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据网贷之家7月份统计数据,正常运营平台已经不足800家,相较年初又降低了20%,清退已经进入深水区。

虽然行业内已有共识,最后剩下的平台数量不会过百,但是看着一个个“熟面孔”黯然退场,还是有种难以言喻的心情。

曾经在我们看来业务真实背景出众的平台接连公告退出p2p业务,最近的行业新闻也多是与此有关的报道。这里面有个绕不开的敏感话题:监管力度。

近两个月,已经有多地传出对P2P进行了“一刀切”,而且采取“一刀切”方式的省市还在不断增加。

政策压力之下,多家百亿级平台未能幸免,老大哥陆金所研究权衡之后,同样选择进行转型。

不过,有些平台的退出明显不是“心甘情愿”。

轻易贷连发多封公开信,将矛头对准了省监管部门,认为是当地政策过严导致投资人挤兑,平台业务无法正常进行,只能被迫清盘。

捞财宝的退出也吸引了行业内外关注,其与存管银行华瑞银行的“对话式公告”很有戏剧性,侧面揭露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态度与另类“一刀切”的劝退手段。

在媒体对捞财宝的后续跟踪报道中,证大集团的员工称“所有商业银行都不允许做网贷资金存管业务”,这与上月就在流传的消息一致。

在监管试点要求中,“业务全量接入银行存管”是通过合规检查的前置必要条件,没有银行存管就无法通过检查,只能选择退出。

对金融局的采访时,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哪个部门可以下指令要平台关门,要求平台‘三降’,只起指导作用,没有强制性要求。”

工作人员说的没毛病,上海并不直接要求平台关门,而是用“釜底抽薪”的办法让平台自己选择退出。

报道中还透露了两个消息:1、目前P2P基本达不到备案要求,“能退则退”,即便是拍拍贷和你我贷也被约谈,不退可以,但后果自负;2、北京在度过国庆之后也要开始清退。

这或许才是监管层对P2P平台的真实态度。

175号文下发后,各P2P重镇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清退方案,我们感受到的整治力度较过去两年明显加大。

7月初,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召开,本次会议也是网贷史上与会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次。在会议中,传达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并决定在三季度加大良性退出力度。

任务多,时间紧。

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各地监管变得更加强硬,对于现金贷的打击更加严厉,“三降”成为检查的重点。对于合规难度大的平台,也是不断督促退出,以免未来引发更大的争议,难以收场。

回头看下平台的问题和应对。

从本文内的两家案例来看,政策只是一方面的限制,自身因素不可忽视。

轻易贷因拆标假标、巨额自融等问题多次被媒体曝光,线上线下的庞大规模和所开展业务并不匹配,被要求退出后迟迟无法给出资产清单,反而不断“卖惨”号称出售房地产和股权;

捞财宝业务涉嫌“高炮”超利贷,顶风作案,线下违规理财项目未做主动整改,也给这次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现实已经摆在面前,平台还是放弃拖延时间继续观望的妄想,清退是未来半年乃至更久的主旋律。无论平台有多出名,规模和影响力有多大,如果不能按照政策要求及时调整,都会有随时“被劝退”的可能。

当然,对某些大型平台来说,规模代表了过去一段时间的成功,也是现在背负的沉重包袱,逾期、坏账、亏损,已经无法想退就能全身而退了。

对于投资人而言,首要是做好任何平台都有可能退出的心理准备,不盲目重仓任何一个平台。

如果在投平台宣布良性退出,要确认平台公司现状,及时与当地金融办沟通,要求管理层去经侦报备。尽早查清现有资产,确定一个能够执行的清盘方案才是当务之急。没有必要当键盘侠,天天在网上发泄不满,散播恐慌情绪,这样只会让平台后续处置效率变的更慢,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