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是否损害借款人福利?这一讨论由来已久。过往研究通常使用美国的数据,通过美国各州对发薪日贷款的监管规则的不同,来探索识别发薪日贷款对借款人的福利效应。然而,过往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并不一致。

让我们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理解发薪日贷款的福利效应。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之所以消费者获得信贷却遭受福利损失,可能的原因有两类:现时偏向型偏好(present-biased preference),或者消费者缺乏财务能力(lack of financial capability)。

这些理论为监管机构干预消费者借贷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考虑到监管政策往往影响的是边际借款人(marginal borrowers),因为放贷人调整放贷模型时,主要影响的是边际借款人。因此,当评估监管干预是否有益时,应该研究的是:发薪日贷款的边际借款人是否因为获得信贷而增加/减少福利?来自Nottingham University, Chicago Booth, 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in UK的三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于2018年发表在金融学顶尖期刊《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和征信局,覆盖英国37个发薪日贷款发放机构(lenders),这些机构大多数通过线上放贷,且占据市场份额达到99%。数据中包括了成功的贷款申请记录、贷款表现(违约或逾期)。在这37个发放机构中,对其中11个大型放贷者,获得了额外的数据,包括没有申请成功的申请记录、每个贷款申请被赋予的信用分数,以及公司信用审核流程。最终这一数据集中包含了消费者在2012至2013年期间几乎所有消费贷款、以及大部分的消费贷款申请记录,以及2008至2014年完整的信用档案。2012至2013年期间,至少申请过一次发薪日贷款的个人消费者46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0%),其中有150万人第一次申请发薪日贷款,本文的研究对象集中在这些首次申请者。

本文利用断点回归的方法。由于放贷人根据对借款人的打分分数进行放贷,低于临界分数不放贷,高于临界分数放贷,但实际上在临界分数两侧附近的借款人的质量几乎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利用临界分数这个“断点”进行断点回归分析。文章将获得贷款的借款人与没有获得贷款的借款人进行对比,对比他们之后的财务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1)在获得发薪日贷款之后的0-6个月内,在断点右边的消费者的新借款申请比断点左边的消费者多0.59次,但这种效应在6-12个月内不存在。(2)在获得发薪日贷款6-12个月内,在断点右边的借款人的信贷余额比断点左边多64.8%。(3)在获得发薪日贷款6-12个月内,在断点右边的借款人,在其他信贷产品上的逾期概率显著更高,逾期率增加31个百分点。这种效应在信用分数低的人群中更加明显,在信用分数高的借款人效应不明显。综合以上发现说明:在短期,发薪日贷款能够增加边际借款人(在其他常规信贷产品)的借款申请;但在长期,发薪日贷款会损害借款人的信用质量。

本文主要的贡献在于通过监管机构全面的数据,对发薪日贷款的福利效应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以往文献中一般认为发薪日贷款与其他信贷产品之间是替代关系,但本文发现二者并非替代关系。政策意义方面,本文对理解发薪日贷款对借款人的福利效应有重要意义,能够对监管机构制定针对发薪日借款放贷人的监管规则有所启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