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部新中国金融史,也是一部新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史。在70年的历史中,新中国前进的每一步,都有金融力量在背后强助攻。

2019年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诸多离岸市场投资者热捧,认购倍数达2.6倍。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的连续成功发行,侧面印证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历史镜头拉回到1948年12月1日,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中,在石家庄中华北大街11号的“小灰楼”里,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拉开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大幕。

人民币开始在全国流通,成为唯一合法货币,结束了之前近百年货币制度混乱的历史。兼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中国人民银行独挑大梁,既发行货币又办储蓄。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与彼时计划经济体制相呼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被赋予新的逻辑和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以金融管理和金融调控为职能的机构。自此,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路径,以创新为驱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命脉。

中国经济近40年来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5%。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话来说,“在人类历史上不曾看到过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

这或许是对中国金融70年最不动声色的诠释。

从无到有

2019年8月30日上午,北京金融街旁的一家银行网点内,兑换到多套新版人民币的孟女士,难掩激动。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和孟女士一样,想收齐全套图个纪念的市民,不在少数。

忆往昔峥嵘岁月。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隆隆炮火的战争年代。1947年的冬天,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筹备处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搜集各解放区货币发行政策、发行指数、物价指数和设计人民币票样等。

1948年初,应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之邀,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为第一套人民币票版用横竖两种方式,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大字。从此“人民”两字深深镌刻于中国金融事业的奋斗之路上。

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这一天,人民币终于正式发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事业迈出了从“从0到1”的关键步伐,这是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

事非经过不知难。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统一了全国金融机构,统一了全国流通货币,结束了之前近百年中国金融制度混乱的历史。

国内外对这场统一货币、集中制度、平抑物价的经济仗,给予了高度评价。货币理论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就曾感叹:“谁能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就,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制。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兼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既发行货币又办储蓄。

“当时信贷投放完全是按计划发放的,有人曾概括为:银行是社会的总会计和总出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赵海宽,曾经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信贷员。他是新中国金融历史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之一。

货币由散到合,机制从无到有。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作为当时中国金融舞台上的独舞者,中国人民银行为彼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统一提供金融服务,并进行金融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彼时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这种长期资金归财政、短期资金归银行,无偿资金归财政、有偿资金归银行,定额资金归财政、超定额资金归银行的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其间虽有几次变动,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在近期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回忆道。

百花齐放

70年的中国金融,大抵以1978年为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幅脸孔。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金融被赋予新的逻辑和地位。

1979年,邓小平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正是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逐渐成为真正以金融管理和金融调控为职能的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率先与财政部分灶,商业银行随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分灶。工、农、中、建等四大银行相继恢复、分设、独立、诞生,着手构建中国金融业的基本框架;保险业“共和国长子”——中国人保,也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了出来。

中国金融事业迎来历史性突破,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设的双层银行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专注于宏观,并确立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商业银行专注于市场,政策性银行则专门承担政策性服务。各司其职。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一池春水”。随着改革春风激荡神州大地,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破茧而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

南方吹来的带着咸味的海风,饱含着浓烈的改革开放大潮的讯息。

31年前,一个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蛇口工业区管委会工作的年轻人,紧紧抓住了保险业打破“大一统”的机遇,迅速撕开一个口子。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

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至今仍对一个场景记忆犹新。当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招商银行考察时,有个年轻人西装笔挺地站在招行门口,对他发出邀请:“咱们公司是您审批成立的,就在马路另一边,您一定要过去看看。”这个年轻人就是马明哲。

刘鸿儒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说,“看起来,那实在是一家太小的金融企业:矮矮的一个楼层的门面,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十几个员工。但真正让我记住的,是以马明哲为首的那群年轻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早于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设立的,则是1986年亮相于黄浦江畔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此后,银行体系中的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相继设立;随着人保、国寿、平安、太保四大保险巨头悉数诞生,中国的保险公司此后呈波浪式、散点式增立。

金融市场百花齐放,看今朝百舸争流。

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对金融系统进行重大改革。会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化解金融隐患。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分别剥离、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

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中国金融业将在5年的宽限期后对国际全面开放。

在这一背景下,2002年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果断提出,“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在2003年至2010年间,国有大行通过财务重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相继成功在内地和香港上市,更一度刷新了全球IPO融资纪录。至此,巨量资本夯实了大型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稳定器的职能,从而顺利开启了新阶段。

保险业率先引入外资。此后几年,安联、安盛、荷兰国际集团、美国大都会等海外保险巨头纷至沓来。

金融市场枝繁叶茂,基本上与所有人都能产生交集。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08.96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81.58万亿元,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7.88万亿元,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9.5万亿元。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传递出一个强有力信号: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上台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走向世界

“当时中国银行派人到我办公室,说想建立纽约分行。在上世纪70年代,那确实是一个挑战。”美国纽约州银行监察官缪丽尔·希伯特在接受央视《百年金融》纪录片摄制组采访时回忆道。

1981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顺利开业。

2014年4月26日,时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的杨再平,会见瑞士银行家协会高级管理人员。双方一见面,杨即送出协会中文会刊,封面标题《瑞士金融中心已向人民币张开双臂》,其中有一篇文章题为《人民币势必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这个情景,令杨再平记忆犹新。“这可谓我国金融发展大情景的点滴反映,作为从业人员,我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成就充满自信与自豪。”

历史在不断递进的律动中前进。金融业改革的步伐自2017年至今不断向纵深迈进。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建立、人民银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金融行业的大力度治理、银保监会合并、证券市场制度性改革、上海金融法院设立、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

金融业发展的内部方向已朝着向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发展普惠金融、加大金融科技转型等健康方向发展。

而在金融业内部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2018年4月,博鳌论坛上的一个声音掷地有声,标志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随后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新政落地,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迎接境外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债券市场、银行保险市场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开放措施,将会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

在进一步“引进来”的同时,我国金融业稳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更加积极地“走出去”。

在金融市场领域,近几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的相继开通实施,证券、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也意味着中国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在稳步有序推进。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我国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并稳步提高纳入权重,标志着境外投资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相应增加。

随着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跨境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2015年“8·11”汇改、2016年10月人民币“入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坚定前行。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

仍在路上

努力的脚步永不停歇。

从只有一家银行,到几十种金融机构,几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第二大保险市场。

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我国的金融实力步入了全球金融大国行列,但我国金融对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仍然较小。

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随着与全球金融体系交互的加深,不确定性也在增多。世界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必然要求提升金融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影响下,金融形态不断改变。

面对风险挑战,中国正通过打牢基础加以应对。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能更好地保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而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和影响力。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金融业如何续写辉煌,路就在脚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