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为了更好地倾听业界声音,了解业内人士在人才劳动力方面面临的难题,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SFA)与普华永道(新加坡)联合发起了2019年新加坡金融科技人才调查。在一次与新加坡全国职工工会(NTUC)和新加坡银行与金融研究所(IBF)协同举办的活动中,调查正式启动。近日,相关调查报告结果正式公布。

调查显示:

1) 新加坡金融科技行业就业情况稳定,42%的受访公司员工总数达到至少30名,另有31%的受访企业员工总数在11名到30名之间;

2) 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并不突出,59%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人才短缺,21%的受访企业表示13个报告重点关注岗位的人才短缺率为0%-25%;

3) 尽管基本没有人才短缺问题,但未来12-36个月,新加坡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仍然强劲。94%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意在未来12个月内扩大现有员工队伍,28%的受访企业希望在未来36个月内将员工人数增加一倍;

4) 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平均员工数量为10.8名,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软件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其次是销售、营销与业务开发人员;

5)统计显示,目前在新加坡运营的金融科技企业大约为600到900家,行业雇员总数为6500到10000人左右。如果保持现有发展态势,未来12到36个月内,新加坡金融科技创企及其员工数量都将出现大幅增加。

新加坡是全球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东盟地区40%金融科技公司所在地,是不少地方企业和国际公司进军东盟市场的主要门户,金融科技发展与就业潜力巨大。

普华永道新加坡公司金融科技合伙人Wong Wanyi表示,想要保持这样的持续行业增长,就必须拥有合适和充沛的人才供应,仅依靠引进国际人才是不可取的,因此本土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新加坡人力、金融、银行、教育等机构纷纷建言献策,推出各类支持措施。

据Fintech News报道,新加坡官方统计显示,如今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年龄都在50岁及以上。未来,这种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还会持续增加。新加坡人力资源部长Josephine Teo指出,针对目前这种劳动力现状,企业应该积极推动劳动力转型,帮助自己培养人才,充分利用老龄人口劳动力资源,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将注意力放在直接从市场上招聘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年轻力量。

此前,新加坡银行和金融研究所(IBF)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对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对未来就业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尽分析。该报告涵盖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121个工作岗位,占金融业岗位总数的90%以上。在所有分析的工作角色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面临着合并或冗余的风险,因为技术将在未来取代很大一部分工作任务,即便是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也是如此。因此,报告建议所有人都应当正视自动化带来的风险,积极规划职业转型,承担更多具有更多判断力和创造力的任务和工作。

而面对未来的就业形态转型,新加坡政府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应支持。比如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IBF)和Workforce Singapore就共同推出了金融浸入式技术计划( Technology in Finance Immersion Programme,简称TFIP),为职业中期专业人才提供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参加金融领域的新增技术工作。据了解,TFIP并不要求个人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甚至无需具备财务/金融背景。来自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超过2万名个人通过了MAS / IBF支持的技能培训计划。

除IBF和MAS外,新加坡政府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还得到了7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各金融机构承诺重新培训近4000名财务专业人员,并在未来两年内将他们重新部署到新增工作岗位中。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