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网传备案试点启动时间“最迟不晚于6月底”再次落空。很多朋友是因为P2P聚集在这里,所以有必要在这个节点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延期这件事,很多人的感觉就像我们在黑暗漫长的金矿隧道里,看到远处有光亮,大家以为是出口,于是马不停蹄地往那个方向走去。但当走近那个点时,我们发现那不过是一盏灯,出口仍不知道在何方。你还害怕下次再看到光亮,说不定只是另一盏灯。更绝望的是,听说这里没有出口。

今天,网信被传“良性退出”,官网承认小规模逾期,并表示仍在积极准备备案。在这个草木皆兵,大家都感到迷茫的时期,我们应该怎么看待P2P呢?P2P的洞口出路到底有吗?它又在哪里呢?

为什么不启动备案?

我认为,出口肯定是有的。备案还不来,因为还不是时候。

对于监管而言,它做一切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秩序稳定。

启动备案的条件是做这件事对于金融稳定必须利大于弊,甚至零弊端的。不仅在于对于国家金融行业秩序的稳定是零弊端,在涉及出借群众的人数,涉及群众资金的影响范围也应该尽可能的小,监管才会启动备案。

备案是门槛,有备案成功的平台,就会有备案不成功的平台。当你把门槛设置在一个时间点上,假如只有10%的平台能符合要求跨过去,就有90%的平台跨不过去。那这90%的平台就相当于被国家宣判了“死刑”。这对于在这些车上平台的出借人是毁灭性的打击,平台不行了,我的钱是不是就没了?大家钱没了,不稳定因素也来了。

激发不稳定因素,这跟监管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监管认为,现在还不是启动备案试点的时候。

就像你在赶报告的时候,老板说下周再交吧,好些人还没有完成,再留点修改的时间。所以对于许多在投出借人而言,延期审判说不定是件好事。

那啥时候才能备案?

当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平台都符合备案要求,备案不通过的平台杀伤力已经降得非常低了,部分平台备案失败这件事不会影响行业稳定和大范围出借人资金和情绪的时候,备案就会有实质。

备案要求依旧会很严,不可能降低,所以当行业剩下少量优质平台的时候,才能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平台都符合备案要求”这一条件。

所以监管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是备案,而是鼓励一些平台清退或转型。像专家所说,“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为备案实质性开闸创造条件。”

今年以来,监管在转型和良性清退上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9年6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893.81亿元,环比减少36.22亿元,同比下降50.86%,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864家。许多头部平台为达到监管的“三降”要求,主动减少发标数量,降低成交规模,降低风险,积极满足备案条件。

虽然平台数量已经腰斩,但864家P2P还是太多太多,得剩多少家才能启动备案呢?

监管内部还在协商,也在持续观察行业动态。我国现有1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12家城商行、116家证券公司、110家保险公司和52家信托公司,可以猜测,P2P启动备案很有可能得到剩下200家以下之时。

备案不通过我的钱就没了吗?

作为普通出借人,说实在我们关心行业不是为了国家大义,不过是为了自己放在里面的血汗钱。备案未明,很多人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自己在投平台就一定能备案。如果它哪天说不玩网贷了,我的钱就凉了吗?我们会重蹈去年雷潮的覆辙吗?

我认为这个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今年和去年最大的区别是有了监管老大哥的引导,经过一年的从严整改,网贷平台规模在不断的压缩,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出借人数也在下降。自身的风险的降低是主因,此外平台如果真不得不离开,监管也会引导平台给出更合理的兑付方案,走清盘软着陆。基本不可能再有跑路了事的可能。

此外,除了备案通过继续做P2P业务和备案不过关门大吉两条路,还有转型的第三条路。据我所知,在“三降”要求下,不少P2P压缩网贷业务,实行网贷+助贷两手准备。这样即使网贷业务受到影响,也能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其提供导流、风控、贷后管理等助贷服务,保障盈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