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今天经济下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更加突出。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结构性和机制性因素导致的。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

从宏观上看,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不平衡,金融存量角度,直接金融不到20%,增量角度,前些年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升,但是最近信贷融资规模又上去了。整个金融结构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中又以银行融资为主的特征。所以,这样一个结构必然导致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正是因为对小微企业金融排斥比较严重,近年来才特别主张搞普惠金融。

从微观上看,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受到排斥,本质上是机制引发的融资歧视。例如,融资的规模歧视,太小的企业得不到贷款;二是国企、民企待遇不一致,对于许多国有银行而言,国企优先融资,中小企业因为有较大风险而被排斥。这种差异待遇在当前独特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中,已经成为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要解决前述问题,可能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着力方向:

一是,要培育那些愿意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这并不容易。以商业银行为例,现在的大部分银行都实施绩效管理。能够看到大银行、特别上市银行业绩每年成长,即使在经济下行情况下也能增长,原因何在呢?因为采取绩效管理的制度,绩效指标层层分解,最终到最基层业务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银行要求每年利润指标增长,那么信贷人员、客户经理就为完成任务而奔走,信贷增长不完全能反应经济状况。另外,银行对信贷质量严格要求,一旦出了问题,信贷人员就被终生问责。在这种背景下,信贷人员、客户经理怎么敢把款贷给小微企业呢?所以,考虑到小微企业存活率率是3年10%,而金融机构又是风险厌恶型金融机构,要让既有金融机构放大规模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可能不大现实。

二是,将重心从对融资总量的追求,转移到对服务家数的关注上。商业银行定义的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过去是500万元为一家小微贷款的上限,现在提到1000万元。只要是贷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都可以算是中小企业融资。这样银行的成绩单好看了,好像一共放出去了多少贷款,服务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事实上。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并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融资。统计表明,年销售收入在100-500万的企业,占了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在融资的匹配上,并不需要那么大的信贷规模。现有的制度框架并不那么适合。建议回到实际服务的家数上来。

三是,利用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服务好具体业务场景。通过大数据技术,通过信用评估能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我觉得能部分解决。例如基于供应链的金融创新,能部分解决短期融资的问题。对一家大型银行的数据做过一些研究,分析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到底能不能增进其开展普惠业务的绩效,研究发现传统普惠金融依靠增设网点来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但成本高,而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确能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增加盈利,同时促进创业和就业。不过,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必须是要与具体的业务结合的。目前能进行创新的,主要是短期现金流相匹配的一些项目;中长期投资信贷,可能还比较难以通过金融科技来创新来提供服务,如何改进,需要进一步探索。

当然,长远来看,还是要逐步调整融资供给结构。未来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应该调整金融结构。比如振兴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科创投融资对接平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调整融资供给结构。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持续的发展,也对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可持续提供机制基础。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本文为作者参加6月15日华夏新供给经济论坛发言摘编,经作者授权发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