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诚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前景有目共睹,本周利好消息一出,近千余家上市公司明示或暧昧地表达与区块链技术相关合作与期待。飒姐那些币圈的朋友们更是兴奋不已,喜大普奔,满屏都是欣喜若狂的神情。

然而,还是有理性人士发表观点:人家正规军准备进山了,还不得先“剿匪”呀。这话讲得有点顽皮,但道理大家应该听明白了。到底,会不会先来一轮剿匪工作呢?

“剿匪”就是严查发币吗?

混迹江湖十余年,最怕的就是一语成谶,昔日嬉笑怒骂,今日“总是要还的”。

可以预见,在当下和不远的将来,一波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或躯壳的创业项目会接踵而来。

相较于2017年那一拨“行情”,这次的利好很正面也很高阶,链圈+币圈集体狂欢,多数发币项目方的币价猛涨,有区块链技术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翻倍,似乎熬过了漫长的熊市,终于要迎来大牛市。

But,总有些冷眼旁观的人出来发话,其中文章开头那句“剿匪”就是最经典的一句,同时,官方媒体也非常清晰地提出“区块链不是比特币”,这充分表明了上峰的态度。

不才,飒姐写过一本《ICO黑洞》,书中谈及了项目方号称自己运用分布式技术,旧瓶装新酒,行非法吸收资金+金融诈骗之实。

就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看,各地警方早在1年前就组织学习区块链相应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训,半年前在各种技术探讨会议和币圈涉案研讨会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同时,司法实践中,我们已接相应咨询(有些已经在办理)涉币刑案、涉交易所刑案。结合2014年办理的广东省首例比特币诈骗案件至今,币圈链圈的涉嫌刑事犯罪的主要罪名有: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

我们预计本轮行动,还是会集中在前述几个罪名之内,对于地方上中小型涉币交易所的打击可能会是“首选”

补充一点,各地真实司法案例中,因代投虚拟币引发的诈骗案件,数量较多,涉及人数较多。

ICO重启问题探讨

法学专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经常是相左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有学识,而是他们的价值选择不同。

从法律角度看,ICO的定性是“非法公开融资行为”(94文件),请注意这是官方评价,重点在于“非法”二字。

还记得,当天上午8时许一个项目方刚刚发完币,下午5点文件出台,晚上紧急给飒姐团队打电话,第二天早上8时我们已经奔赴在“退币谈判”的路上。

彼时由于行政干预及时给力,立刻制止了可能发生的“全民炒币”恶果(在韩国和日本曾发生过),也保护了老百姓的财产权,在当时起到了有效控制事态蔓延的历史效果。

而经济学的思路也许不同,SYC先生还是学生的时代就到我单位来咨询某种类似发币的盘活存量资产的办法,飒姐与搭档听完后觉得这哥们不是天才就是疯子。

一个事物如果产生“自驱动力”“自我激励”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比特币、以太币的生态思路在国际上大行其道,俺还亲历了比特币在中国北京中关村一家创业咖啡馆第一次购买咖啡的事件。

有学者指出,是否可以在“监管沙盒”之内,给予部分区块链技术团队一定的发币权(类似游戏币),如果事情只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人都是愿意支持的,但是发币有个不可不谈的问题:上交易所,如果不能上交易所流转(炒币),民众对于支持新技术的发展、落地和应用就没有足够的热情。

这就要深入考虑一件事:交易所要不要“国有化”或“自律组织化”,请自行脑补深交所和上交所。

再往深了想,如果想要设立公开市场的交易所,那么这个交易所的牌照发给谁?!且看日本等国,交易所确实合法,但交易品种单一,活跃度甚低,有些已成为僵尸。

细思极恐,确实需要顶层设计,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再考虑是否开启ICO和虚拟币交易所等。

数字法币,何时推出?

与飒姐一样,很多读者在得到APP里购买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先生的《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2019年6月Facebook 与其他重量级发起者共同宣布要发行一种虚拟货币Libra,引起世界金融圈的集体关注,中国数字法币也对外释放消息官方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自2014年当时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提出中国要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距今已经有五个年头,根据穆司长的课程透露,中国数字法币的技术架构已经相对完善,数字法币发行的渠道也符合中国国情,采取央行与银行对接,银行与持币人对接的方法,数字法币与纸质人民币1对1,数字法币就是人民币的一种数字化形式。

正如一位普通的老百姓--飒姐的公公G老先生所言:现在谁还用现金啊,在小区超市如果不会用微信支付,那就是文盲啦!这充分说明了支付方式的互联网化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比任何国家的人都适应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转账,那么,这为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国内有使用的良好环境;国际上有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捣乱“的压力。诚然,在美元霸权的现实条件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举步维艰,我们各大银行海外网点也在拼力推动,但阻力确实很大。

如果数字法币出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属地国并非强势货币国家的情况下,其国民会选择币值稳定+有一定匿名性(穆司长在课程中提到中国数字货币有匿名性特点,正如现钞)的中国法币用于储藏财富和对商品定价,请想象一下,在战火纷飞的南亚小国,物价飞涨,一捆纸币买不了一盒火柴,人们会不会储藏相对稳定的外国货币?答案是:会!拿着现金容易被抢劫,如果有数字货币在冷钱包或热钱包,那么,人们会更倾向于携带和储存“无形的资产”。

基于如上分析,我国的数字法币必然出现,就在不远的将来。

币圈为啥抱着“公链”不撒手

在北京飒姐有一众创业圈的朋友,大约2年前他们集体腾挪到币圈。其中,与一位聊得比较深,我问ta,你在传统投资圈那么成功,为啥来搞币?难道不知道风险特别大吗?ta回答:飒姐,你觉得传统市场能给我比币圈更大的回报率吗?!更何况币圈与链圈联系紧密,找个概念比较容易。这话很实在。

有幸在这几年风头浪尖的金融科技行业,我们见证了诸多财富神话,然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落幕,让已经习惯赚快钱、见大场面的创业者们无法安心打工,大家的野心犹如《野狼disco》一样复古+魔性。

扎堆在链圈创业几乎已经成了笃定的结局,而有点小讽刺的是:创业者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做怎样的链圈创业,于是乎,大家理性而盲目地选择“做公链”,成为平台“链接世界的创业者”。

想做大平台,也许是中国创业者“独有”的心理魔障,自1999年马先生创阿里之后,“平台”思维已经成了成功者的“路径依赖”,凡事往平台方向做,往大里做,往链接世界的方向做,人家阿里的成功有其历史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大平台战略”。

再把事情说得透一点,中国币圈动辄“整”个“公链”的原因就是:一是币圈创业人的基因是互联网创业者,其思维定势就是做平台+做大;二是区块链目前没有“爆款”级应用,先整个公链算是“伺机而动”等待机会;三是“公链”的技术可高可低,真正牛叉的公链需要耗费大量科研经费,但是弄几个技术员也可在开源的世界随意选找到“公链”的材料,对于投机者而言“投入产出比”最高。

写在最后

“后创业时代”区块链技术将是一匹黑马,我们赞赏踏踏实实搞研发的项目方努力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比拼。

但是,我们反对继“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团购大战”“P2P网贷”“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之后,狂热的创业者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链圈搞无谓的重复创新。

创业,应当是深思熟虑+结合自身情况的产品,而不是盲从和投机。不要选择性地听人家讲什么“财富神话”,要看这种商业模式之下,是否蕴藏着深刻的难以避免的刑法红线。如果刑期在三年以上,还是奉劝诸位青年才俊不要以身试法,飒姐连帮你取保候审都很难,更别说无罪了。

还是面对现实,如果不是自己的机会,那么,再好再宏大也与自己无关;不必强求,也不要眼红,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远比结一段“孽缘”要好得多。

劝君至此,多说无益,好生保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