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Libra争议不断
超主权货币为何问题频出?
科技赋能金融发展
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本期嘉宾

朱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引发的喧嚣还未散去,2019年6月,世界互联网巨头Facebook发布加密数字货币Libra白皮书,称Libra将以一篮子法定货币作为资产储备,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一经提出便引发争议。有观点指出,libra的推出将对现有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变革,全球的金融监管者们对其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包括美国国会在内的多个监管机构质疑Libra背后潜在的合规成本、信息披露和隐私风险。面临严峻的挑战,Libra前景如何?

自从数字货币兴起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这些数字货币已经从少数的极客名词,逐渐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为什么这次facebook发行的Libra会引起社会如此剧烈的反响?

朱民:比特币是加密币,但它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为理论上说它是用数学的办法来解决信任问题,所以它后面没有真实资产抵押,一个不信任之间技术建立的信任。Libra不一样,从货币方面来说,它有真实的资产抵押在后面,所以它是个稳定币,而且它有一篮子货币汇率,所以它有价格和价值。Libra是一个新的支付系统,颠覆了现有传统的帐簿式的、中央的电付系统,现在包括Swift、VISA、Master、PayPal,包括我们的阿里、腾讯,其实都是账本式的中心和中介的支付。在做这种支付、做跨境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主要还是对支付者的信用程度、真实性的确认、跟踪订单的真实性等,Libra解决了这个痛点问题,它通过区块链提高了真实性,提高了效率,把成本降下来了。这个就会在根本意义上颠覆现有的支付行业,所以这个引起大家很大的关注。

第二个,刚才说它颠覆了现有的货币,因为它是一个数字货币,它不是一个纯粹没资产的货币。而且因为它有一篮子货币做后盾,在远景上它可能会成为超主权货币,如果它作为超主权货币的话,那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三个,就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全球的支付,其实也就是一个交易和金融的基础设施,构建了一个新的金融生态,因为它是区块链,所以是去中心化,用智慧合约,所以它是自金融模式。就是说个人可以直接接入,可以直接上去的,那这样的话,整个金融的生态就变了。

所以这个痛点解决是构建了一个新的很宽广的金融系统的未来,所以这三件事其实都给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畅想空间,所以引起了世界很大的关注。

类似于Facebook具有相同规模、场景、资本实力的企业,如Twitter、阿里巴巴、亚马逊,是不是也有可能作为同类型数字货币的发行者?

朱民:对,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选择问题。但从潜质的角度来说,推特跟它更接近,它的用户也不见得比它少,它也可以做。现在比如说区块链技术也好,加密货币也好,其实很多技术大家都还是知道的,所以要转的话,无非是建平台,进一步研发,它都可以做。包括Swift能不能把自己升级成一个现代版的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系统,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阿里已经有十亿的现实客户,那就是真实的支付客户,腾讯也有十亿左右的支付客户在,所以他们从潜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都是可能的。

Libra背后的底层技术目前是否成熟?

朱民:我们得从两个点来看问题,一个是今天的点,一个是未来的点。从今天来说,我觉得Libra还是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它还是一个支付,而且要把它的支付移到区块链技术,其实是一个联盟链,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也不容易。但是它的远景很大,所以在远景上它会成为一个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话,它确实会颠覆现在的整个货币体系,包括货币政策体系。我们现行的货币政策是美元信用体系,那么现在出现了一个技术的虚拟维度,一个数字维度,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数字从根本上来说是跨国界的,它只要存在,它一定是超主权的,如果它是超主权的话,这个就会产生和现有的货币体系的不一致性。但是,我们也不排除在这个超主权的过程发展中,如果Libra和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合作,它把美元比例完全和美元挂钩,其实是进一步加强了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所以一个是挑战美元系统,第二个它在变化过程中也可能强化美元系统,所以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会发生的。

从1944年英国财政大臣凯恩斯提出的世界货币“Bancor”概念,到以美国为首提出的“怀特计划”, 纵观历史,任何超主权货币似乎都未得善终。Libra虽基于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数,宣称以真实资产储备为担保,任何持有Libra的人都可以获得兑付,但我们也不得不担忧,超主权货币可能涉及洗钱、犯罪等活动。由于缺乏可追踪性和加密的特性,使各种数字货币天然具有隐蔽的特征。

当未来Libra足够成为一种超主权货币的地位的时候,它将会对现有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造成多大的颠覆?

朱民:这个颠覆还是挺大的,当然因为是超主权,第一个涉及的问题是主权问题,它已经不是监管,是主权问题。全世界比如说现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9个国家,联合国是近200个国家,有些国家很小,但是它可能货币波动很大,它是弱货币。所以如果这个货币被国际认可度信用很高的话,以前是劣币驱逐良币,现在是数字货币驱逐现实货币。我觉得这个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有一个货币不稳的时候,而另外有个货币在网上你可以任意可以换到的话,为什么持有这个货币,虽然这是我本国的货币。所以对一些小国弱国来说,弱化的货币这个挑战是很大的。而且它规模一旦很大的话,哪怕是大国,它可能形成的冲击和规模也会很大,因为它按照国土领域做经营的话,每时每刻都在冲击你的货币体系,这是一个现实的风险,也会涉及到极其敏感的主权货币的概念、领域和未来的发展问题。所以它要变成一个超主权货币的时候,我觉得它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阻力是和主权货币的矛盾、冲突

Libra的推出是一种超主权货币,但现在很多国家的央行也在研发主权数字货币,他们二者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朱民:Libra其实给出了一个未来的畅想空间,但它的演进过程会很复杂,不一定慢,但是会很复杂,因为它面临很多维度的挑战。一个挑战就是央行,因为侵犯央行主权,央行当然不会放弃,所以现在各个央行也在自主研究自己的主权数据货币,2016年周小川行长还在当人民银行行长的时候就提出了,当时是叫EP/DC,就是Electronic Payments Digital Currency,而且当时就提出了两层框架分布式的概念,其实这个和今天Facebook的Libra是完全一致的。2017年就成立了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所以中国在研究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所以这个事情怎么演进,我觉得这其实是个竞争过程,是个博弈过程。所以未来就会很精彩。

为保证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处于有利地位,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指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在不久前的公开发言中,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现在可以说呼之欲出。

金融科技已经从概念逐渐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传统的金融行业也随着其载体和模式的变化而衍生出了新的风险,在您看来衍变出哪些新的风险?

朱民:金融科技第一步是解决现实的传统风险,比如说信用风险,我们通过大数据来画像,画像越来越精准,所以我们就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问题。现在成功案例很多,比如说建设银行,它在小微贷款上做得很好,两年前只放200多亿,现在线上用科技放到2700亿,而它的不良率从7%降到1%。所以大数据可以刻画人,刻画的比现象刻画人更好,所以对信用风险管制的很好。但是科技也开了另外一些风险的口,比如说我们知道你的客户有很大的风险,反洗钱是个很大的风险,反恐怖融资这是个很大的风险,因为在线上的时候,特别是在比特币的过程中也发现,当这种自金融模式交易的时候,它的洗钱它的转移,其实是很难被察觉,监管是怎么监管,其实是不清楚的。所以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因为以前的金融机构还是以区域,以物理点为主,我们说局部风险和系统风险,但是现在如果是线上数字化的话,它一下子就是系统风险,而且在系统上的话它的波动性可能比物理金融机构的波动还要大。如果它不稳定出现问题的话,怎么会反应到现实金融,归根到底它是有个线下的支付,有个银行在后面,所以它有特殊的风险。这些风险不只是传统的金融风险,是线上和数字金融特有的风险,也需要予以关注。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

朱民: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业务的层面,我们逐渐会从2C到2B,我觉得如果现在金融科技已经可以很好地刻画个人消费、小微企业,为什么不能刻画大公司。我以前也是管过信贷,我们管信贷当时主要是靠它三张财务报表,靠和董事长、总经理采访去了解这个情况。其实三张财务报表都是滞后的,现在可以完全通过实时监控,通过税收,通过用电,通过出货、入货等等,都很容易得到你的实时的金融数据,通过你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位置知道你的上下游,所以对大公司贷款的技术化,其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发展的程序一定是先走表外业务,就是不要资本金的业务,因为你只要有资本金约束就会慢一点,但是从表外业务会逐渐走向表内业务,我觉得从业务的层面上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与此同时,支持业务的它的获客、电话的对话、客服这块,报表生成,包括整个中后台的操作,反洗钱、反欺诈,现在看来人工智能做得很好。比如现在有1000种欺诈办法,那机器学1000种,你就可能骗不了,现在机器大概在0.75分钟左右,就是50秒左右,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欺诈的还是正常的,他的语音、语态等等,机器分析得很快,大概在一分半钟就可以知道。欺诈可以有一种新的方法,而且从路径,从资金的走向,一看就可以看的很清楚。1001种也没有关系,机器再学一种就完了。所以现在反欺诈、反洗钱,特别是反洗钱,因为看路径看得很清楚,所以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从中国的发展,其实金融科技一个最大的问题还是数据,数据是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数据的公开透明、公众使用、打破垄断,我们现在的数据还是数据孤岛,数据孤岛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比如说有些电商有很好的数据,阿里、苏宁包括微信,它的数据都很好,就自己用,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势状态。那别人没有,就要去买数据,现在也看到一些中小型的金融科技就去买数据,但买数据的时候,它的良劣就不一样,政府的数据,比如说税收的数据开不开,比如说医疗的数据开不开,比如说电的数据开不开,电信的数据开不开,包括公安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开,怎么融合,怎么形成一个公开的但是又是公平的平台让大家充分共享和使用,这个是未来既解决发展问题,也解决公平竞争环境的问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