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8年5月,加拿大佛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牵头与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澳大利亚公共事务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和英国企业家网络(The Entrepreneurs Network)合作共著的名为《人口统计特征与创业:抵抗人口老龄化影响》的研究报告发表。该报告深刻分析了推动创业活动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导 言

近十年来,学者和政策决策者经常将创业活动所处的环境称为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Isenberg,2011;Hechavaria和Ingram, 2014)。普遍认为,如果生态系统或围绕新生的、活跃的企业家的环境是健康的,那么企业家的预期产出和成果将有可能改善他们所在社会的经济与非经济表现。

大学为更广泛的创业生态系统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创造知识储备、向公共领域提供知识和资源,其中通过多种策略创造和传播知识是大学对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贡献(Audretsch, 2007)。通过文献综述,报告展示了大学的创业策略及其对更广泛的创业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本报告有七个主要部分:第二部分展示大学创业系统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了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第四、五部分分别介绍了大学普遍采用的两个创业策略——技术转让和创业资本建设,并综述了相关文献;第六部分指出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对大学领导者、政策决策者和学者的意义;第七部分总结报告。

二、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关注创业生态系统的学者和实践者承认高等教育在建设和维持一个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创业生态系统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力(Hechavarria 和 Ingram,2014)。Fetters 等(2010)提出了“大学创业生态系统”(University-Base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的概念。在该概念框架中,企业家集中在大学相关资源领域中(例如教职员工和学生,他们一般拥有较广泛的社会资源网络),与提供支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合作,最终输出产出和结果。

大学创业生态系统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最终发展成为更加发达的体系。在萌芽阶段,可能只有有限的课程和活动,例如单一的课程、学生俱乐部等;而在扩张阶段,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如技术转让办公室、教师咨询、主修与辅修课程、专题研讨会系列、社交聚会、创客空间,以及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参见Figure 2和Table 1)。

三、大学的知识溢出与屏障

知识溢出是大学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知识溢出是指,由大学教职员工研究或创造的并对创业和创新产生影响的知识,没有以实际商业价值(包括大学内部产生的可变成本和管理成本)购买就直接被企业家利用的过程。

阻碍或阻止知识流动的障碍被称为知识屏障。知识屏障介于对知识、科学和思想的投资活动与最终创造经济增长的商业化活动之间,它阻碍了知识和思想的溢出,从而阻止了知识转化为商品或服务,或为那些试图利用知识造福社会的人提供支持(Audretsch,2007)。

四、技术转让策略

技术(或知识)转让是大学普遍采用的创业策略之一,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和评论家的关注。技术转让是学术创业的一种形式,通常指由大学创造和拥有的技术以低于其实际商业价值的价格(由于知识溢出效应)转让给私营或非营利组织,其具体过程包括研究、保护通过研究产生的知识的产权以及通过诸如许可证等正式机制将创新商业化。在传统的技术转让模式下,参与者包括研究人员及其学生,以及来自技术转让办公室的大学代理。

技术转让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合作研究项目、给现有企业的发明提供专利和许可和创建新的衍生企业以商业化学术研究成果(Henderson、Jaffe和Trajtenberg,1998;Bozeman 2000;Lockett等,2005)。在这些活动中,大学参与者、技术转让办公室或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者可以推进每个过程(Siegel等,2004; Gerbin 和 Drnovsek,2016)。值得注意的是,文献重点放在少数综合性大学,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其次是欧洲。

(一)参与者特征与奖励机制

大量的研究表明,拥有更多成果的科学家、男性、拥有长期职位、致力于应用研究方向、有广泛的合作者网络、拥有知识转让经验和支持机构更有可能参与知识转让。然而,政策以及机构支持的方法,包括招聘、留用和支持系统,可能会对男性和长期教职员工产生影响。

用于激励技术转让的政策通常分为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财务激励又包括基于绩效表现(如特许权使用费、特定项目收益)和基于非绩效表现激励(如促销、对与特定项目无关的声誉的影响)。研究普遍显示,财务激励政策的效果不佳,而且学者往往会由于担心出版、应用技术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需要参与后期工作而止步于技术转让。

(二)表现水平和成功因素

从表现结果上看,文献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这与所选择的测量指标有关。总体来看,文献普遍选用定量测量指标,因为收集定性数据的难度较大,因而限制了定性指标的使用。有两类定量测量指标经常出现在文献中:一类是基于知识产权利用,例如发明公开、专利申请、授权专利、许可证和许可收入;另一类包括专利相关性、产业合作的范围强度和学术创业表现指标,如衍生企业的数量和成功率等。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表明,大学技术转让成本远超过其收入,并且商业化收入的分配也是扭曲的(Arundel等, 2013;Carlsson 和 Fridh 2002;Campbell等, 2004;Geuna和Nesta, 2006)。另外,近年来,大学学者对获取专利权的积极性普遍下降,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缺乏制度激励,或者因为大学专利权政策发生改变所致(Leydesdorff 和 Meyer, 2010;Geuna和Rossi, 2011)。在知识转让效率方面,研究表明美国可能优于欧洲(Arundel等, 2013;Gerbin 和 Drnovsek, 2016)。

通过综述文献,Gerbin 和 Drnovsek(2016)总结了影响技术转让成功率的六个主要因素,包括学者的特征与素质、发明和技术的特征与质量、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机构的政策、先前知识转让经验,以及与支持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度。上述成功要素对知识转让表现的四个方面产生影响,包括产业合作(咨询、赞助研究和联合项目)、基于知识产权的产出(发明公开、专利和许可)、学术型创业(衍生企业、产品营销和发布等)和复合型产出(广泛的产出组合,包括产业合作、以及关于发明公开、许可、衍生企业和专利的数量)。

(三)对科学进步的积极影响

有些学者认为专利或知识转让与研究产出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Baldini,2008)。然而,大量研究表明专利表现较好的科学家,其学术产出越多、质量越高且出版成绩越好(Agrawal 和 Henderson, 2002;van Looy等, 2006; Fabrizio 和 Di Minin, 2008; Caulfield 和 Ogbogu, 2008; Breschi 和 Catalini, 2010;Gerbin 和 Drnovsek, 2016)。作者解释,为了提高生产率,产业可能资助了很多产出较高的学者

(四)技术转让屏障与制度化

有研究表明,学者普遍隐瞒研究结果。大多数研究将此归因于学术竞争或组织管理障碍(Gerbin 和 Drnovsek,2016)。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学术知识转让制度化(知识和技术转让成为社会的规范)可能会削弱抵制技术转让实践的文化屏障,而教职员工的权威性、科学职业的结构、技术变革和资源等因素会对技术转让制度化产生影响(Etzkowitz, 2003)。

五、创建创业资本

创业资本建设也是大学的主要创业策略之一。报告特别关注在创业教育(课程策略)和孵化器(非课程策略)。建立创业资本涉及各种影响策略,将人们联系起来,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资本。当那些掌握知识的人,如学者和企业家,与那些准备接受知识的人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互动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溢出。其中,大学需要设计一个旨在产生溢出的互动方式。

(一)大学的作用

大学传授其创造的知识,并通过提供资源支持、推动创业资本建立来促进知识溢出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当大学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参与者通过创业俱乐部、学习社区和孵化器等活动和以创业为中心的区域、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员进行互动时,便会发生知识扩散。具体而言,大学通常为资助者与大学学者及参与创业的学生之间建立联系,也通过赠款、贷款、股权投资、合资项目和收购现有实体为自己的项目融资,包括从学生投资基金到构成公私合作关系的大型研究项目。最后,大学通过资助学生创业来支持体验式教育。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项目(如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创业所需人才的教育课程(创业领域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创新课程(融入创业新思维)及其他建立社会网络、尝试性实践与互动学习的项目(如创业实验室和创业训练营等)。通过这些教育项目,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创业预备人才,会学习到创业思维、技能和知识并最终注入及溢出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

关注课程创业教育的研究普遍使用一些短期且主观的影响测量指标,而应用长期、客观或社会经济影响指标的文章很少(Nabi等,2016)。整体来看,创业教育与主观或客观测量指标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例如,大多数使用创业意向作为测量指标的研究显示创业教育激励了更多人想成为创业者;一些使用客观衡量指标的研究显示,创业教育增加了初创企业数量。少部分研究显示,环境和参与者背景的差异会影响创业教育的结果。并且,影响主观指标的因素,如文化或性别,会显著改变研究结果(Fayolle和Gailly,2015;Fayolle等,2006)。

(三)孵化器

大学孵化器是全球流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也是促进创业和增长的重要战略(Lasrado等, 2016)。根据美国国家企业孵化协会(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企业孵化是一个动态的企业发展过程,它有助降低初创企业失败率,并加速有潜力创造大量就业和财富的企业的成长。

企业孵化器通常是一个拥有小型工作单元的物业,在创业和企业早期发展阶段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孵化器从三方面为企业成长和成功提供支持:创业和学习环境、随时可以接触到导师和投资者,以及市场竞争的可见性。

有研究表明,大学企业孵化器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且积极的影响。例如,Lasrado等(2016)发现,与非大学孵化器毕业的企业相比,大学孵化器毕业的企业在销售额和提供就业方面明显增长的更多。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是合理的,因为在所有孵化器中,大学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了最全面的资源,并且在与关键行业和社区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大学通常提供了更大的连通性和合法性(Lasrado等, 2016)。以上研究结论确立了,在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孵化器会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作者认为是知识溢出到孵化器中所致)。

六、大学领导者、政策决策者和学者

本部分讨论了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对大学领导者、政策决策者和学者的意义。

(一)大学领导者

大学领导者的素质,以及大学领导者和机构的长期责任决定了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成功率。根据table 3,领导者的素质体现在高层领导者的视野、参与和赞助支持,对项目和教职员工有很强的领导能力,长期持续的奉献与投入等;领导者及机构的长期责任主要涉及大量稳定的金融资源、设计和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围绕课程和跨学科项目进行建设和创新,以及致力于建立和实施稳健的绩效衡量体系等。报告强调领导者应包括大学高层管理者,以及敬业的“冠军”教师。这名教师要拥有奉献精神,不仅愿意做传统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愿意在校园中扮演企业家的角色,不断寻求机会和资源用以建设和发展大学创业生态系统(Fetters等; 2010; Morris等, 2013)。

(二)鼓励学术创业

在现行的以技术转让办公室为主的学术知识转让模式中,大学学者创造的许多知识处于休眠或未被转移的状态。这可能归因于文化、专有技术和绩效预期相关的知识屏障的影响,而且一部分学者没有任何技术转让经验,不知该如何转让学术知识。因此,报告认为拓展思路很重要,要结合机构文化、专业技术等特点,开发超越技术转让办公室的知识转让策略。对于那些没有经验、不知该如何实践的学者,应该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在校园内试创办一些小型企业。最后,需要通过跨学科的范式来帮助参与者理解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业与创办企业的区别。

(三)政策决策者

公共政策的作用是减少或消除现有的知识屏障,增进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及为推动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支持性政策。政策制定者应致力于最大化大学对其创建的创业生态系统的贡献以及对更大的创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建立全面支持生态系统发展的政策框架及资助解决方案。另外,政策制定者需要注意大学有很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果难以被量化,并且大学很难作出改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然而一旦实现了有利的转变,这些转变也变得很难撤销。

(四)学术研究人员

学术研究人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支持大学领导者和政策决策者的决策:(1)巩固和深化对大学与创业之间关联的理解和建模;(2)提供更全面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测量方法;(3)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学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解和研究,引入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变量;和(4)加强对中等规模教学型大学、社区学院等其他类型大学创业生态系统的关注。

七、结 论

知识溢出是大学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大学设计和评估创业支持策略的理论基础。技术转让和创业资本建设是大学的主要创业策略。技术转让使得大学的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由于知识溢出效应,技术转让策略一般使技术以低于其商业价值的价格转让。创业资本建设旨在促进知识溢出,一般通过课程与非课程项目将知识溢出到更广泛的创业生态系统中。

大学领导者、政策决策者和学者需要认识到大学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能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有机整体,需要设立内部和外部一致而统一的全面政策框架。由于行动者在激励和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整体系统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结果。此外,了解知识溢出和知识屏障的概念很重要。理解知识溢出概念有助开发和应用更科学的创业策略影响度量工具。而理解阻碍知识转移的屏障,将有助移除或减少知识屏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Agrawal, A., and Henderson, R. (2002). Putting Patents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 Management Science 48, 1: 44–60.

Arundel, A., Es-Sadki, N., Barjak, F., Perrett, P.,Samuel, O., and Lilischkis, S. (2013). Knowledge Transfer Study 2010–2012—Final Report. European Commission.

Audretsch, D. B (2007). The Entrepreneurial Socie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ldini, N. (2008). Negative Effects of University Patenting: Myths and Grounded Evidence. Scientometrics 75, 2: 289–311.

Breschi, S., and Catalini, C. (2010). Tracing the Links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Scientists’ and Inventors’ Networks. Research Policy 39, 1: 14–26.

Bozeman, B. (2000).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ublic Policy: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Theory. Research Policy 29, 4–5:627–655.

Campbell, E. G., Powers, J. B., Blumenthal, D., and Biles, B. (2004). Inside the Triple Helix: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Health Affairs 23, 1: 64–76.

Carlsson, B., and Fridh, A.-C. (2002). Technology Transfer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A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Journal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2, 1/2: 199–232.

Caulfield, T., and Ogbogu, U. (2008).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Commercialization Agenda: A Review of Main Considerations for Neuroscience. 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 15, 4: 303–320.

Etzkowitz, H. (2003). Research Groups as ‘Quasi-Firms’:The Inven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Research Policy 32, 1:109–121.

Fabrizio, K. R., and Di Minin, A. (2008).Commercializing the Laboratory: Faculty Patenting and the Open Science Environment. Research Policy 37, 5: 914–931.

Fayolle, A., and Gailly, B. 2015.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and Intention:Hysteresis and Persistenc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53, 1:75–93.

Fayolle, A., Gailly, B., and Lassas-Clerc, N. (2006).Effect and Counter-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ocial Context on Student’s Intentions. Estudios de Economia Aplicada 24, 2: 509–524.

Fetters, L., Greene, P. G., Rice, M. P., and Sibley Butler, J. S.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Base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 Global Practic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Gerbin, A., and Drnovsek, M. (2016). Determinants and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cademic-Industry Knowledge Transfer in Life Sciences: A Review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41, 5: 979–1076. <https://doi.org/10.1007/s10961-015-9457-0>

Geuna, A., and Nesta, L. J. J. (2006). University Patenting and its Effects on Academic Research: The Emerging European Evidence.Research Policy 35, 6: 790–807.

Geuna, A., and Rossi, F. (2011). Changes to University IPR Regulations in Europe and the Impact on Academic Patenting. Research Policy 40, 8: 1068–1076.

Hechavarria, D. M., and Ingram, A. (2014). A Review of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xploration with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Dataset. Journal of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26, 1: 1–35.

Henderson, R., Jaffe, A. B., and Trajtenberg, M. (1998).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niversity patenting, 1965–1988.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0,1: 119–127.

Isenberg, D. J. (2011).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Strategy as a New Paradigm for Economic Policy: Principles for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s. The Babson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roject 1, 781):1–13.

Lasrado, V., Sivo, S., Ford, C., O’Neal, T., and Garibay, I. (2016). Do Graduated University Incubator Firms Benefit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University Incub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41, 2: 205–219.

Leydesdorff, L., and Meyer, M. (2010). The Decline of University Patenting and the End of the Bayh-Dole Effect. Scientometrics 83, 2: 355–362.

Lockett, A., and Wright, M. (2005). Resources,Capabilities, Risk Capital and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Research Policy 34, 7: 1043–1057.

Morris, M. H., Kuratko, D. F., and Cornwall, J. R.(2013).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Nabi, G., Lin?a?n, F., Fayolle, A., Krueger, N., and Walmsley, A. (2016).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16, 2: 277–299.

Siegel, D., Waldman, D., Atwater, L., and Link, A.(2004). Toward a Model of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Academicians to Practitioners: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1, 1–2: 115–142.

Van Looy, B., Callaert, J., and Debackere, K. (2006).Publication and Patent Behavior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Conflicting, Reinforcing or Merely Co-Existing? Research Policy 35, 4: 596–608.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