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公司已从2019年8月起在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全面下架“欺骗性或有害”个人贷款应用。

按照谷歌方面的说法,所谓“欺骗性或有害”个人贷款是指年利率在36%及以上的贷款产品,其中涉及多款发薪日贷款,而采取这项措施就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到“剥削性”条款的侵害。目前,苹果公司方面并未发布类似的禁令,但是其在回复《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表示,会定期审查Apple App Store相关规则,应对不断出现的市场新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谷歌公司首次对违法违规的金融创新产品展开行动。

2017年7月谷歌公司就开始禁止掠夺性贷款(还款周期少于60天,年利率大于等于36%)及其他可疑金融产品在其搜索页面发布广告。同年,谷歌公司推出Google Protect服务,旨在确保用户从Google Play下载的应用程序为正版程序,而无需受到高仿/恶意加密程序带来的权益侵害。

2018年6月起,谷歌公司开始禁止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广告宣传。一个月后,谷歌又更新了Google Play商店政策,明确禁止上架挖掘加密货币的应用程序。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政策都让相关业务机构非常不满。在线贷款联盟首席执行官Mary Jackson认为,该禁令会损害“合法经营者”以及寻求“合法贷款”的客户。

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类似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到底该如何处理“合法但有时在道德上并不合理”的业务及应用程序。一方面,这样的政策可能会保护消费者利益免受侵害,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赋予科技巨头过高的管控权力,而这些私营企业并非监管机构,是否应该具有这样的权力还值得商榷。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