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私募违约、信托违约、理财产品违约……

2019年的进度条接近一半,不少读者的感受是,现在的散户投资,越来越难了。

下半年的投资该如何进行?在这篇意识流的文章里,晓典将结合近期市场较为关注的理财产品类型,谈一谈去刚兑环境中当下的理财思路,兼讨论现阶段P2P网贷的行业现状及选择策略。

没有尽职的“尽职”调查

6月5日,一则蓝色通告在各大财经媒体间流传。这份由杭州市公安局发布的通告显示,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说到金诚集团,很多读者恐怕不熟悉。但网络资料显示,金诚集团以建立“特色小镇”为名,发布了多个PPP项目,并且旗下还设立了若干私募基金。

伴随着金诚集团的覆灭,其未兑付的百亿级资金浮出水面,各种烂尾项目亦被媒体扒出。没有尽职的私募管理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不过,金诚集团一例,由于牵涉到大量虚构甚至烂尾项目,界定其是否尽职路径已然清晰。但更多的土豪投资人,在面临传统理财产品兑付困难之际,却发现无法界定平台方是否尽职尽责——资金看上去是自然亏损,并没有进到平台负责人的腰包。

但这就能说明管理方的尽责了?未必。某些大型项目存在“左手倒右手”的嫌疑,部分投资人已搜集到相关资料,但亏损与平台尽责是否构成关联关系,这种逻辑的梳理着实需要费不少脑筋。部分产品违约后的三方财富机构依旧活得风生水起,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相比于人为风控和尽调的大型投融资项目,似乎小额分散、发展智能风控的P2P在尽责方面更具优势。

至少大型信贷P2P的风控多使用机器,排除了大部分项目批量造假以及人情干涉等风险因素。

存量P2P的选择

和2018年类似,2019年的P2P依然延续了“清退”这一主旋律。

根据网贷之家披露的最新行业数据,2019年5月,当月投资/借款人数分别为212.13万人和248.83万人,相比2017年附近的巅峰时期接近腰斩。

投资/借款人数的锐减,一方面是由于平台数量持续下降,而另一方面,则是存量P2P平台为迎合监管主动缩量的结果。

对于存量P2P,究竟该如何选择?晓典总结如下观点,供读者参考:

一是规模数据。众所周知,中小型P2P平台不是收到清退的通知,就是在被清退的路上。虽然中小平台中不乏良性退出的典例,但作为普通散户投资人,没有必要冒着这个风险主动选择立于危墙之下。

二是机构伙伴。过往谈论到选择P2P,总有不少声音表示,风控很重要。但是到底怎么样衡量风控水平?普通投资人是很难去识别的。一些暴雷平台生前也曾各种自我包装,号称经过了N道审核,拥有强大的风控实力等。

一方面地位相当重要,一方面又面临难以识别,那到底该怎么办?晓典的一个思路,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该P2P平台关联资产端对接的机构资金比例、规模等市场数据去判断该机构的风控实力以及在业内的认可度。实际上,2019年上半年以来,已经有部分头部P2P平台对外披露了机构资金进展,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之势。对接机构资金,既体现出P2P平台自身实力受到传统金融市场的认可,又能够实现P2P贷款余额的压降,以迎合监管要求。

资产端实力足够强大的平台,即便遇到意外,也多能实现良性退出。这样的典型实例如E都市钱包、包公理财等平台,实现了对P2P投资人的全额兑付。正因为拥有实力,才能够顺利实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三是创新实力。前段时间中美贸易战争端频出,华为的”备胎计划”浮出水面,热血呼声云集的背后,凸显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P2P网贷同样如此。在金融科技概念风靡市场的当下,用科技为金融赋能成为了潮流。但这并不能够停留于口号,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判断和观察,哪些平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赋能的实力,甚至已经有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输出的落地案例。拥有科技实力的网贷平台,在业务拓展甚至转型上亦存在先发优势。

其他一些参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增资情况、是否对接百行征信等。

去刚兑环境下,加强主动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高性价比的理财产品,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大环境下,其生存将难以为继。

即便能够出现高性价比的正规产品,其命运轨迹或能参照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一方面可能存在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变相承诺收益的刚兑风险,而另一方面,发行这样的产品,在监管眼中是“扰乱市场”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会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

去刚兑的背景下,既要收益可观,又要存在兜底,目前除了带有履约险的P2P,怕是很难寻求到其他产品。

寻求兜底不仅仅是投资人的惯性,也是机构投资者的惯性。近期招商银行和光大资本的纠纷传遍金融圈,背后亦体现出机构寻求外部保证的思维——“光大你说好的承诺呢?怎么没了?”“就是看在你们的承诺函的份上才投了那么多”。

当然,机构间打破刚兑或将成为一种趋势,从央行接管包商银行的处置结果就可以看出,部分机构间业务经受了“打折兑付”。晓典不由得联想到某些专家的观点,一个是金融机构需要提升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而不是被动沦为通道等角色;而另一个则是我国信用融资少,抵押融资多,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其实是放弃主动管理的一种懒惰表现。

对应到作为投资人的我们,如果追求收益,也应当加强主动管理,提升自身的管理投资能力。国内某头部P2P平台的“XX市场”其实就带了些主动管理的意味,而国外诸如LC等平台更不用说,早已是投资人主动选择和管理的典范。

如果觉得主动管理比较麻烦,把资金搁置到银行存款、余额宝里未尝不是一种选择。毕竟,“不懂的就不要投”这一信条,依旧是经久不衰的护身法宝。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