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过去几年,美国华盛顿特区哈佛街与公园路之间的五个街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边遍布时髦的酒吧和餐馆,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街区内的不少联排别墅也被修饰一新,有的售价甚至要超过100万美元。要想购买这样的房屋,至少要有足够的收入来申请和负担大约8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购买这里的房屋,银行还可以为你提供廉价贷款。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这里曾是非裔和拉美裔低收入群体聚居地,属于美国《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简称CRA)服务范围。

1977年,美国政府颁布《社区再投资法》,要求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三家联邦银行监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帮助满足所属服务社区的信贷需求,其中就包括中低收入社区群体。

然而统计显示,2017年华盛顿地区超过13亿符合《社区再投资法》特惠贷款资格的抵押贷款中,有65.5%都被授予收入超过当地中位数水平80%(CRA贷款审批标准)的借款人。而上文提到的几个社区,其原住居民的收入水平仅为华盛顿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中位数的50%,80万美元的巨额贷款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这些社区新居民之所以能够申请到这份贷款,就是因为其所购居所位于特惠贷款指定的低收入社区中。

这样看来,《社区再投资法》似乎并没有为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反而让房屋中介和高收入购房者钻了空子,间接推动了低收入社区的高档化进程,将原本居住在此的贫困居民逐渐排挤出去。

这一切还要从《社区再投资法》某些不合理的条例设置说起。

按照规定,《社区再投资法》监管机构会对银行的特惠贷款表现进行评级,而这将对银行的并购和机构拓展等申请产生直接影响,表现不慎就可能给机构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政府设置这项机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比如向低收入群体提供贷款的坏账风险高于正常申请。不少市场人士也认为,这种特惠贷款对十年前的次贷危机也是“贡献不小”。为了平衡合规要求和风险收益,不少银行开始把客户目标锁定在了在特惠贷款制定区域内购房的高收入外来群体,而这也间接推动了新富地区的出现和原住贫困居民的外流。

不过,过去40年中,普惠金融创新的崛起为社会边缘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选择。即便不居住在《社区再投资法》限定的特惠社区,借款人一样可以通过在线借贷平台和数字银行进行申请,而替代信用评分系统、《公平房屋法》和《公平信用机会法》也让边缘群体能够得到更合理的信用评估和借款服务。

当然,联邦监管机构也逐渐认识到了《社区再投资法》的缺陷和不足,并开始提议进行各类改革。

2018年4月,美国财政部就《社区再投资法》的潜在变化发布专题报告。随后的6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与银行和社区成员就《社区在投资法》进行的29次系列圆桌讨论的反馈摘要。

2018年8月,美国货币监理署提出了几项《社区再投资法》特惠贷款标准改革建议,比如1)更多依赖定量标准进行贷款评级分析;2)更改某些银行的地理评估区域,将在线平台和实体分支结构同时纳入考量范围;3)扩大贷款评估涉及的活动类型等。

2019年8月,货币监理署负责人Joseph Otting也表示,将考虑对《社区再投资法》进行改革,比如1)允许机构和个人申请特惠贷款投资国家制定的机会区(Opportunity Zones),并享受税收优惠;2)考虑限制银行向高收入家庭进入低收入地区购房发放特惠贷款的机会等等。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