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6日,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张绍峰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韶峰表示,长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待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到底是应该把它当同业对待,还是希望它做科技赋能?”他认为,对于比较有远见的银行家来说,获取短期利润的同时,应该要求科技公司赋能,这样就能重复产生资产,而不仅仅是一笔投资。金融科技下半场已经开始了,这是传统银行的新机遇。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金融科技的道路选择,金融同业还是科技赋能。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不像蚂蚁金服那么有名,我们是比较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要是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控、获客等等服务。我们是公私合营公司,股东有国有资本和高瓴、红杉、IDG。

最早引爆互联网金融的是第三方支付以及余额宝,之后是消费互联网,所谓的消费分期,包括现金贷。最近进入了下半场产业互联网、O2O、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前面几个更加偏互联网,因为更加重流量。下半场金融属性明显加重,更加重视风险、风控。我们看前半场浅水区的阶段,传统金融机构大部分是缺失的状态,第三方支付完美错过,两强争霸。线上消费金融大部分也是错过的,只有很少的传统金融做得不错。传统银行关注的比较晚,大部分是同业业务,资产是零售,实际上对公的。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你没有自己的流量,你没有获客渠道。第二,你的风控基本是没有的,因为缺乏大数据、机器学习这些硬核技术。要么找第三方公司兜底,资金、流量、风控最重要,除了资金别的都是别人的,你说你是不是同业业务?我叫做对公零售。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项目,蚂蚁、腾讯做得是真正的对私零售。

通过这种方式来合作,实际上银行获取的只是资产而已,而不是客户,这里的差异在哪里?客户是可以重复让你产生源源不断的资产,而常规意义上的同业投资就这一次,之后就没有了。其实我很多场合都跟传统银行的领导讲过,到底做的是同业业务还是零售业务?说实话他们也很无奈,首先很多小银行活得很差,零售跟人家合作做对公零售,甚至挽救了一些小的银行的命运。

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话题,对待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你到底是把它当同业对待,还是希望它给你做科技赋能?长期要思考这个问题。零售和对公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零售是技术驱动的事情,80%都是自动化完成的。对于比较有远见的银行家你获取短期利润的同时,应该要求科技公司给你赋能,这样你就能重复产生资产,而不是一笔投资。一个大数据赋能、人工智能机器模型学习的赋能,但是到了下半场已经开始了,这是我认为传统银行的新机遇。我作为互联网出身的人也不认为有明显优势。在中小微企业融资这块,传统银行没有明显的差距,至少当年是这样,过两年不好说。

第一看流量,虽然我们有很多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这样的。即使这样的巨头掌握的中小企业的个数还是占很小的部分,互联网公司其实并不占绝对的流量优势。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大互联网公司愿意进军产业互联网?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是传统互联网公司不占绝对优势的部分。

第二看风控,传统银行在逐渐掌握大数据。比如百信银行就是很创新的。相对消费金融来讲小微金融非常复杂,基本没办法标准化,你只能基于某些场景做模型。再一个资金非常重要,消费金融的客户对资金成本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讲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没有明显的优势,很多互联网公司做不了这个事情。小微企业的风险不光是取决于经营风险,还有它的老板本身靠不靠谱。我们叫做C+B模式,老板个人的信用,他有没有吸毒的嗜好,有没有赌博的喜好,是不是欠了别人的钱。同时结合很多不同的场景。我们现在推出一种新模式,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的供给侧,每个产业互联网做单独的模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百融金服这样的平台,我们帮助产业设计风控流程,当然我们本身是科技平台,不承担风险,目前我们已经合作了十个不同的产业,至少有几千亿的规模。

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