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传统风险随技术不断演变
原有风控手段逐渐滞后
如何兼顾创新与风险?

本期嘉宾

蔡锷生: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

随着金融科技的逐步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正式落地。这是继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之后,官方正式以发展规划的方式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进行的布局,《规划》提出了到2021年,实现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等发展目标。同时,《规划》确定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金融科技监管等六大重点任务。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的演变呈现了哪些趋势?

蔡鄂生:现在的金融风险,跟以前的金融风险,形式上有可能变化,但是本质上没有变化,银行的金融风险,要从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这些来看,实际上它就是资金的断裂造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的积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当中,就是说在它的发展或者创新或者改革过程当中,对于哪些问题,我们能够把它识别出来,这才是主要的。而现在两类东西,一类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中遇到的风险,还有一类就是,所谓持牌机构出来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出来的风险有点不太一样,因为科技手段的服务就造成了普惠,光靠物理平台和物理网点,它都得到机构之间的概念,普惠过程,一类人是完全就是要钻空子,就是圈钱自己跑,那属于恶意。还有一种属于就是想搞服务,但是他对本质和风险的认识不够。但是由于整个市场出现了问题,所以对金融互联网的平台,现在是处在一个整顿的状态。

但是现在针对它的风险,我们也要好好地去分析,金融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服务这些,它的资产负债表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没有资产负债表,P2P本身是个撮合平台,所以出了问题以后,借款人、投资人或者是出钱的人,去找他的对应科目就是接受贷款的人,但是P2P平台本身,对于它所在这个平台操作的,这些资产它没有所有权,银行是有的,银行是资产方,贷款多少就是我的资产,一出问题我起码在法律手段,可以以我这个公司出面,科技公司它就不一样,没有这种法律上的所有权,再加上它的资本金、拨备这些东西,都不是按照金融监管要求去做。

作为传统金融这块的风险,不单是科技手段,它主要还是站在金融本质风险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良贷款、流动性,最主要的所谓不良贷款也好,其他的金融服务也好,一方面强调要回归实体经济、回归本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这些贷款人和传统机构,对底层资产的认知度就影响了他的资产质量,那么多不良资产,但有些东西是不是跟着整个改革的节奏和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质量、效益这方面去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它对企业的基础也好,管理也好,现在不光是它一个行业发展,更主要的还有一个,金融机构要讲它的公司治理,企业也是一样。

所以说现在我们从持牌机构来讲,主要还是一些新产品的过程中,和底层资产和实体经济脱离的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服务当中的管理水平,由于这些方面不同,而造成流动性出现问题,所以它表现形式是流动性、资金断裂,你还不能说它完全资不抵债,因为现在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所以这个从现在科技手段运用,对于我们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科技本身还有一个基础,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这几年,风险防范过程当中提出的新问题。

一直以来,监管对于风险都是相对滞后的,那么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当中。我们看见有部分国家,也都在尝试监管沙盒,这样防范新风险的模式。

蔡鄂生:从监管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对于金融在一个社会经济支撑的东西怎么看,这个脑袋思维方式应该放开,就是说你这个业务如果涉及到金融了,按道理监管就有权力介入。而我们还有一种概念就是,过去监管老说重审批、轻管理,所以说你只要是这个机构我才管你,而没有从业务本身的角度来看,你这个属于金融业务了,到底管不管。另外一个就是说我这是创新,有些人说我是创新,后来监管部门就琢磨了,你是创新我到底怎么样,但实际上从公司的成立,到它的业务,应该在我们的监管和认知中,应该把它变成既有区别又有统一性,因为在国外银行首先是公司,然后做的业务许可牌照。

另外资产新规出来的时候,也有一个问题,要打通对于不同类机构,在资管业务上的统一标准,你说它滞后也好,不完善也好,也不能说太过分,因为现实就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你没有跟上,但是没有跟上并不表明它完全的滞后,你基础框架和基础监管这些东西,怎么把它奠定好了,对于它的创新发展也有好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现在所要把握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很多底线的东西是制度,因为这个制度保证和体制机制能不能保证,不是简单的一个底线,就是拿巴塞尔的东西,那是对于个体的,而对于系统性的风险,首先要在制度、体制,和秩序上去考虑。

这样的监管手段适合中国的市场吗?

蔡鄂生:我们首先对于国外的监管方式,我们要明白理念上是个什么概念,监管的本质和它的理念 ,这个思维方式,然后再看我们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这些机构改革深入以后,这些发展的传统路径是什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是个什么状态,特别美国和英国的互联网平台 ,或者P2P、类金融平台,完全跟我们发展的不一样,包括我们最传统的持牌机构,信托、财富管理这些,国外的理念方式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沙盒也好其他也好,它是对新的互联网金融或者P2P是一种监管理念和模式,但是我们面对这么蓬勃兴起的一个市场,你怎么把它规范到这种程度,我觉得要有一个过程,按照我们现在的过程来讲,你的理念到底怎么做,还是说把这些机构清理整顿完了,自己清完了,有些能干的、好的留下,留下的也要重新给你办一个市场准入的门槛或者执照,形成一套规则,然后限定一定的范围,它可能又在某些方面,对市场发展又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监管,监管是防风险,防风险的目的也是稳定发展,只有稳定发展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这些关系上我们的思维方式上,我觉得要考虑。监管理念和目标有些东西它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在各个国家,它所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且发展的过程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说监管套利这些词,但是我们现在有些词不一样,国外最初定义的影子银行,和中国定义的影子银行,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就是这种定义的概念,到底对你监管理念和思维有多大影响,这种定义你可以这么说,但是这种东西它是发展趋势,还是说它对宏观,对市场是有破坏作用,你还是把它怎么割裂的,划块块监管。

现在实际上我觉得是一个系统的东西,现在说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它现在已经很多东西是个链条,不同机构在链条上的不同服务,但是这种不同服务,是对于需求者,不是简单的这个地方,只有这一个机构的金融。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是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去思考,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你看着好像规格一样,但是还是在发展过程当中,我只关心我这块的情况,跟其他情况的关联,或者现在的我们讲的跨界问题到底怎么看。有时候跨界的人比专业的人还好,现在已经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全球化,但是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是一个全球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大门打开的趋势,我们就不能想着怎么去关门,而是设一些防线,让他怎么有序的进入,而不是说把门关上,留个小门进入。

金融科技是科技和金融的相互融合,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来把握两者的平衡?

蔡鄂生:科技本身再创新,得有个基础的、本质的东西,就是说你创新离没离开一种规律,还只是说打着创新的旗号去做。所以我们现在大数据、金融科技,给你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但是你怎么能够正确地判断,然后再正确地运用,这已经变成了系统工程。

中国的金融科技应用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也就意味着之前没有太多可借鉴的道路,您如何看待中国的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

蔡鄂生:金融科技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拿创新当一种动力或者生产力的角度,那只有科技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平衡掌握毫无问题,因为我们在运用上走在前列了,但是如果我们把基础再提升上来,我们的科技水平,就会向前迈很大一步。像华为现在做的这些事就不一样,从研发、产权、创新 ,一直到应用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要在运用科技手段,金融科技的广泛采用,和不断创新业务品种的过程中,怎么能使我们的金融真正回到本上,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有一个很好的服务理念,普惠绿色等这些几大理念,能够通过我们的服务把它完成,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你没有信心,对前景不看好,那你怎么去玩它不可能。

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持,那这其中必然就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平衡?

蔡鄂生:何为个人隐私,在社会上哪些隐私会对你造成伤害,被人泄露哪些不会造成伤害,你对于账户这些东西隐私的保护,这是监管部门和应用部门必须要考虑,至于你说生活上或那方面的东西,那又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我们现在从金融这方面应该讲的是,账户和金融行为隐私保护,现在我们对于隐私保护有些看法,因为现在你说想有点隐私,我觉得相对跟以前不一样,所以这个还得靠社会的法律道德。最关键的问题,从法律上的角度来讲,就是说我保护你的根本,就是看伤害你的程度有多大,而且受到的伤害程度大了的怎么法律上能够保护,能够得到赔偿这些东西要配起套来,这是主要的。

现在你说我完全保证它不泄露,总体上可能能保证,但是个案上绝对避免不了,所以说你保护信息还得看最后,泄露以后的伤害程度的保护程度,也是一种保护信息的,保护隐私的很重要的一环,现在你说光保护不泄露,那你没法玩了,你的身份证往那一弄,人家一弄你就不好办了。另外这种东西 那还得有自己的概念,就是说我在社会行为当中,我怎么有公民意识,守法意识就是遵守宪法。或者说我作为社会的一员,怎么在公共场合来维护自己,所以说我觉得保护信息,一个是不泄露不该泄露的,从金融部门来讲,不要泄露这是一种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主要在操作部门身上,监管部门或者更上层的就是法律和政策以及监管。另外一个从监管的角度来讲,出现了被伤害的事情,我怎么保护你,怎么补偿你,这样可能就完整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