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篇简讯源自MISES(Ludwig von MisesInstitute,米塞斯研究所),原文作者JesúsHuerta de Soto,原文发表于2019年4月18日。
- - - - - - - - - 内容推荐 - - -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商业周期的最大特点是起源于中央银行指导和协调的主动通货膨胀政策。
战后的几十年,直到60年代后期,凯恩斯主义理论使人们相信,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避免任何危机。随着上世纪70年代出现严重衰退,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残酷的现实:当时的滞胀削弱了凯恩斯主义的假设,并使其失去了可信度。此外,20世纪70年代和滞胀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人们对奥地利经济学兴趣的重生,哈耶克正是因为对商业周期理论的研究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的危机和滞胀正是一场艰难的考验,凯恩斯主义者就此被埋没,而奥地利学派理论家大获认可,而后者早就预言了这场危机。哈耶克承认,他们唯一的错误在于最初对通胀过程持续时间的误判。通胀过程不受旧有金本位要求的限制,而是被额外的信贷扩张延长,持续了20年。结果导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严重的经济萧条,同时伴随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
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危机属于近代经济史,这里便不再赘述。只需明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或许在经历这段痛苦的时期之后,随着经济逐渐复苏,西方金融和经济当局本应被要求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未来信贷广泛扩张,从而避免衰退。
很遗憾,情况并非如此。尽管70年代末的危机后,在调整西方经济体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80年代末另一场严重的信贷扩张又初露端倪,先是始于美国,后遍布日本、英国及其他国家。尽管股市发出了“警告”,特别是1987年10月1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NewYork stockExchange)“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的崩盘(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指数暴跌 22.6%),货币当局还是慌忙向经济中注入大量新的流动性,以提振股市指数。
在一项关于90年代早期经济衰退的实证研究中,W.N.Butos指出,在1983年到1987年间,美联储向美国银行系统提供的储备年均增长率为14.5%(即从1985 年的250亿美元到三年后的400多亿美元)。这导致了巨大的信贷和货币扩张,它们反过来又大大助长了股市繁荣和各种投机金融活动。此外,经济进入了显著扩张的阶段,导致资本密集程度最高的阶段大大延长,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也大幅度增加。这个阶段被称为里根-撒切尔时代的“黄金时代”,主要建立在信贷扩张的不稳固基础之上。阿瑟·米德尔顿·休斯的一项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些事实。
此外,休斯还研究了信贷扩张和衰退对属于生产结构不同阶段(有些接近消费,有些远离消费)的不同部门的影响。他的实证时间序列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周期理论的最重要的结论。此外,这次衰退还伴随着一场严重的银行危机,由于几家重要银行的倒闭,特别是储蓄和贷款部门的倒闭,美国的银行危机变得明显起来,许多出版物都发表了对这一危机的分析。上一次经济衰退再次让货币主义者感到意外,他们无法理解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然而,经济扩张的典型特征、危机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衰退,都与奥地利周期理论的预测相符。
或许上一个周期最有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日本经济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特别是在1987年至1991年的四年期间,日本经济经历了飞速的货币信贷扩张,正如理论所表明的那样,这主要影响到与消费最不沾边儿的工业。事实上,尽管消费品价格在此期间每年仅上涨0 - 3%左右,但固定资产价格尤其是土地、房地产、股票、艺术品和珠宝的价格却大幅上涨。它们的价值增长到原来的许多倍,导致各自的市场进入了投机热潮。危机发生在1991年第二季度,随后的经济衰退持续了10多年。生产资源的普遍不当投资已变得明显,这在日本过去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并使日本经济有必要开始一个痛苦的、全面的重新调整进程,在写这篇文章(2001年)时,日本继续参与这一进程。
关于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有必要指出,它在1992年对西班牙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衰退持续了将近五年。扩张、危机和衰退的所有典型特征再次出现在西班牙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可能的例外是,由于西班牙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人为的扩张甚至被夸大了。此外,经济衰退是在高估比塞塔的背景下发生的,比塞塔在12个月的时间里不得不连续三次贬值。
股市受到严重影响,众所周知的金融和银行危机是在投机和快速致富的环境中发生的。西班牙花了几年时间才完全从这些事件中恢复过来。即使在今天,西班牙当局还没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提高经济的灵活性,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些措施连同审慎的货币政策、减少公共开支和政府赤字,对西班牙迅速巩固稳定和持续的复苏进程至关重要。最后,1997 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美联储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精心策划了信贷扩张,导致了剧烈的繁荣和股市泡沫。在这个时候(2001 年末),这种情况似乎很可能会以股市崩盘(电子商务、新技术和通信等所谓的“新经济”中的股票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和一场新的、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告终。
- - - - - - - - - 编译者注释 - - - - - - - - -
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及其与信贷扩张之间的逻辑。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之前,凯恩斯主义盛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为了增加总需求,信贷扩张即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当经济出现衰退时,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投资和借贷行为,同时为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扩张。而上世纪70年代出现严重衰退使人们开始质疑凯恩斯主义,1974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却加剧了。其中许多国家的通胀率几乎翻了一倍,1974年和1975年美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了10.9%和9.1%。而在此时,奥地利学派由于强调市场的自发调整,反对干预主义,并成功预测了经济危机,因此大受追捧。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经济衰退后的盲目信贷扩张并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盲目信贷扩张不仅会导致股市非理性繁荣与大量金融投机活动,提高金融市场波动性,同时也会不断孕育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泡沫,使得经济运行处在不稳健的状态。因此,在经济衰退过后的复苏过程中,货币当局不应该立刻采取激进的扩张政策,而是应该相机抉择,使得货币政策的使用更具弹性。例如在2017年6月的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公布了年内“缩表”计划。在此之前,美联储已经进行了多次量化宽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了货币当局应对衰退的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应与经济周期相匹配:在经济上行时,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为经济下行和衰退预留空间,而美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状态不利于应对新的衰退,随着美国经济扩张周期远超历史水平,美联储需要将利率提升到远离零下限,同时也需要让资产负债表远离衰退的状态,为未来货币政策宽松预留空间。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