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5月26日,“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召开。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人邓亚萍发表了主题演讲,她在发言中提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大众运动消费增长空间巨大;第二,她观察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女性消费是一个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第三点,体育空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体育被邓亚萍认为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需要更多的运动空间。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觉得,今天的时间和天气,好像大家应该都在家里睡觉才好,我觉得,能来这么多人,大家一定是为体育而来,为体育的这份热爱而来,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点点小小的观察。前面这么多重量级的嘉宾有非常多很重要的论述,对于我来讲,今天就想分享一下我自己投身于体育产业投资的一点小小的观察。

我想先讲讲对体育的理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毛主席说的话。我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让人活的久,活的高兴,活的更好”。怎么论证它呢?我们要看一个研究,这是一位人口学家的研究,普勒斯顿,他发现人的平均寿命和经济收入是有关联的,如果我们生活在更富裕的国家或者是富裕一点以后,要比生在稍微穷一点的国家生命要更长久。他的理论对于我们中国是不是能够支撑呢?我们看一组数据。

这是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寿命的发展趋势。2000年的时候,我们现在分城镇和农村,因为毕竟还是有城乡差距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从城镇来讲,2000年是6208块钱,到2018年的时候就到了3万9; 2000年的时候寿命平均为71.4岁,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76.4岁,当然女性的寿命好像比男性稍微长一点点,这是一个平均值。从这样的数据来看,我们已经论证了刚才的讲述,就是经济收入的水平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

从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我们认为,大众运动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是非常合理的:40岁以下的人口为7.2亿,其中20岁到39岁的人口达到4.25亿人,消费支出最快,中青年是肯消费的,因为他有能力去挣这个钱。私人消费将由当前的4.3万亿增长到13.7万亿美元,这必然是一个巨大的运动消费市场。

我认为,从我们目前的体育产业的趋势来看,首先是大众消费意愿开始启动,大量的人们希望通过运动得到更多的健康和快乐。所以,首先我们认为意愿是老百姓的意愿,第二因为有了这个意愿的推动,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应的很多的、有利的政策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它带动了我们的投资,我相信这个逻辑是比较通顺的,金融一定会助力产业的飞速发展。

我们具体看一下政策的扶持。从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尤其是刚才大家提到的2014年的第46号文件的颁布,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些年是在连续的出台有利的政策。

再看看我们的融资数量。2015年,因为46号文件是2014年颁布的,所以我们的资本市场一下开始动起来了。大家开始觉得体育产业来了,机会来了。2015年,我们融资的数量是217次,但是对应的数量级才65亿,说明是一个相对比较初始的阶段,可能更多是天使、种子这一轮。到2018年就不太一样了,2018年,虽然它整个的融资的数量也增加了148次,金额是204亿,从单笔到数据本身总体规模都在往上涨,但是从目前的投资的趋势来看,大家更趋向于投资更头部一些的团队。

同样我们观察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女性消费是一个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也许是因为我是女性的关系。但是我们要看一看数据,“她经济”,女性消费市场的力量。我们自己进一步研究发现“她”的体量还蛮大的,我前不久刚刚到北师大参加一个活动,大家知道现在的中国女性是相当的独立的。我们女生有非常好的教育,“她”相对来讲就有很强的经济独立性,所以“她”的消费就来了。2015年的时候,“她经济”市场规模发展到2.5万亿,到了今年预计是4.5万亿,是不可小觑的一个人群。

我们具体看看瑜珈这个市场。习练者2014年是一千万人,到现在是两千万人;瑜珈馆在2016年的时候是1.4万家,到2018年是3万家;市场规模在去年的时候是322亿,到2020年预计是468亿的市场规模。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习练瑜珈的人群90%是女性,但整体的渗透率只不过1%而已,绝不可小觑这样的市场。

目前,在瑜珈行业投资的概况,从2011年到2018年行业的累计投资大概是27笔,总累计金额是6.6亿,被投的企业是16家,这跟我们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吻合的,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

再来看一下健身,健身这个行业也很有意思。女性健身的年支出比男性多,女性是1957元,男性是1684元;会员女性愿意加入占56.2%,男性是43.8%;APP的使用女性是61.6%,男性是38.4%;健身前买好装备,女性是59.8%,男性是40.2%,所以女性做任何事情喜欢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先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特别的专业,然后再去投身于这个运动,这就是运动消费。

再来看一下跑步。现在特别特别热,各种跑。在2015年的时候女性跑步装备同比增长超过男性,耐克在2020年他们的目标女性产品线的营收要达到11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5,相当的惊人。

第三点,体育空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这组数据刚才前面咱们的文化产业上其实也有讲到,我想给大家看一下,在文化产业这块尤其是影视为例。设施的研究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就是说它的银幕数和票房收入是正相关的关系。为什么拿它来讲?因为对于我们体育来讲是有借鉴意义的。

体育我们也是认为需要这样的通道,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需要更多的运动空间,大家都到大马路上去跑步吗,去走路吗,这不健康,也很危险。所以,我们认为首先是运动空间,第二是运动人口,第三是运动习惯,最后才是运动消费。没有这么些东西以后没有运动消费,或者很难有运动消费。

再来看看目前大众的运动空间的供给情况。根据46号文件,要求到2025年达到人均平均运动场地是两平米。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呢?2020年要到1.8,2013年是1.46,17年1.66,对应美国和日本,美国人均16,日本是19,所以我们差距蛮大,当然我们人多。

给大家讲一个小的案例:我们在河南郑州有一个调研,如果说拿郑州这样的城市来比,一千万人口,我们公开数据全口径的统计人均运动场地是1.52平米,但是,如果刨出去一些不怎么对外开放的,可能不足一平米,所以现状就是这样。

我们的运动场地到底在哪?运动场地可以说,中小学、大学、学校这个系统占据50%,我们体育系统才占多少?5%。所以,现在的问题在哪?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国有的大型综合的场馆,像鸟巢、水立方这样的大型场馆不是给老百姓运动的地方。很多城市,绝大多数的城市的标配我们叫“一场两馆”,但是“一场两馆”是大型的赛事、大型的文化活动使用。所以它不适合对于普通老百姓开放市场运营,而且它运营成本是很高的。

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系统运动场地,已经占了50%,但是教育活动是为学生们来开放的,学生的比赛,学生的体育课,以及学校内的文化活动等等,所以显然它现在的开放量对公众的开放量是非常少的。还有一个学校安全的问题,这是绝大多数学校们特别担心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目前民营场馆大多比较小,而且有时候比较偏远、也不是很专业。可能离的最近的就是我们的健身房了,大家在上班的CBD、一些核心区能够看到一些健身房。

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些场馆状态,目前真的是没有办法触达,没法让我们满足普通百姓的运动的需求。

我们试图用我们这支基金尝试创建一个新的运动的空间、新的模式,这是我们已经在河南郑州投的一个项目,想利用公园的绿地打造就近、就便、小而美的大众运动空间。重点搭建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充分发挥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相关的体育专家的作用,大力推广专业的运动课程,形成独特的场馆运营内容。

其实整体来讲我们很缺市场上很专业的人士,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课程。举个小例子,也是我身边发生的。我的同学从欧美回来,他的孩子希望上游泳课,今后可能还要再回到美国去。但是他没有办法通过网络上找一个可信的老师,他问我说能不能帮他推荐一个教练,坦率来讲别的教练我也不认识,我只认识奥运冠军,所以我就给他推荐了一个奥运冠军开的俱乐部,游泳俱乐部,帮他请了一个受过相当专业训练的、层级比较高的游泳俱乐部的教练,没练多长时间,孩子成绩就往上跑,特别开心,这是一个案例。

还有一个羽毛球的案例。我的一个同学是加拿大的,孩子暑期回到中国来,想打羽毛球。我仍然一样,普通的羽毛球教练我也不认识,我就给他推荐了一个世界冠军开的俱乐部,也是一样,回去以后就横扫一片。

这样的需求其实是一种机会,这个机会恰恰对应的什么呢?大家知道,退役的运动员的转型是很难的,但是现在社会这样的专业需求是有的,谁搭建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平台搭建者,所以这个场馆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

目前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是4月1号试运营,到现在一个多月而已,目前总接待人数是5万人,“五一长假”这几天就超过了1万多,在三号那天达到了峰值是三千多人。所以说,这样的场馆其实还是蛮受大家欢迎的。我们其实是共同找到一个路径,一个解决方案,来帮助大家解决市场的痛点和社会的痛点。

最后,中国体育产业的曙光已现,大家一起加油,谢谢!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