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财报季逐渐接近尾声,除了互金上市公司,各大消金公司的业绩亦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上市系P2P,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几家,基本都是将消费贷作为主营业务的。而消费金融公司,顾名思义,就是经营消费信贷。那么,将消费贷主营的P2P与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对比,到底会展现出怎样的结果呢?

这篇文章,晓典将透析上市系P2P及主要消费金融公司的财报,通过若干指标的对比来论证:P2P VS 消金,到底谁是更好的一门生意。

一、P2P与消金公司到底有啥区别?

对广大投资人来说,相比于略微陌生的消费金融公司,P2P似乎更为接地气。这是因为P2P平台与消金公司存在若干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二者在金融体系上监管地位不一样。

说到消费金融公司,媒体总爱强调“持牌系消金”,也就是说,消金是持牌经营的。早在2009年,银监会便推出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批准了4家消金公司的试点;而到2013年,《办法》进一步完善推广,至2014年1月起正式实施。

正因为消金公司需要持牌,说白了就是拥有准入门槛,因此在注册资本、股东、高管任职资格方面都有相应规则。

而P2P网络借贷平台,虽有“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管理大纲,但我们注意,文件打头的都叫做《管理暂行办法》。P2P并非持牌金融机构,即便拥有备案指引,但目前未有任何备案清单出炉。在股东、高管任职资格方面,P2P也没有相对明确的文件规定。所以,相比于看上去“高大上”的消金公司,P2P显得略微草根。

其次,二者的资金来源不一样。

P2P主要履行的是“撮合”这个动作,除去借款端,在资金端方面,P2P目前来源的大头仍是散户投资人。问题P2P最易沾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便是由P2P的这个性质产生。

而消金公司则不一样,他们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发行ABS等方式吸收机构资金。所以,消金公司是没有散户资金一说的,不涉及到“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

二、头部消金VS头部P2P,各项实力对比

根据公开信息,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极少数来源于自有年报,大部分是由关联上市公司股东进行披露;

而上市P2P,尤其是赴美直接上市的消费贷业务类P2P平台,则会在SEC披露其美股年报;另一个途径,则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项下的审计报告中,观察到其运营主体的财务状况。为保持口径统一,相同指标之间的对比将使用国内会计指标。

1. 营收类指标

营收类指标,首先挑选两类公司的TOP 8,简单粗暴看一下净利润数据:

可能有读者立马会产生疑问:哎,那个拍拍贷,净利润不应该是二十多亿么?

二十多亿的净利润数据,是拍拍贷的美股财报。美股财报下的会计准则与国内略有不同,最为典型的便是近期的ASC606引发的收入确认差异。另外业绩的主体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简单粗暴地观察净利润,消金的顶端公司是略优于P2P公司的——以排位来看,排名前五位的消金公司盈利均大于同等排位P2P公司的盈利。五位以后,消金公司被P2P公司反超。

那么再观察一下整体呢?

目前有二十多家消金公司披露了净利润数据,其中,仅幸福消费金融公司一家亏损,亏损金额为1300万元。而P2P公司样本较大,亏损家数也相对较多,在一份自媒体整理的协会审计报告整理中,亏损大头信而富年亏金额达到XX亿元。

其次,再来看一下营业收入数据:

营收的趋势似乎跟前面的净利润趋同——头部的那几家,P2P不如消金,但P2P由于数量多,后劲还是比较足的。简而言之,消金公司的业绩分化相当厉害,而P2P圈子里,似乎蛋糕能够被更多选手分食。

2. 资产负债指标

由于消金公司这方面数据不是很多,因此仅使用TOP 3数据来做一下对比:

结果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了,总资产方面,头部消金公司几乎是P2P公司的十倍多;而净资产方面,P2P亦无法与消金公司比肩。

3. 其他指标:贷款规模

在贷余额方面,消金公司的数据比较少,头部的捷信在贷是898亿元,同比增长15.29%;招联消费金融在贷余额720亿,马上消费金融389亿元,中银消费金融360.79亿元。

而观察P2P在2018年12月底的贷款余额,老大陆金服已破千亿,超过头把交椅的捷信消金;宜人贷+宜信惠民800亿级别,也秒掉了招联消金。接近400亿的人人贷与马上消费金融差不多处于一个量级。

由此看来,在营收、净利润、净资产等方面落后于消金的P2P,终于在贷款规模上扳下一城。

本来还想列示消金公司与P2P公司的逾期坏账数据的,但由于计算口径不太一样,这里就暂时不做对比了,简单列示:捷信不良贷款率3.98%,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3.15%,比大型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略高出一些。

三、消金与P2P需要共同面临的未来

前面分析了消金公司与P2P的种种差异,文末再回归二者之同。

从资金端来看,现在一些头部主做消费信贷的P2P平台,为了降低散户资金占比,正在努力寻找机构资金,也有比较成熟的信托、银行资金合作案例;而从资产端来看,二者的产品也非常相似,拥有小额/大额信贷、抵押贷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甚至连获客渠道都极为接近。

这里讲一讲二者共同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坏账问题。虽然受限于数据来源,很多消金公司的具体坏账数据无法准确得知,但近期贷后机构的大清洗确实对消金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观察投诉类网站,消金公司与P2P共同面临着“暴力催收”、“砍头息”等问题的困扰。

其次是模式问题。P2P公司在严苛的监管环境下已然开始寻求转型变道;而一些消金亦开始进行变革,例如近期爆出的某消金公司大幅缩减线下门店。消金公司临近瓶颈期,其增速已然放缓,而P2P则是在“双降”、“三降”的笼罩下不得增长,两者俨然难兄难弟。

在消金公司面前,P2P公司的各项指标似乎有被碾压之势,但仍以其不俗的贷款规模在竞争激烈的消金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不少P2P草根背景、白手起家,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生生与“高富帅”们站在了同一赛道上。

而展望未来,双方在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智能催收等领域的竞争亦将更为激烈。日前,多家P2P响应网传文件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资行动。褪去草根气息,戴上优雅之冠,在个人信贷领域的深耕道路上,P2P还具有很多想象空间。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