管理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底层资产的风险怎么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的对称性?这个用过去传统的方法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把它区块链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方向、技术选择,在实现信息的对称上能够发挥更好的效率。所以,在控制风险上,在控制底层资产上,不管哪个方式都是它的核心。但是运用更多的技术能够更有效率。

您更看好哪类底层资产的ABS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

曹彤:在咱们国内现在的实践当中,大概有四类资产是比较适合做资产证券化的。一类是消费金融类的、消费信贷类的。第二类是供应链的保理类的,就是应收应付账款类的。第三类是持有物业相关的,跟房子相关的。第四类就是属于带有一定的特许经营权类的,比如说像水、电、煤、气收费的,高速路收费的等等。从我们的角度看,比如看去年、前年,消费金融类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如果看今年,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类的,就是应收应付这一类的今年会发展比较快。所以,这就是现在所谓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它,我想有它内在的这种历史的逻辑性。当然作为个人,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趋势中做一些事情,能够找到一些角色。

有什么方式去优化现有的评级体系?

曹彤:评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历史上都走的是评级公司这种模式。社会相信评级公司,评级公司出评级报告,投资人根据评级报告来做投资决策,这是这么多年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反过头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可获取性越来越强,获取信息的效率越来越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模式选择?就是走到一个集中式的,用评级公司出评级报告,来引导投资者这种模式,很显然它是在一个信息很难对称的时代的一种最佳模式选择。我认为现在是有可能出现新的创新的,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的方法,产生一种更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化的一种新的评级体系。比如像资产证券化,它在发行的时候一定要涉及对这个资产的评级。但反过来说,我们再看在存续期怎么样能够给这个资产更好的持续评级。以往传统的做法可能每半年做一次评级,时间也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假如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的方法,有可能会出现每周甚至每天都出现一次在线的评级。尽管这个发布的主体未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传统的大牌评级机构,但是它社会多元、各方参与,同样能实现,至少它在某种程度实现信息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对于投资人来说同样具有价值,也未必比大牌机构出的评级报告要弱。尤其是在等待过程中,大牌机构还没出评级报告的时候你怎么办?可能新的技术带来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您现在关注的方向是什么?

曹彤:咱们国家是全球第大的信贷市场,第三大债权市场,第三大股权市场。这么强大的一个金融主体还有什么金融痛点呢?一般意义上,我们可能自己在审视自己,总觉得还有差距,但拿在国际上比,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就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金融痛点核心是三个:一个,所谓的普惠金融,咱们通常可能会用 “小镇青年”这个词汇来代表收入没有那么高的一群人,这是个人的融资。一个是中小微企的融资,一个就是低评级企业的发债。这三个目前是我们金融业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三个核心痛点。其中,围绕着个人的现金贷越来越不再是一个痛点,尤其是通过这几年整个行业的实践,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甚至于有一些个人的杠杆率,甚至有一些过高了。在另外两个痛点上,目前看还没有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金融科技的实践者应该更多地去聚焦到怎么给中小微企业解决它的信息对称性、风险控制、跟客户的这种快速的交互。对于低评级企业发债,怎么能够给它找到更好的方法,产生社会化的评级体系和发行前后更好的信息对称,产生更好的风控的模型,匹配它更好的数据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怎么样能够在小微企业和低评级企业上做一些事情,也是我的一种建议,金融科技的从业者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它。

金融科技领域下一个爆款可能是什么?

曹彤:从目前看到的金融科技这几个主流技术,所谓的ABCD:AI、Block  Chain、Cloud、BigData。从这四个来看,都在它演绎的初期,这四个方向,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可能出现爆款。当然这四个也在交互、交叉,如果交叉之后,也有可能出线全新的模式,比如说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AI,这些都可能是爆款。另外一个可能需要我们关注的就是VR、AR技术。因为这个技术随着5G的推出,它有可能会更快地成熟。它成熟了以后,会在客户体验上可能出现一次代际的跳跃。比如说我们现在去银行网点,但如果5G技术足够地发达,这个银行网点可能就长在你的眼镜里、手机里,立体地呈现。所以,这个技术也有可能带来一种金融行业的一种代际的跳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